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浅析益气活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缺血性中风复中病因病机、中医理论对二级预防的认识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医药益气活血通络法在其预防中的作用。结果:中医药以"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理论为指导,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可有效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复中。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通过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为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益气活血院内制剂丹芪片和拜阿司匹林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益气活血组口服丹芪片8片/次,3次/d;拜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片(100mg),每晚1次,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丹芪片在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方面具有与拜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及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结论 丹芪片是一种有效的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中风的西医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熄风振颓煎口服,并以时辰干预法对患者进行养生指导。2组治疗2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NIHSS治疗第12周、第2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12周、第24周组间NIHS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BI治疗第12周、第2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12周、第24周组间B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1月内复发1例,1~3月内复发1例,3~6月内复发1例,共复发3例,复发率7.5%;对照组1月内复发5例,1~3月内复发2例,3—6月内复发2例,共复发9例,复发率22.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中风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7.5%,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中风死亡2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二级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风与时辰的关系密切,根据时辰规律,对中风患者进行作息、保健、康复、看护等指导,对预防中风的复发、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质调节法对阳虚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干预疗效,及对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阳虚质PMO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片,600 mg/次,1次/d,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体质调节法(八段锦+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肾气丸)。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评价2组治疗后中医体质疗效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钙素(OC)、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雌二醇(E2)、腰椎(L2~4)骨密度,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共95例完成研究。观察组中医体质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68.09%(32/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44/48),对照组为74.47%(3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6、12个月VAS评分、OC、DPD/Cr、E2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及对照组治疗12个月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VAS评分、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C、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采用体质调节法干预阳虚质PMOP患者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偏颇体质、缓解腰背部疼痛、提高E2水平,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中。现代研究指出,缺血性中风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给患者造成精神乃至生活方面的严重创伤。因此积极有效的进行二级预防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焦久存  王彩娟  魏晓珊 《河北中医》2012,34(11):1645-1647
目的 观察温胆汤对湿热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湿热质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温胆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 <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升高(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6.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胆汤对湿热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有一定的疗效,是临床预防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吴红施  贝德 《新中医》2014,46(5):40-42
目的:探讨痰湿质高血压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本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社区的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资料输入本院自行设计的中医体质辨析仪,自动判定体质。结果:从高到低分布的前4位:痰湿质269例(26.9%),阴虚质235例(23.5%),血瘀质140例(14.0%),气虚质105例(10.5%),共占调查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74.9%,可见痰湿质为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最主要体质类型。体重指数异常者共278例。体重指数≥24.0(超重):痰湿质53例,阴虚质32例,气虚质9例,血瘀质6例,阳虚质3例,湿热质8例,平和质14例,气郁质3例,特禀质1例,偏阴虚质1例,偏气虚2例,偏痰湿2例。体重指数≥28.0(肥胖):阳虚质6例,阴虚质17例,气虚质15例,痰湿质82例,湿热质3例,血瘀质11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6例,平和质3例,偏阴虚质0例,偏气虚0例,偏痰湿1例。痰湿质体重指数组成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质体重指数异常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共有548例血脂异常:痰湿质177例,阴虚质128例,血瘀质85例,气虚质60例,阳虚质21例,湿热质24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24例,平和质23例,偏阴虚质3例,偏气虚1例,偏痰湿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所占比例较其他体质明显偏高(P0.05),痰湿质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的高血压病防治应重视对痰湿质的调护,积极控制体重及调节血脂,加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志方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44-145
中医体质学说的提出对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就中医体质与中风病的关系展开论述,论证通过体质调节预防中风病的可行性及具体措施,对于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华  陈园桃  全亚萍 《陕西中医》2011,32(2):201-203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众多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究其高发的原因,在于各种相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方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风防治灵方方药。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评定,血脂、血凝四项、血液流变等指标变化。疗程结束6个月时,调查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血脂四项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血凝四项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⑤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数值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意义(P<0.05)。⑥疗程结束后追访至6个月时,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方干预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开窍法作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方法,已被人们重新认识,本文就开窍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方荮论治、实验研究、展望诸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对需进行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6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对比。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了解了中风的复发的危险因素,掌握用药知识,从而提高了服用药物的长期依从性,改变了生活方式。结论健康教育干预使中风二级预防措施更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临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对2000-2001年我院针灸科病房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测定,观察缺血性脑细胞功能改善情况,以探讨"益气活血" 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瘀血作为IS最重要的病理因素,贯穿病变的始终,是决定病势轻重、进退、预后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现代病理学认为[1]:脑缺血后血凝块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对血管具有直接毒性,可致脑血管痉挛.早期即形成细胞毒性和/或血管源性脑水肿,压迫脑髓.启动缺血后"级联反应",产生直接的危害.沈思钰等[2]认为:活血化瘀法为IS坏死、软化和恢复期的首选治疗方法.李奎生[3]认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IS最有效的首要法则,且应用愈早愈好,并且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以痰湿、痰热、痰瘀为主。从化痰祛湿、化痰通腑、化痰开窍、化痰活血、化痰解毒等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临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对2000—2001年我院针灸科病房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测定,观察缺血性脑细胞功能改善情况,以探讨“益气活血”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