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院2011年全院各科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情况,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用Topsis法对我院2011年几项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行综合评价[1]。结果:我院2011年医疗质量基本达到三乙医院标准。结论:Topsis法对样本资料无特殊要求,使用灵活简便,在医院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DRG支付改革后中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水平,探索DRG改革对中医院临床科室医疗服务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L市中医院15个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RG改革后,中医院临床各科室医疗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水平分为4档,其中1档科室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2档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与急危重症科等6个科室;3档科室为结核病科、消化内科等2个科室;4档科室为产科、妇科及乳腺科、康复科。结论:医疗质量综合水平与DRG盈亏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中医院应结合DRG支付改革政策要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临床科室运营实际等优化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诊断相关组(DRGs)和模糊物元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系统15个科室的2016年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和促进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RGs和模糊物元法对15个科室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涵盖3个标准层(安全指标、医疗能力和工作效率),8个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DRGs分组数、病例数、病例组合指数(CMI)、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的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D15、D10、D9科室的欧式贴近度排名前三,依次为0.411、0.348、0.326,其住院医疗服务质量最优;D6和D8科室的欧式贴近度最低,分别为-0.326、-0.204,其住院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结论:基于DRGs法的模糊物元法使用简单、快捷有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系统各科室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势和短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北京市11家中医综合医院肿瘤科的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进行排名,分析各家医院肿瘤科的优劣势,讨论中医医院肿瘤专科发展的特点及建议。方法 使用2019年北京市11家中医综合医院的肿瘤科病案首页数据,构建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级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运用改良的加权TOPSIS法计算得出11家医院的排名。结果 肿瘤科综合排名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K院肿瘤科在住院服务的六大方面表现均较好,没有明显短板,排名最后一名的H院肿瘤科,中医特色指标及数据质量方面表现优异,但服务能力、效率、运营方面均明显落后。结论 中医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服务综合评价结果能够指导科室发现中医肿瘤科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及各家医院自身的短板,为科室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及来源砂仁的内在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80份不同产地及来源的砂仁从水分、挥发油、乙酸龙脑酯三个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最终得出砂仁药材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方法。结果:依次按权重系数2∶3∶5对不同产地及来源砂仁在3个指标中进行分别评价,结果广东砂仁质量综合评分最高,与同一品种其他产地的阳春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综合加权评分法对砂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能够较真实反映砂仁质量优劣,评价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市场砂仁药材的质量优劣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某三甲中医医院各科室住院医疗服务绩效,为提高住院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某院2017—2019年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及北京地区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的反馈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安全、医疗工作强度和医疗服务效益5个维度共10个指标对各科室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测度。结果:从全院整体来看,DRGs组数由495组上升至504组,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持续下降,出院人数和手术人数在考察期内上升了近20%,人均创收增幅超15%。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周围血管科、肾病科和外科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眼科、儿科和肛肠科在医疗服务效率方面处于领跑地位,医疗服务安全方面排名较高的科室有眼科、肛肠科和周围血管科,医疗工作强度方面排名较高的科室有肛肠科、外二科和外科,心血管二科、肺病科和肿瘤科在医疗服务效益方面有显著优势。结论:基于DRGs利用熵值法可以科学客观地反映各科室住院医疗服务绩效,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住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RSR法综合评价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近十年的医疗质量。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维度9个指标,运用RSR法对该院2008~2017年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8~2017年间该院医疗质量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2008年、2009年处于"差"的档次,2010~2013年及2015年、2016年同处于"中"的档次,2014年、2017年处于"好"的档次。研究结果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结论:RSR法可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医疗质量,在医院管理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医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不能等同于西医,要根据中医的特色、特点进行医疗质量分析。方法:应用综合指数比值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下半年各月医疗质量普遍较好,主要是院领导抓管理后见成效,尤其体现在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两个指标上。结论:运用综合指数法,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所在,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效系数数据模型在口腔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2019年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定科室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功效系数数据模型计算综合功效系数,评价各年度管理质量。结果: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人文关怀管理、根管治疗、修复工作、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种植管理、正畸管理等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016~2019年的功效系数值分别为81.99、82.32、83.81、82.99,均80,各年度间的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功效系数数据模型,能够客观评价口腔医疗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蓉  赵文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5):200-200,214
