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典籍中词序的改变不仅属于语法范畴,而且通过对等翻译彰显可读性的修辞美感。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在词序上有所差异,翻译典籍时词序调整便成了一种重要的翻译内容,译者应从多角度处理词序问题以便译文真实传递并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该文以中医典籍翻译总结过往几种词序的处理方法,尝试思考中医典籍翻译词序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典籍翻译是助推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医典籍中充斥着根据病因、病症、病机、病位及因、症、机、位组合命名的中医病名。蕴含丰富中医文化信息的中医病名翻译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医典籍翻译的成败。中医病名中因西医东传时对中医术语的不严谨借用而被扩大了词义形成的古今异义病名,由于新增义项对原指的干扰,准确理解的难度被加大,成为中医典籍翻译难点之一。鉴于古今异义病名翻译在中医典籍翻译中虽为问题频出的难点之一,但对其系统探究尚未之见,笔者拟对中医典籍中古今异义病名翻译之道进行探究与剖析,  相似文献   

4.
5.
正中医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集医学和文学价值于一体,既有科技文本的特征,也因融合了儒、道、佛等哲学文化而语义深奥,给译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中医典籍书名,用字凝练,但内涵丰富,需要译者仔细辨别,不断思考与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前的中医药典籍和文献将近8 000种~([1]),但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化缺省指作者在创作时主动将与意向读者共知的背景知识省略。中医典籍语言简洁、晦涩难懂、信息隐性及充斥大量异质文化等而使译者在翻译时较难把握。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文化为原则,本文分析了中医典籍文化缺省特点,并将中医文化缺省划分为静态文化缺省和动态文化缺省,并结合具体实例归纳出相应英译策略,即直接删除法、意译法及加注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典籍兼具医学和文学双重价值,其书名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涉及到中医书名中的数字翻译时,本文认为可以遵循简洁性、准确性、统一性原则,对于含有数字的书名具体分析,首先辨清书名中数字的虚实,避免一概而论,其次要确保译名用词简洁准确,使其符合书名简洁的特点,还要尽量体现原作的主要内容,兼顾译名的统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三个版本的译文后,尝试提出修改译文,旨在体现中医典籍书名的文化内涵,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同行间的讨论,推动中医典籍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到中医理论的应用之象,从宏观之象到微观之象,本着扩大视野,延伸视觉,用现代科技作为中医所用的思路,去探讨象的渊源,提出了把象作为切入点,来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典籍语言具有模糊性、偏义性、一词多义及隐喻性,其句式多变、结构复杂、内容层次较多及意合突出。本文结合中医典籍语言词汇、句法的语体特点,通过翻译实例,总结并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选取含儒、释、道文化的典籍书名,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译名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维"转换后的建议译文,便于目的语读者准确理解中医典籍的医学信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典籍重言词作为中医语言一大特色,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从翻译美学理论入手分析中医典籍重言词及其译文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以美学取向为归旨,探讨在审美再现过程中如何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翻译的审美要求,从而达到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在本地化趋势和国际一体化需求的形势下,中医翻译工作者如能熟练使用CAT工具,可以优化翻译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译文质量,还可以挖掘历史语料的价值,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中医翻译任重而道远,中医术语是中医语言之精华,含有深奥的医理和丰富的中医文化。只有客观真实地表达出中医术语的医理和文化两方面的内涵,我们才能真正地传播中医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医之"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藏象学说即是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结合脏腑与形窍的关系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的学说.中医以藏象学说为核心来阐释人体,其重"象"的思想贯穿中医理论与实践始终.今从观象、悟象、辨象、治象四个方面浅析中医之"象".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发挥象思维作为思维工具在阐释、运用、发展中医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外经典文献分析了中医“象”的诸多性质。“象”具有普遍性,而中医“象”具有中医神秘之“象”长期盛行、杂合之“象”相伴而生的特性。中医之“象”在思维上模式化,在行动上习惯化,具有指导性。中医的原始思维在思维模式上具有借鉴性,中医的杂合之“象”具有本质反映性,中医之“象”具有可靠性。关注先天,重视先验;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拓展视域,更新观念是分析中医之“象”的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7年),中国的各种知识大多通过书籍传到了日本,并为日本各方面所接受,同时亦实现了本土化。现在被称为汉方、针灸以及东洋医学的日本传统医学也不例外。日本医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深化或称日本化过程,中国医书所起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6.
崔艺馨  刘庚祥 《中医杂志》2011,52(11):904-906
比象思维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一种以事物间象的相似性为类比的基础,万物普遍联系,其动态功能相同即可归为一象,从而推理出事物的全部特性和属性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观象、别象、比象的过程,履象之逻辑,依阴阳五行学说之理来推演脏腑之象、四诊之象、理法之象、方药之象的过程,这便是中医思维特色之所在。把握中医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建立唯象中医学模型,方可为发扬中医科学性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取象比类术语翻译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导出被研究对象某些方面性状的逻辑方法,即类比法,属于认识自然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如河中行舟有赖于一定的河水容量,水浅河枯...  相似文献   

18.
隐喻视角下中医典籍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典籍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古代文化的瑰宝,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效果.隐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中医学的思维特征为“取象比类”,中医典籍里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文章分析了中医典籍中的语言特征,特别是中医典籍中存在的隐喻现象,找出中医典籍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中医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范春祥  马莹  刘凯 《中医药导报》2019,25(18):135-137
探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翻译素养,归纳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类型,据此找到相应最合适的翻译策略。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推进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典籍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部分典籍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做了一定的梳理,认为该病发病特点与休息痢颇为相似,其形成还可能与治疗不当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病的"三焦认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