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嗜睡”证候浅析刘盛斯(四川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乐山614000)关键词嗜睡中医药疗法嗜睡又称多寐,是指昼夜不分,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随醒随寐的病证。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嗜睡或“多眠睡”、“但欲寐”之论述,文字虽少,但内容精当,至...  相似文献   

2.
少阴病中"但欲寐"是一种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本文总结临床中少阴病常见的四个证型,临床表现及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证情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多由于内外因素引起心、脾、肝、肾、胆、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心神不安所致.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肝炎,更年期综合症以及某些精神病等,凡表现以失眠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篇时行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4.
王恒照  王艳 《四川中医》1998,16(8):13-14
多寐一证,属于神志之病变。研读《伤寒杂病论》中之有关原文,仲景于本证有“多眠睡”、“但欲眠睡”、“嗜卧”、“但欲寐”、“但欲卧”、“默默欲眠”、“默默但欲卧”之不同称谓。现以阴阳邪正交胜与神志受病改变为立论之中心,以内在病机与所见脉证为辨证分型之依据,复据证而推出其所略之方药,旨在取其理法方药相对应,用于指导临床辨治多寐证。1热盛伤阴,神昏多寐据原文以究诸仲景所述本型多寐证起因,则有三端。即一是由其人所患本系太阳温病,因医者误用辛温发汗,故造成表里俱热以致阴伤神昏;二是由其人患阳明经中风而邪溢太…  相似文献   

5.
嗜睡又称为嗜卧、善寐,是指在正常生活中,较正常人容易犯困或经常倦困欲睡,或者是喜欢睡眠,呼之即醒,醒之即睡的一种病态。中医认为醒睡由阴阳的出入潜伏交替而定,阳气入于阴则睡,阳气出于阴则醒。《灵枢.大惑论》云:"卫气留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愚,以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为主。本病病因繁杂,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责之风、血、痰、瘀、火等郁阻络脉,循行上扰脑窍或脏腑阳气亏虚,终致元神失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并不常用,从少阴经的辨证思路作为探析老年性痴呆的切入点,从少阴经条文出发探析少阴经的中医生理病理内涵,再结合少阴心经和少阴肾经探析心肾两脏与老年性痴呆的关联趋同性。少阴病条文之主症"脉微细,但欲寐也"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当温之"以温阳法调理少阴,激发阳气,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方法,以《伤寒论》的少阴经脉为核心,脏腑为始源,参以《内经》论述,着重分析少阴经脉理论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问必答     
河北省石家庄市马成庆问:《伤寒论》少阴病提纲中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但欲寐”这个症状与少阴病出现的“心烦不得卧”的症状是不是相矛盾?“但欲寐”一症出自《伤寒论》281条,是少阴病阴盛阳衰(寒化)  相似文献   

8.
正"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语见《淮南子·主术训》。此名言实本之于文子。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今有元代杜道坚所撰《文子缵义》十二卷。该书卷七《微明》引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员,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旧唐书·孙思邈传》有"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句,将"志欲大"改为"胆欲大"。  相似文献   

9.
不寐有多种病因病机,但最为多见的是受思虑、悒郁、忧愁、恼怒、惊恐等情志因素影响而发生,其病机主要与心、脾、肝、胆等脏腑有关。郁证不寐的情志病因分为"外感性情志病因"与"内生性情志病因",前者是指受生活负性事件影响而发生的应激性情志变化,当内心恢复平静后,其不寐多可告愈;后者是指宿主的郁证性心理和人格特质及气郁质体质禀赋,对"外感性情志病因"的应激性更大,甚至即便无明显"外感性情志病因"刺激,亦可内生忧思悲恐惊,其不寐积年难愈。在多数情况下,寐佳则无郁,郁去则寐安。郁证不寐的治疗,可通过解郁疏泄以安神促寐,亦可通过安神促寐以舒肝怡心;解郁与促寐类药物,其药性相通。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寤寐理论成为许多学说的基础,如阴阳学说、营卫运行学说等。后世医家根据藏象理论,探索了藏象理论之脏腑功能与寤寐的关系,认为肝、心、脾、胆等脏腑与寐寤有密切联系,其中藏象理论中肝脏的"藏血"功能对于寤寐失常的临床辨证施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描述的病症与嗜睡病症状、病机相似,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伴有倦怠嗜卧,畏寒肢冷,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腻,脉滑或濡等症状。病机以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为主,治疗当以补肾温阳,健脾祛痰化湿之法。临床上嗜睡、发作性睡病可参考此法治疗,方药可据辨证选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益气化饮汤、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丸等。  相似文献   

