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3~67岁,中位数36岁。均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2.
梁再卿  陈仕平  陈武 《中医正骨》2010,22(10):53-53,56
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感染,创面修复相当困难。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3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迎军 《中医正骨》2010,22(10):57-57
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修复方法多种多样。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方军 《中医正骨》2010,22(10):54-56
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笔者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2月,对17例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其中5例将隐神经断端与创面内皮神经相吻合。结果: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9cm×11cm,最小为5cm×7cm,平均平均7.2cm×9.2cm;蒂长10~14cm。15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缘发生浅表性坏死。经6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富有弹性、耐磨;所有患足步态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形成。5例行神经吻合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2mm,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曾刚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59-60
目的:探讨大面积营养血管皮瓣在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8例踝足部创面应用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辫进行创面修复.结果:本组患者中,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其余均成活良好.经随访3~12月,皮瓣外观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能满意修复足踝部大部分及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晨平  姬亚飞 《中医正骨》2007,19(10):30-30,32
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移动性差,血液循环不佳,损伤后常有骨、肌腱组织外露,局部可利用转移覆盖创面的组织较小,修复困难。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移植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自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根据Hasegawa等〔1〕的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该皮瓣修复,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4例,慢性溃疡4例,皮瓣最大面积15.0cm×9.0cm,最小面积8.0cm×4.0cm。结果:28例除1例皮瓣边缘1.0cm坏死外,余全部成活,随访7个月至8年,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实用,皮瓣血运佳,不损伤小腿知名血管,应用该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伤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处理不当甚至可致患者截肢。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笔者采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1~59岁,中位数32岁;均为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9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1 cm×14 cm,最小7 cm×9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9~24个月,功能良好,外形满意,并部分恢复感觉功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皮瓣血运良好,远期能够较快的恢复感觉功能,可有效修复足跟部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
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肌肉附着少,皮肤和皮下组织紧贴肌腱和骨,外伤易引起组织缺损,造成肌腱、骨外露,需要用正常的皮肤覆盖创面,减少并发症。我院在2002~2007年间,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和足部皮肤缺损15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踝部及足部的皮肤缺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往往合并骨折,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正确修复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难题.本院自2000-2006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足部皮肤缺损1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腿下段、足、踝部外伤易造成局部皮缺损,且不易愈合,临床治疗较困难,往往需行皮瓣移植或转移修复。皮瓣移植技术要求较高,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皮瓣观察与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非常重要。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6月收治35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缺损患者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病人住院时间短、痛苦轻、费用低。通过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腿远段、踝、足部因创伤致足跟、跟腱、足背、小腿下段及外踝周围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易并发感染及组织坏死。尽管目前有多种的修复方法,如肌瓣、筋膜瓣或游离皮瓣等可用于修复,但有的操作复杂,有的需牺牲主干血管,术后外观臃肿,供区破坏大,并非理想。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创面具有邻近转移、切取方便、皮质良好和成活率高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张玉峰  王龙强  倪伦  张芳 《中医正骨》2012,24(10):62-63,65
目的:观察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30岁。示指指腹软组织缺损6例,示指指背软组织缺损4例,中指指腹软组织缺损3例,中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腹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小指指腹软组织缺损1例。合并肌腱损伤、骨折13例。手指皮肤缺损面积3.0 cm×2.0 cm至6.0 cm×3.5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第2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0例,其中6例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4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3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8例,其中3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环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4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2例。1例皮瓣在术后20 h出现明显肿胀,皮瓣远端出现皮下瘀血、水疱等,给予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处理后,症状改善,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20例患者中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4年,中位数2年;4例失访。2例术后出现手指活动受限,行肌腱松解术后,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均红润、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两点分辨觉距离18~40 mm。结论: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成活率高、皮瓣外观好等优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8):1200-12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陈旧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损伤创面。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9.
前足皮肤缺损的修复一直是显微外科的难题。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前足毁损伤1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价值。方法: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面积较大的累及前足的软组织缺损16例。蒂部的宽度减少至2cm,蒂部的旋转点下降至外踝上2cm。面积过大的创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加游离皮瓣联合移植。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可以减少皮瓣切取时的组织损伤;将皮瓣的应用范围延伸到前足;扩大皮肤缺损修复的面积,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足踝部乃至前足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