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脾虚肝郁证是其最常见临床类型之一、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体会等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肝郁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 )中极易出现脾虚证 ,形成复合的肝郁脾虚证。其特点既不是单纯脾虚证 ,也不是单纯肝郁证 ,有其独特的证治规律。近年来 ,对肝郁脾虚证进行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研究 ,取得了显著进展 ,现归纳综述如下。1 肝郁脾虚证是慢性肝病常见证型肝郁脾虚证可见于许多病 ,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病等 ,但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 )中尤易发生。据统计慢性肝炎可分为 46种证型 ,若将其含义相近的作一归纳 ,可概括为湿热、脾虚、阴虚、肝郁、血瘀五大证型。这五大证型在 46种证型中出现的频度为 :湿热…  相似文献   

3.
刘佳  许可  张兰 《中医药导报》2019,25(23):120-122
总结近年来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从宏观表征、行为学实验、肝郁和脾虚的客观指标等方面总结肝郁脾虚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为评价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证贯穿多领域疾病,且人群普及率逐年增高,其生物学基础及其治疗方法和作用机制的探讨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潮之一。肝郁脾虚证的产生只有建立在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上的治疗,才能更好地对其进一步防治。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有效经典方,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关于肝郁脾虚证产生引起机体发生变化的生物学基础,试图挖掘肝郁脾虚证引起机体各系统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逍遥散防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寻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以便更有效地防治该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肝乐冲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乐冲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121例,治疗组(61例)给予肝乐冲剂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小柴胡片,分别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亦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对食欲减退、乏力及ALT、AST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乐冲剂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型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法]将诊断为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加味逍遥散干预和常规干预。[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可有效干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理中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痞满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以四逆散合理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吗丁啉和加味逍遥丸治疗。4周后门诊或电话随访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理中汤疏肝健脾,和胃消痞,标本兼治,使肝郁脾虚型痞满证患者气血和调,肝脾健运。  相似文献   

8.
白灵  冯玛莉 《中医药学报》2011,39(4):99-101
在建立中医肝郁证证侯动物模型时,应对欲复制模型的证型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大力开展临床研究及文献整理研究,肝郁证是个文化概念,因此研究肝郁证实质时,针对目前文献检索到得制备方法种种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不可行性,提出分析,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从中医病因病机出发,从人与动物的相似性出发,论证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制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精神压力不断增大,失眠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且由于引起失眠患者的诱发应激因素(环境及心理因素)多难以改变而持续存在,容易导致失眠迁延不愈或复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昼夜交替使用健脾疏肝汤与复方枣仁胶囊治疗脾虚肝郁之失眠患者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日间功能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对健脾疏肝汤与复方枣仁胶囊昼夜交替使用治疗的80 例脾虚肝郁证失眠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期我们了解了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特点,本期我们进一步了解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如果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迁延日久,未得到妥善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判别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规范化肝郁脾虚证证候特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代期刊文献检索、并进行规范后,选用文献207篇进行频数和判别分析。结果:频数分析得出肝病在检索文献中出现频率为36.23%,而肝炎、肝硬变、肝纤维化3种肝病占所有肝病文献的77.14%;判别分析得出便溏、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区痛、腹水,蜘蛛痣对肝硬变贡献度高;食欲不振、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对于诊断肝炎权重较大;急躁易怒、胸胁胀痛、透明质酸(HA)、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可以更明确的诊断肝纤维化。结论: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难以脱离疾病特点;将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标准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12.
张燕  谢旭善 《光明中医》2016,(17):2454-2457
目的疏肝健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160例,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采取单中心、随机、阳性对照及自身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观察12周。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显效36例,有效55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结束后均进行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ST水平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结束后均进行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结束后均进行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乙肝病毒学指标改善情况,经统计,试验组总阴转率为39%,对照组为3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病情分度、病毒指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肝郁脾虚证是中医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也是中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研究领域已涉及文献研究、标准研究和现代研究等多方面。中医客观化与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肝郁脾虚证见于临床多种疾病,疾病的特点不同,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也不尽一致,影响了中医的疗效评价。笔者现就近10年来关于肝郁脾虚证不同研究方向的近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展肝郁脾虚证的标准化和实质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乙肝的病机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治疗用药及调理的方法,体现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肝郁脾虚证酶学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  冯玛莉 《光明中医》2011,26(8):1736-1738
综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药物造模法和情志刺激造模法、药物加情志刺激造模法及复合情志造模法;概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改变与病理改变,简明评价肝郁动物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符合中医肝失疏泄病理特点的慢性心理应激肝郁模型及肝郁模型评价体系,对动物模型病理改变进行多系统、多病种、多指标及多证型之间的比较观察,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施晓萍  顾勤 《环球中医药》2013,(12):948-95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检索了近5年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的文献,发现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目前中医药不仅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在作用机制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药治疗及作用机制等作一概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中医中药的进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肝郁证与神经肽CR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足电刺激、大黄灌胃、电刺激 大黄灌胃方法分别复制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大鼠下丘脑和蓝斑CRF含量。结果肝郁组下丘脑CRF含量降低,脾虚组下丘脑CRF含量存在升高趋势,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组蓝斑CR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郁组下丘脑CRF降低,脾虚组CRF在下丘脑存在升高趋势;肝郁组蓝斑CRF明显升高。下丘脑CRF在肝郁组和脾虚组之间的差异,可能是肝郁证和脾虚证的中枢差异点之一;肝郁组蓝斑CRF升高,可能是肝郁证证本质的核心点。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为主。郑伟达教授以多年临床经验将其分型: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湿热结毒型、肝阴亏损型。郑教授在临证辨证中,灵活运用慈丹胶囊,均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取郑教授临床4例医案,仅就肝郁脾虚型肝癌进行探究,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