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取得独到进展,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病因病机、体质、辨证分型、及药物的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以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应用,其突出的副作用消化道反应也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平时跟师形式整理孙晓娜教授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病案,总结出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孙晓娜教授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尤其重视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用药方证统一,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成因复杂,病程缠绵,临床多见。孙晓娜教授认为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治疗上强调标本兼治,治法上强调疏肝理气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兼以健脾气、益胃阴、行气活血等灵活运用。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首先根除HP,配合中药辩证施治,中西医并重,效果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变厚、胃酸分泌减少或伴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其病理特点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对有关CAG文献的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胃镜像、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中勤为河南省中医院盱胆脾胃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党中勤教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全面总结党中勤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证经验。党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重视病因病机分析,精于辨证论治,用药精准,并倡导辨证与辫病相结合。现将党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论辛开苦降是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着重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出现脾胃受损、湿热内蕴、升降失职的病因病机 ,阐明应用辛开苦降的指征和临床效应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辛开苦降法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平 《光明中医》2008,23(6):885-886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本文通过综述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内镜下特点及病理相关性、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治疗几个方面的研究;中医则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从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的研究。结论:中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许多方面找到了中西医诊疗方面的契合点,对临床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及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7例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的中医辨证、舌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辨证分型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率为胃络瘀血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舌质以淡舌及暗红舌居多,舌苔以薄黄苔居多,黄腻苔最少。其中以暗红舌及紫暗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黄腻苔感染率最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感染相关性与其舌象及中医辨证有密切联系,中医舌诊及辨证可以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全球共识"将Hp相关性胃炎明确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并指出Hp感染后一般难以自行清除,除非进行根治,或者胃粘膜发生严重肠化生则细菌出现难以定植而自动消失~([1])。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Hp及其相关性胃炎取得一定成果,现将主要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源于现代,古代没有明确的相关文献记载,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根据其引起的的症状而进行病因病机的概述。Hp相关性胃炎患者可出现胃脘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1类致癌原。因此,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是防治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查阅近5年来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文献,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经方验方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各医家对本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笔者以气血理论为指导,按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调气运脾,清热化瘀的治疗原则。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下简称慢性胃炎)作临床观察,取得病、证两者的满意疗效,兹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7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数疣状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镜微波消除疣状隆起同时给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胃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疾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居民健康。随着三联、四联疗法的普遍应用,因其不良反应明显,耐药菌株增加,其治疗面临诸多瓶颈。临床研究及药理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备一定的优势。本文拟从中医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入手,分析其感染的病因病机;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探讨中医药扶正祛邪防治幽门螺杆菌的机理机制,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平板掺入法测定了胃舒胶囊及其主要成分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制备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上观察了胃舒胶囊在体内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结果:胃舒胶囊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IC)为0.00298(g/m l)。在体内,可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结论: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过程中,存在Hp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等问题。该文探讨李慧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为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患者按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法经胃镜诊断;作快速尿激酶试验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参考南昌标准辨证分型。结果:①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40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型)48例,脾胃湿热型3例、胃络瘀血型2例、胃阴不足型1例。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肝胃不和型青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低(P<0.0 1)。②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62例/94例),其中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28例/40例),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7%(32例/48例)结论:①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临床中医分型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最常见;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意义;③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18.
谭达全  邓冰湘 《新中医》2008,40(2):103-104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后世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脾胃疾病,现代多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导致的胃炎,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都得到了有效验证.笔者拟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及组方机理、Hp相关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3方面,对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作一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19.
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幽门螺杆菌(Hp)胃炎是由Hp诱发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目前,对于Hp相关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依然以根除Hp配合补铁剂为主.本文基于《金匮要略》探讨脾胃虚寒型Hp相关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的病机以及治疗,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拓宽思...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4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94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49%;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8.72%,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5.12%,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发率是6.38%,对照组病发率是21.28%,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保障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