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喁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便质过硬,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之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将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5例和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芪归通络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后,半身不遂(下肢)、言语蹇涩或不能言语、头晕目眩、口舌歪斜疗效,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中风以猝然昏蒙、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痰涎壅盛、言语謇涩,或虽未见昏仆而以突然发生的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近年对 30例中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擅长中医内科、急症,对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中风病的认识更是研究颇深,自成体系,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的证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占全部脑卒中的86%[1],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出现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斜,偏身麻木等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化裁联合艾箱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患者,符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路径"气虚血瘀型辨证的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40~85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自汗出,便溏,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者。  相似文献   

7.
明珠平肝合剂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我院中风科自2001年5月开始,运用本院制剂明珠平肝合剂,治疗急性期中风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以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5~199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中风112例,现将护理体会略述如下。1一般护理1.1密切观察病情急性期应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脉象、舌...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俊英 《河北中医》2003,25(10):747-747
2 0 0 0 0 1~ 2 0 0 3 0 1 ,笔者用补阳还伍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 6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48~ 72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1 4~ 1 0 6日 ,平均( 2 5 .4± 6.0 )日。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 ,口舌斜 ,言语謇涩 ,偏身麻木 ,伴面色白光白 ,气短乏力。舌质黯淡 ,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符合《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气虚血瘀型中风标准[1 ] 。1 2 治疗方法1 .2 .1 中药治疗 补阳还伍汤加减 :生黄芪60g ,当归、川芎、赤芍药、红花、桃仁各 1 2g,丹…  相似文献   

10.
丁元庆 《中医教育》2006,25(2):52-54
对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风》一节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商榷。主要涉及:在中风主症方面:“昏仆”是中风主症但却不是必见症状,“口眼喎斜”还是“口舌歪斜”,中风主症不能没有“偏身麻木(偏身感觉异常)”;中脏腑与“中腑脏”;痰热腑实证的归类与主症;选方用药的几个问题以及教材规范化等。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头针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传统的头针疗法进针后快速捻转,刺激强烈,易引起明显疼痛或不适.笔者应用改良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针灸配合复方地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12月至2001年6月,采用针灸配合复方地龙胶囊综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50例,并与单纯针灸治疗同症型病例3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入选标准(1)符合中医诊断为中风病例中经络气虚血瘀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舌苔薄白,舌质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2)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起病,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  相似文献   

13.
中风中经络是以病人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痰涎壅盛、言语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环节。我科近两年来对收治的212例中风中经络病人,在做好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症)行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诊治的急性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在内科对症处理基础上,45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45例研究组患者行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言语謇涩、气短乏力、半身不遂、口舌喎斜积分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BI评分与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应用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血瘀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阳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1):487-488
<正> 血瘀证贯穿于中风病整个过程中。在中风先兆期,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可出现肢体麻木、蚁行感、屈伸不利、舌强不随;脑窍失养而现健忘、眩晕、耳鸣、舌质晦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沉涩。中风急性期,因气血上逆、蔽阻清窍,或风火痰瘀阻滞经络,而致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中风后遗症,可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喎语謇或舌痿不语等症,有属气虚血瘀或风痰流窜、脉络阻滞,有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血脉阻滞。中风之病机复杂,病人体质各异,临床需辨证应用活血化瘀疗法。  相似文献   

16.
复方地龙胶囊系纯中药制剂 ,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功能。我们 1999年 7~ 12月应用复方地龙胶囊治疗脑梗塞 3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西医诊断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中医诊断属中风 -中经络 (气虚血瘀 )为临床观测对象 ,共 30例。1.1 诊断标准与选择标准1.1.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制订 ,1986年 6月 )。1.1.2 中医辨证 中经络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涩或失语 ,偏身麻木 ,心悸气短 ,乏力 ,自汗 ,舌苔薄白 ,舌质淡紫 ,…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言语不利或未见昏仆而以突然发生口眼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通常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病死率与致残率高,居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之首位。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重要环节。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涉及肝、肾、心、脾4脏,在病机上与虚、风、痰、火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1998-03~1999-03,我院收治中风96例,对其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1 心理护理 保持患者心理稳定是对患者疾病恢复的…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痴呆的现代中医研究及针灸治疗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国 《中国针灸》1999,19(5):315-317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是一个大课题,以往对中风病的研究多集中于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等主症,而对中风导致的痴呆诸症未予足够的重视。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国际对老年期痴呆的日益重视以及我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中医学界开始运用传...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86%,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近十余年来,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大最的成果。1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临床研究1.1中医诊断标准传统中医多以症状来命名疾病。中风乃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类似风善行数变的特点而得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五大  相似文献   

20.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现就近五年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