目的:对我院2005-2009年五年来的医疗质量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医院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从2005-2009年统计报表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医疗工作质量10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5年至2008年,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上升,我院的医疗综合质量最佳为2008年。2009年比2008年医疗质量综合指数略有下降。结论:综合指数法计算直观、应用方便、实用性强,在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上具有综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依据医疗质量三维理论,运用Delphi法,确立各级指标的结构、内涵及其权重,构建评价体系。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的排序分别是:中医护理管理、中医护理人力资源、布局与设备。二级指标中“科室中医护理文化建设”“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医护理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权重值。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得出了一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执行者评价该阶段中医护理质量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丹参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并结合Topsis法综合评价各产地丹参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Hedr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0.5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丹参的HPLC-UV指纹图谱,并以13批药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判别方法。并对13批丹参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酚、咖啡酸、丹酚酸A、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IA含量作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批次丹参样品,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结果一致。由Topsis法分析得出13批丹参药材质量综合评价值大小顺序为:S13S6S3S11S2S12S7S5S9S10S4S8S1。结论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及评价方法可用于丹参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构建提升儿科安全管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8年医院儿科收治的患者及儿科的医务人员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后将构建的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纳入科室的管理中。比较管理前后的科室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制度与规范、教育与培训、环境与设备的管理及评估、护理管理、理论与技能考核、定期管理质量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均为儿科管理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儿科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管理后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构建可有效提升儿科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3种关键工艺参数辨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悦  沈金晶  李文龙  瞿海斌  龚行楚 《中草药》2016,47(18):3193-3198
目的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法、逐步回归法和标准偏回归系数法3种关键工艺参数辨识方法的特点。方法以黄芩水提液酸沉碱溶工艺关键参数辨识为例比较3种方法。结果 3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关键参数为药液质量分数、酸沉pH值、碱溶pH值和静置温度。结论 3种方法的阈值选择都有主观性;多元线性回归法思路最简单,但辨识关键工艺参数不如逐步回归法灵敏;标准偏回归系数法的优势在于能综合参数对多个指标的影响,并且易于加权计算。  相似文献   

15.
综合评价研究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综合效益管理、药物研究、临床调查研究、病因学研究、诊断性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和评价指标的筛选及赋权等方面有所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合理选择综合评价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蕤  陈紫雯  华桂丰  王立强  萨翼  刘昶 《中草药》2020,51(18):4829-4836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原料评价体系(Functional Food Crude Materials Evaluation System,FUFMES),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排名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调研和多轮专家访谈方法筛选FUFMES的指标并确定其层级关系;第二,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指标权重,具体方法是依据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利用R语言进行一致性检验与最大特征根检验,得出各级指标权重;第三,使用极值法计算原料的单个指标值;第四,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得到每种原料的评价指数并据此进行排名;最后,将获得的分析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UFMES包括6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利用FUFMES对9种保健食品原料进行评价,获得的评价指数依次是:西洋参(0.49)、人参(0.48)、银杏叶(0.21)、灵芝孢子粉(0.08)、鱼油(0.06)、螺旋藻(0.03)、辅酶Q10(0.02)、褪黑素(0.01)、大蒜油(-0.03)。基于该评价指数的排名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显示了较高一致性。结论构建了科学、完整的FUFMES,FUFMES将成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评价与排名的有力工具,为推进保健食品原料备案制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科室护理绩效考核中实施关键指标法的效果。方法:把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岗位系数、年资系数、专业素质设置为关键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对其进行评分。结果:临床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P0.05)。结论:关键指标护理绩效考核法既客观、公正,又容易操作,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东部地区11个省份2013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方法:采用传统TOPSIS法和熵权TOPSIS法分别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均显示上海、北京和天津排名前三。结论:传统TOPSIS法和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接近,医院运行效率类指标的重要性较为突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医院临床科室医疗服务相对效率评价的应用。方法:以甘肃省某中医院18个临床科室为评价对象,选用了DEA规模收益不变(CRS/CCR)和规模收益可变(VRS/BCC)模型,从中医医疗服务数量产出导向的角度对医院科室2015年中医医疗服务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结果:5个科室达到技术有效,7个科室达到纯技术有效而未达到规模有效,6个科室既未达到纯技术有效也未达到规模有效。结论:DEA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各科室之间的效率差别,客观性较强,可以确定低效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全程控制为主导的口腔科质量改进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管理。观察组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全程控制的方法进行口腔科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导向、全程控制为主导的质量改进路径,有利于临床科室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