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
目的:探讨前馈管理制度在中医院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期间的25名中药房药剂人员及经手的中药处方为研究对象。其中3 560张中药处方收集于2017年1~6月,设为管理前。3 670张中药处方收集于2017年7~12月,设为管理后。管理前实施常规的中药房质量监管措施进行管理。管理后将前馈管理制度纳入中药房用药的安全管理中。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药房风险事件(处方错误、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发生率、药剂人员的日常管理质量、药剂人员对中药材的认知度。结果:管理后中药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药剂管理团队的管理质量和对药品安全管理的认知程度均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前馈管理制度是中医院用药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4)
目的:分析责任复核制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血透室于2017年1月起对患者实施责任复核制的安全管理,2015~2016年为实施前,2017~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随机选择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后随机选择3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复核制的管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及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控制血液净化感染所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及其作用。方法:根据血液净化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制定合理的、严谨的预防感染控制规则,对血液净化中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遵照院内感染制度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感染监管及质量监控。结果: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后,避免和消除了血液净化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感染危险,使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符合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和标准,大大减低了患者可能发生感染的概率。结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环境,为患者的院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6.
李似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3):131-131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10例进行质量控制知识培训,对质量控制实施前后的感染事件发生率,消毒监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质量控制实施前比较,质量控制实施后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消毒监测合格率情况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及对策与血液净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规范管理和严格质控,是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及对策与血液净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规范管理和严格质控,是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0)
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对服务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8年1月起开始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统计2017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62 180次,实施管理后即2018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93 220次。基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现状组建血液净化风险分析小组,对近些年来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方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研发并应用血液净化差错共享网络上报系统,构建非惩罚性差错报告与差错共享体制,并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后,统计差错发生情况和重复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施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错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显著上升(P0.05),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认知率与对待报告的态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质量,既能提升医护人员风险意识,还能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在血液净化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护理.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护理技能评分、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自行拔针、跌倒、院内感染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9)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2015年血液透析中心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比较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有了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并发症发生上,实施安全管理后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1)。结论: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
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护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HAMA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在永康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护士固定患者,患者固定机器的责任制护理的方式与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模式。责任小组人员根据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固定上班班次。对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汇总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每个月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平均得分,发现血液中心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护理服务、消毒隔离、整体护理的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患者健康知识普及率较实施前也都有所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实施,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透析质量,有助于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连续性血液净化为近年来危重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进展。分析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方式的作用原理,即通过多种方式清除液体和代谢毒素,给机体提供营养和药物治疗,调节酸碱平衡紊乱,并简要分析了其在临床各专科急危症病人,如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顽固性心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提示连续性血液进化方式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肾性和非肾性重症疾病治疗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江英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3,(1):149-152
目的 研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将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中,将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用于观察组中,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NF-α、HMG-1、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CRP、PC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序贯器官衰竭(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和因脓毒症而上升的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馈管理在中医院神经内科科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7月开始实行前馈管理,将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7—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的管理质量。另于实施前后各选择2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科室的管理质量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前馈管理用于中医院神经内科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