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6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接受康复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患儿接受早期、综合、系统的康复治疗;B组患儿均于生后6个月时才开始接受康复治疗;C组患儿只在新生儿期接受营养脑细胞药物和1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各组均于2个月、6个月、18个月时接受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 3组患儿DQ评分结果均数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在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交行为五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1);2个月、6个月时C组在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社交行为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18个月时C组大运动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B、C组其余部分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坚持早期及综合系统干预,可减少重度HIE所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意义王振营河北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后最常见的颅内病变,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1993年12月~1995年11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效果.方法把4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全部病例接受相同的综合治疗:干预组按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在新生儿期进行视、听、触觉、抬头及四肢活动训练,婴幼儿期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所有病例定期进行智力体格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指数分别在月龄9月及6月始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且干预组康复率为88%,而对照组仅为60.87%.结论早期干预能促进HIE患儿的智力体格发育,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多见于足月儿,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少数可发生在其它原因引起的脑损害。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性脑损伤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干预组对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儿,经抢救进入恢复期即给与多种育JLN激,并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估(NB-NA),同时对有神经系统异常患儿给与新生儿期后药物治疗(脑蛋白水解物、丹参等)。其中38例坚持按发育规律采取微超前训教性干预;43例体重、胎龄、发病日龄及综合治疗相同的HIE常规育儿组为对照组。两组小儿均随访至1岁,同时做神经精神发育检查(Gesell测试法)。结果干预组NBNA测定6-7天、12-14天及26-28天≤35分的分别占79%、39%、17.4%(χ^2=22.1,P〈0.005)。两组婴儿Gesell测试五能区至少有一个能区DQ(发育商)≤75分(异常者),3个月利6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意义。9个月干预组占10.53%,对照组占39.53%(χ^2=9.153,P〈0.05);12个月干预组占2.63%,对照组占32.53%(χ^2=13.56,P〈0.005)。干预组中5例1-2个能区DQ在78-85.7分(可疑),1例语言能区低于75,无明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对照组中神经系统发育异常6例。结论早期干预对有脑损伤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充分刺激脑结构和功能代偿性康复,关键是在生后1岁以内,自新生儿疾病恢复开始,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我科使用钙拮抗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旨在寻求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组确诊病例72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当天予口服(或鼻饲)尼莫地平3mg/kg·d,连续15天,临床通过脑多普勒(TCD)动态观察脑血流变化,两组左右MCA、ACA、ICA的各VS及VD值均低于正常值,RI普遍升高,证实HIE时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速及流量降低,5-7天后两组ACA、其次MCA的各项均值有不同程度增高,部分已接近正常值,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提示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ICA上升最慢,结果表明尼莫地平对降低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有良好的作用。文中讨论了该综合疗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我们对23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经“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后,对在生后7天〈35分,12-14天≤35分者。根据鲍秀兰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内容,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杨久秀 《医学信息》2008,21(4):531-53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其中痊愈157例,放弃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智能发育状况及早期干预对其智力发育的作用,我们于1996年1月~1998年10月,对45例接受早期教育干预的HIE患儿作实验组,另将45例未接受早期教育干预的患儿为对照组,现将对两组的追踪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黄怀宇 《中国微循环》2004,8(4):253-255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不同干预方法对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11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随机分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法,应用耳廓微循环检测技术分别于生后24、48、72 h、10 d进行微循环动态监测,并与17例正常新生儿对照观察.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细静脉流速、微血管畸形率均有显著性的异常改变,尤其是在24 h内最为明显,正常对照组、常规组、高压氧组、硫酸镁组红细胞聚集率(%)分别为25.23、74.29、66.67、79.49;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分别为11.76、22.86、14.29、23.08;细静脉流速(mm/s)分别为0.49±0.07、0.38±0.05、0.37±0.06、0.36±0.04;微血管畸形率(%)分别为5.88、42.86、38.10、43.59,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有利于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恢复正常,加用硫酸镁则有利于细静脉流速的恢复.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有微循环的改变,动态进行微循环检测对病情的评价、干预方法的选择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一系列早期干预方法,对干预组20例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并与对照组16例患儿进行对比观察。从出生干预至24个月,两组患儿均定期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DQ)比较,各能区发育商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各能区智能发育商数(MD I)和运动发育商数(PD 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H IE患儿运动、智能、言语等方面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其临床表现及CT 检查是(HIE)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临床分度与 CT 分度有一定差异。我院自1995年至1998年收治了98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 CT 征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BAE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BAE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2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颅CT检查,并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组BAEP异常率77.3%,CT异常率81.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l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及病理生理改变,部分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出生后就有了感知觉,如能听到声音、能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和人的脸谱,并能随声音、人的脸而转头,新生儿的味觉、皮肤的触觉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 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产儿在缺氧缺血后,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降低,改善脑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来对本病治疗的进展作一综合性介绍。单纯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 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糖皮质激素已不作为治疗H IE的一线药物,应慎用或不用。胞二磷胆碱的疗效显示出改善H IE患儿的神经行为状况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与未用者观察对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高压氧可提高组织内氧分压及氧储量,提高氧的溶解度与弥散能力,改善脑微循环,早期应用有一定疗效。氧自由基发病机理的兴起,使清除氧自由基(OFR)药物对本病治疗应用有一定的进展。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OFR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物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甘露醇、VE与VC等抗氧化剂对细胞内外OFR的清除有协同作用。几种清除OFR的酶制剂(SOD、CAT)等尚少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在新生儿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其脑功能的状态与脑电图(EEG)的表现关系密切,即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现将1997年7月至2003年5月被确诊为HIE的100例住院患儿的EEG结果及部分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的惊厥与脑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首次睡眠脑电图(EEG)分析,观察脑功能状况。结果:重度窒息的EEG异常率100%,痫波发放阳性率达70%(21例),轻度窒息EEG异常率86%,痫波发放占55%(12例)。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之一,窒息越重,EEG阳性率越高。EEG是检查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尤其是HIE合并惊厥,EEG具有预测性的远期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HIE患儿进行EEG监测并分析不同时间段检查的EEG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EG总异常率为76%(46/60)。监测时间72h内的总异常率为89%,中-重度异常所占的比例为82%;72h至15d内的总异常率为79%,中-重度异常所占的比例为79%;监测时间15~30d内的总异常率为59%,中-重度异常所占的比例为40%。结论:EEG异常程度不但与HIE临床轻重程度有关,还与监测的时机相关。出生后72h内EEG监测的异常程度高,若动态随访EEG异常程度减轻,预后较好;出生72h后EEG监测的异常程度不高,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患儿远期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53例经头颅CT及临床表现确诊为HIE的患儿进行了远期随访,体格发育用Kaup指数对小儿身高、体重等进行评估,智力发育测量用Gesell智能发育量表。结果 HIE与正常儿对照组在体格发育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智力低下可发生在中、重度HIE患儿中。结论 降低HIE所致的智残,除力争在5min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外,还要重视复苏后心、肾、脑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维持患儿合适温度、保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控制惊厥,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25例患儿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1例(死亡率4.0 %).平均治疗时间13 d.结论 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可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