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学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阐述了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与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华文化对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追求健康的智慧,中华民族对中医学知识与文化的广泛认同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提出加强中医学知识的推广普及、繁荣发展中医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医文化传承的基本因子正在经受时代的冲击。对中医"象数思维"和"精诚仁和"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将会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医文化自信建构的基础。当今,西医价值观强势冲击着中医文化,中医在现代医学环境中的主体性失语和中医正在面临的现代化悖论逐渐成为传统中医的文化认同现实之困。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中医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建构正在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当代核心诉求。以中医文化认同为起点,重视中西医文化间性,促进中西医文化适应,构筑全球化语境下中医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正在迫切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医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基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校训含义剖析中医药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中医学子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近一百多年来,西医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医学,引发了中医"科学与否"和"存废之争"的思考与实践,造成了中医课程设置西医模式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医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其直接的后果是中医从业人员思维方式异化、经典理论知识碎片化和人文素养下降,动摇了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文章认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重建中医整体思维和理论自信,是中医学传承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哲学理念贯穿中医学的各个环节,包括中医学理论基础、病因、病机、治则及治法等等。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中医学的渊源、背景,才能明晰中医学的原理,认清其价值,由此中医教育必须正视传统文化与哲学培养。  相似文献   

6.
刊首语     
中医文化与中医文献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学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献是记录、继承中医药知识最基本的来源,是交流、传播中医药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中医文化有赖于中医文献作为载体而得以传承.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若忽略其传统人文基础,无疑会削弱中医学的文化特性、民族特点、思辨特色、学术特质,中医学也就缺乏了固有的灵魂、根基和精髓、  相似文献   

7.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的医学科学,其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医学与科学的属性,更是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几种属性的相互融合正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之处。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即指中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形式、内在结构与基本框架构建的影响,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二是中医学之核心观念,三是中医理论中所借用的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开展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研究的目的并不仅在于弘扬中医文化、普及中医知识,其更具有阐明中医学术之根本传承、引导中医未来之发展方向、彰显中医文化之时代价值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2,29(2):109-111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是中国传统原创思维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是东方思维方式的再现,是继承、弘扬、传承、创新中医学的重大的、关键的科学问题。研究中医原创思维需要把握"五个度"——紧迫度、难度、向度、自信度、贡献度,以此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形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继续演绎东方文话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中华老字号"是具有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价值、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品牌,拥有独特工艺或经营特色并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但目前许多老字号企业的潜在优势和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为弘扬中医老字号文化传统,提升其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将思政和专业课结合,树立中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医自信,更好地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堂设计与实践,应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以医学人物为切入点,感受儒家仁礼对于人的价值;要以哲学思想弘扬中医文化;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完善自身职业道德。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樊云 《国医论坛》2009,24(3):49-49
中医学是一门诞生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学科,其文化母体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哲学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医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成功地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学指导,并使得中医有着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特征。中国古代思想家与侧重逻辑分析的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性,以“体认”、“意会”、“心悟”作为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定祥  彭珣  郭芮  刘琴  邓奕辉 《中医教育》2020,(2):40-43,49
"象思维"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培养此思维方式对刚接触中医学的学生十分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者需带领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将其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象思维"。从汉字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和天人合一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掘"象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此研究紧密结合《中医诊断学》教材,探究教学目标,探索教学过程设计,探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坚定中医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温病名著,加强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了其文化自信;病案实训培养并强化了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中医思维自信;临床跟诊有利于其中医临床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其中医疗效自信。总之,使学生们在应对常见的临床疾病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培养并强化了其中医思维,提升了其临床技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可与接受。中医博大精深,字字珠玑,用了区区两个字"中"、"药",就道出了治癌的真谛。1治癌先守"中"癌症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人们谈之色变。为什么会如此呢?主要是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治癌之术,首先就是一个"中"字。《汉书·艺文志》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相似文献   

16.
<正>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古代医籍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和中医"学经典,读名著"活动的开展,回归原典精神、寻找原著意蕴,得到了中医学人的广泛认同。然而医古文内涵深厚,其语言简朴古雅,文字艰深玄秘,意蕴深邃奥衍,不仅涉及中医的理法方药,还联系着古代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一词,内涵十分广泛,从文学、艺术到个人修养,从图书、考古到民俗、宗教,都是文化。任何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文化的形成融合了这一民族或地区方方面面的生活现象和行为特征,故认知与研究某一学科的内涵,离不开其所属的文化背景。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步入中医殿堂,我们不难发现,中医不只是一门医学,更是哲学、艺术、天文、地理、民俗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医学特有的思维特征正足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不仅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的内在关联,更揭示了中医学本身博大的包容性。而文化对于中医学的重要性,从近百年来中医的兴衰史即可窥见一斑,而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提升,也是中医不断热起来一个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将习近平中医药文化自信思想融入中医学子医德医风教育,有利于中医学子完成自身历史使命、成长成才,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进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2009年9月中旬在安徽亳州举办中医与  相似文献   

20.
《中医正骨》2009,21(10):F0002-F0002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今年12月在北京举办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