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30例腰椎结核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5~81岁,中位数52岁。所有患者均以腰痛伴腰部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存在腰椎棘突及棘突旁叩痛,3例伴下肢放射痛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均为D级或E级。单节段病变21例,多节段(累及2个以上椎间隙,非跨节段)病变9例。影像检查显示,病灶以椎间盘破坏为主,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骨质破坏较轻,椎体破坏呈溶骨样变化,椎体破坏范围小于椎体高度的1/3,后凸畸形小于30°。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术后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12~24个月。定期测定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临床治愈标准参照张西峰等制定的脊柱结核治愈标准拟定。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术后5 d时引流管脱落,二次手术置入引流管,之后灌洗治疗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感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窦道等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时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8.3±20.5)mm·h~(-1),(34.7±10.5)mm·h~(-1),(28.3±7.2)mm·h~(-1),(14.8±6.3)mm·h~(-1),(10.2±5.4)mm·h~(-1),(8.1±2.5)mm·h~(-1);(59.7±11.6)mmol·L~(-1),(27.5±9.3)mmol·L~(-1),(20.3±8.7)mmol·L~(-1),(10.2±7.1)mmol·L~(-1),(5.3±3.2)mmol·L~(-1),(4.1±1.6)mmol·L~(-1)]。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腰痛及下肢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69.79±23.53)分,(50.53±16.39)分,(37.82±13.18)分,(26.3±10.21)分,(15.45±8.17)分,(10.51±7.13)分]。术后18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对于以椎间隙破坏为主、椎体破坏较轻、脊柱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损害较轻的腰椎结核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acation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18例DDH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35~72岁,中位数57岁;左侧8例,右侧10例;CroweⅡ型12例,CroweⅢ型6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6.00±7.49)分。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随访观察截骨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1例术中发生髋臼内壁骨折,随访时骨折愈合良好,对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00±5.75)分。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时采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关节稳定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47岁。病变节段位于T_(11)2例、T_(12)3例、L_14例、L_22例、T_(11)~T_(12)3例、T_(12)~L_15例、L_1~L_25例。合并脊髓损伤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2例。病程2~4年,中位数2.5年。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将去除的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在X线片上测量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病椎后凸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脊柱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中位数178 min;术中失血量980~1550 m L,中位数1050 m L。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0个月,中位数39个月;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中位数6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术前(65.6±18.2)mm·h~(-1)、(24.6±5.4)g·L~(-1),术后3个月时(15.8±2.7)mm·h~(-1)、(4.1±1.2)g·L~(-1),术后12个月时(12.3±1.9)mm·h~(-1)、(3.6±1.1)g·L~(-1)。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术前(66.5±6.3)mm,术后3个月时(54.2±6.4)mm,术后12个月时(52.6±5.9)mm;病椎后凸Cobb角,术前43.5°±6.8°,术后3个月时4.1°±2.0°,术后12个月时3.6°±1.4°;ODI,术前(43.5±4.9)%,术后3个月时(16.5±4.9)%,术后12个月时(7.2±1.6)%。末次随访时,合并脊髓损伤的8例患者,ASIA分级B级3例恢复至D级,C级3例及D级2例均恢复至E级。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生结核复发、播散和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植骨融合好,可恢复脊柱序列、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和结核控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21例(35髋),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中位数24岁。左侧20髋,右侧15髋。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均为阳性。发病年龄13~48岁,中位数18岁。所有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为0°。13例患者存在髋关节屈曲畸形。病程2~18年,中位数9年。末次随访时,测量所有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测量13例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畸形程度;采用12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12)和主观4级标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评价患者满意度;记录引起患者不满意的原因。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4 min至5 h,中位数113 min。术中失血量100~3100 m L,中位数450 m L。术后住院时间5~30 d,中位数11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中位数2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加[0.00°±0.00°,77.74°±8.25°,t=54.945,P=0.000;(43.29±10.01)分,(74.69±8.30)分,t=22.032,P=0.000];13例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畸形程度较术前降低(40.20°±30.87°,8.05°±2.30°,t=5.478,P=0.000);采用SF-12与主观4级标准评定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比较满意2例、比较不满意5例;引起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疼痛(1例)、髋关节屈曲及旋转受限(2例)、双下肢不等长(1例)和跛行(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假体松动或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可以增加髋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且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08例闭合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49例;年龄73~98岁,中位数77岁;坠落伤11例,跌伤72例,车祸伤22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合并高血压病64例、2型糖尿病29例、冠心病24例,2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均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02. 20±4. 50) min,术中出血(330. 10±5. 20) mL,切口长度(12. 1±1. 60) cm,住院时间(18. 90±6. 10)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中位数17个月。6例患者术后发生患侧髋关节脱位,经牵引后复位; 3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经换药、加强护理后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0. 50±3. 50)分,优51例、良46例、差11例。结论: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髋关节受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髋关节是否受累分为髋关节受累组(36例)和髋关节未受累组(58例)。