12.
胆主决断的功能不仅对应脏腑之胆,更与五运六气初之气"厥阴风木"所对应的春生之机关系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十一藏取决于胆",强调的是"胆"的决断功能主宰着主气"厥阴风木"所代表的春生之机,从而直接影响其他五脏六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摩腹治疗便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坚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一般说,排便后8小时内所进食物的残渣在40小时内未能排出,即为便秘。而摩腹治疗便秘,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达摩译的《易筋经》中有摩腹养生之述,约摩腹三法。《内经》中说;背为阳,腹为阴。内经理论:脏腑中肝、脾、肾、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子宫位于腹部,经脉中足之阴、胃、胆、三焦、任脉、带脉、冲脉等  相似文献   

14.
任宏丽 《养生月刊》2013,34(2):163-164
胆,甲骨文写作■,从月,月是肉符,从月的字多与人体的脏腑有关,《说文》:"胆,连肝之府。",意即胆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胆。人们常以胆喻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胆囊本身并不苦,苦味是因为贮藏了胆汁的缘故,胆汁是黄绿色的,非常苦,古人不知道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认为胆汁是精纯、清净之物,把胆汁称为"精汁",因为胆有内盛胆汁的功能,把胆囊称为"中精之府"。  相似文献   

15.
正刘殿池主任医师,师从名医王大经,从医40余年,精通内科杂病,尤擅于治疗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疾病等,对于疑难杂症及危重病证辨别精准,遣方用药轻灵。结合脏腑六经辨证,以少阴虚寒为基础,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糖尿病。1 少阴证与糖尿病《伤寒论》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三阴病[1],因其阳气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医门法律》中体现归经组方特点的方剂为基础,从遣药、组方等方面,剖析喻昌组方配伍之归经特点,以期为临床运用归经组方之参佐。在《医门法律》中对归经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医理阐述、指导选药组方,分析方剂组方配伍及治疗大法。喻昌重视脏腑经络理论,较常运用脏腑辨证,故而以脏腑辨证为依据在辨证治疗选药组方时亦体现出以药物归经分脏腑治疗的特点,与其"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理论倾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学习李克绍先生运用卫气理论阐发卧寐异常的病机,以期更好地将卫气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卧寐异常。方法分析李克绍先生治疗"多卧"的一则验案,并结合《黄帝内经》对卫气循行、功能及其与寤寐关系的阐述,研究李克绍先生对卫气与寤寐关系的认识。结果卫气的循行和功能与卧寐之常变密不可分,脏腑调和,卫气能顺利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发挥或敛藏其振奋的功能,则卧寐安常。结论在辨证的基础上调畅卫气是治疗卧寐异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失眠证治     
失眠,又称“不寐”,在古医书中尚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名称。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夜难入眠,或睡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通宵达旦,不能人寐,经年不愈,殊甚苦恼。心为全身之主宰,为精神所藏处,《灵枢·邪客篇》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之功能正常,神能守舍,则夜寐自宁。若肝气抑郁,久而化火,上灼于心,忧思伤脾,化源不足,心失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一方(牛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方》,但方中有生姜而无茯苓,用治大病后胆寒不眠之症。然后世方书记载,多与此见解相反,如汪昂《医方集解》有云:“胆为清静之腑,又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正欲其温而不热,守其清静之故”。说明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以胆欲不寒不燥,  相似文献   

20.
杨力 《科学养生》2016,(3):14-15
正脏腑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学说与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中医医疗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故有"不明脏腑经络,动手开口便错"之说。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是心、肺、肝、脾、肾的总称,六腑是胆、小肠、大肠、胃、膀胧、三焦的总称。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神;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6种组织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