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实施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设为实施后,2017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应急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的实施,可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应急能力,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于2017年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对症医学科护理管理的影响。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使患者对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PN排班模式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消化科于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病房采取APN排班模式,2010年10月~2013年8月采取传统排班模式,观察比较实施APN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查房次数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呼叫铃声频率情况。结果:实施APN排班模式后,整体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P0.05),医护共同查房次数显著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P0.05);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呼叫铃声频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采用APN排班模式,促进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推动消化科优质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N排班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为探讨APN排班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在儿科中选择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APN排班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排班模式护理,对比两种排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身心状况评分以及患儿家属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高、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身心状况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评分低以及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N排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儿科护理的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25名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管理实施时间,2016年1~7月实施前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2月实施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文书书写、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医师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分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基础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APN排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5月在消化内科实施APN排班模式,之前一直采用传统的三班倒轮换制排班。随机选取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后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实施APN排班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采用APN排班模式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APN排班模式在普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普外科病房自2016年3月起试试改良APN模式进行排班,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分组排班,其中P、N班采取双班制,调整各班次工作时间,将交接班时间计入工作时间,责任组长提前、拖后各1h上下班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比较实施改良APN排班模式前后护理人员对排班的满意情况。结果:APN排班模式经过改良后,护理人员各方面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改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改良APN排班模式进行排班,可以有效提高普外科病房护理人员对排班工作的满意度,较传统APN排班模式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级管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在2016年8月开始就将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实施前,2016年8月~2017年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择60例患者及2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后医院护士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重症医学科中,采取分组分层级的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科室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2015年1~6月对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管理干预模式,2015年7~12月则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分别抽取300份护理文书,评估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文书质量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书写总体要求、医嘱单书写部分、体温单书写部分、护理记录单书写部分及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质量,更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监控护理文书质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ICU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50侧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50侧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鲒论:品管圈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急诊科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方式,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模式,为实施后。将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排班管理模式评分、管理效果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评分、病区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科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JCI标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1月起在JCI标准下实施护理管理,选择2017~2018年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的100例为实施前,2018年的100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JCI标准,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护理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高警讯药物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前的2016年设为实施前,安全管理实施后的2017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给药差错与护理投诉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给药错误、与用药相关护理投诉、计算机输入错误等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应用安全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全体护士为对象开展研究,自2019年1月起实施细节思维管理,以细节思维管理理念来完善规章制度和流程,从细节出发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并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强调细节思维管理的核心理念,使护士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执行制度,实现细节管理的推行,统计实施前后半年内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重症医学科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文件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患者、护士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利用细节思维管理方法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定重症医学科的质量监测指标,并分析其对提高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为提高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安全质量,结合科室临床实际,于2017年7月起建立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加强护理安全,2017年1~6月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145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制定监测指标,能够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医特色护理与评价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23年1月调整护理管理方案,将2022年1—7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3年1—7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共纳入19名护理人员。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重症医学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方面的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的中医基础知识、护理评估、辨证施护、护理记录方面的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中医特色护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并构建完善的中医特色护理评价方案,能够推动护理管理质量进步,提升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同时改善患者对重症医学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应用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护理管理中使用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将2017年4月~2018年6月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为(94.21±2.94)分,高于实施前的(83.42±4.38)分(P0.05);患者办卡、缴费、打印报告单、预约等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15%和95.40%,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采用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三维质量结构对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其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0例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起应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对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的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2016年为实施前,2017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100例,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相关认知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三维质量结构对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并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开始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激励管理机制,分析比较2016年1月~2017年4月未实施激励机制管理与2017年5月~2018年6月实施期间这两个时间段中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对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提高,且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专业护理质量评分和实施前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患者对康复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护理质量,并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医院挑选重症医学科的40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水平相近的原则分成观察组20名与对照组20名,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