观察受累髋关节的具体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Schober试验值及枕墙距。结果:36例髋关节受累患者中,单侧髋关节受累7例、双侧髋关节受累29例,其中37个股骨头囊性变、26个股骨头坏死、21个髋关节间隙变窄、8个髋关节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与髋关节未受累组相比,髋关节受累组的发病年龄低、ESR高、血清CRP含量和IgG含量高、Schober试验值低、枕墙距大[(21.3±2.7)岁,(31.5±5.0)岁,t=5.584,P=0.028;(47.7±29.4)mm·h~(-1),(31.6±12.7)mm·h~(-1),t=5.692,P=0.024;(52.8±31.5)mg·L~(-1),(33.2±23.6)mg·L~(-1),t=7.013,P=0.015;(29.8±10.2)g·L~(-1),(14.9±7.2)g·L~(-1),t=8.826,P=0.009;(2.4±0.9)cm,(3.2±0.7)cm,t=4.942,P=0.039;(16.3±4.4)cm,(10.2±3.8)cm,t=6.975,P=0.018]。结论:发病年龄低、ESR高、血清CRP含量和IgG含量高、Schober试验值低、枕墙距大,均可能是影响AS患者髋关节受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采用DAA行微创THA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7~86岁,中位数64岁。身体质量指数17.3~29.4 kg·m-2,中位数23.6 kg·m-2。股骨头坏死14例,其中激素性8例、酒精性5例、特发性1例;股骨颈骨折11例,GardenⅢ型7例、Ⅳ型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CroweⅠ型1例、Ⅱ型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为1~5年,中位数2.4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24±0.61)cm,手术时间(67.39±10.71)min,术中出血量(255.30±20.22)mL。术后2 d,红细胞沉降率(55.33±7.23)mm·h-1,C反应蛋白(36.51±3.66)mg·L-1。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2.18±14.53)g·L-1。住院时间(9.22±1.01)d。末次随访时臼杯前倾角20.15°±5.32°、外展角38.21°±4.28°。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关节脱位。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为患侧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6个月恢复;2例阔筋膜张肌损伤,不影响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3例、良9例、可1例。结论:DAA微创TH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发育性髋脱位4例。左侧23例,右侧31例,双侧6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在髋关节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8.75±24.76)min,术中出血量(235.65±25.60)m L。术后第7天,髋臼假体前倾角(15.73±6.22)°、外展角(41.12±7.04)°。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0.12±3.78)分,术后6个月(87.23±4.89)分。均无感染、局部血肿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假体可植入安全位置,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5~79岁,中位数65岁。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Ⅲ期3例、Ⅳ期33例。排除合并陈旧性髋臼骨折、异位骨化、骨盆畸形和后髋臼缺损者。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50±10.50)min,术中出血量(510.00±159.30)m L,下床时间(2.50±1.28)d,住院时间(12.10±4.50)d。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4±1.51)分降至术后6个月(0.65±0.23)分。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6例、可3例。均未出现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下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恢复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结论: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能够消除或缓解髋关节疼痛,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术前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疼痛护理,术后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康复锻炼,规范护理接受DAA微创THA的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7~86岁,中位数64岁。左髋22例,右髋16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29.4 kg·m~(-2),中位数23.6 kg·m~(-2)。股骨头坏死16例,其中激素性9例、酒精性6例、缺血性1例;股骨颈骨折10例,GardenⅢ型6例、Ⅳ型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CroweⅠ型2例、Ⅱ型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8例。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中位数3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假体脱位、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及肺栓塞。1例发生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5个月恢复;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6±3.759)分。结论:对接受DAA微创THA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左侧5例,右侧7例;年龄41~59岁,中位数49岁;骨折Garden分型均为Ⅳ型。均先行牵引闭合复位,经连续3次整复骨折不能达到理想复位,改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3 d摄股骨颈正、侧位X线片,根据Garden指数评估股骨颈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功能;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解剖复位11例、可接受复位1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4周,中位数19周。术后2年并发股骨头坏死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本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9.70±3.92)分,优10例、良l例、差1例。结论: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愈合好,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3D打印金属垫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修复髋臼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THA治疗髋关节病变合并髋臼骨缺损患者18例,术中均采用3D打印金属垫块修复髋臼骨缺损。男7例,女11例。年龄61~79岁,中位数68岁。股骨头坏死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骨关节炎6例。均为单侧髋关节病变,左侧10例、右侧8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中位数1.5年。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58±1.12)分,术后2周(3.63±0.95)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52.95±7.15)分,术后1年(82.37±4.52)分。1例术后切口渗液,静脉补充白蛋白并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组织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3D打印垫块在THA中修复髋臼骨缺损,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1~63岁,中位数43岁。横断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4例。所有患者首次治疗时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病程9~14个月,中位数10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血清Ⅰ型胶原N末端肽(N-terminal telopeptide,NTX)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开始后6个月参照《中医骨伤学》中骨折愈合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开始后1、3、6个月BMD分别由治疗前(0.900±0.047)g·cm~(-2)升至(0.919±0.042)g·cm~(-2)、(0.952±0.041)g·cm~(-2)、(0.964±0.046)g·cm~(-2),血清BGP分别由治疗前(4.53±0.29)μg·L~(-1)升至(4.77±0.31)μg·L~(-1)、(4.98±0.27)μg·L~(-1)、(5.06±0.33)μg·L~(-1),血清OPG分别由治疗前(5.38±0.29)μg·L~(-1)升至(5.62±0.27)μg·L~(-1)、(6.02±0.25)μg·L~(-1)、(6.05±0.24)μg·L~(-1),血清Ⅰ型胶原NTX由治疗前(4.38±0.30)μg·L~(-1)升至(4.49±0.32)μg·L~(-1)、(4.72±0.28)μg·L~(-1)、(4.68±0.31)μg·L~(-1),血清TRACP5b由治疗前(6.39±0.29)μg·L~(-1)升至(6.55±0.25)μg·L~(-1)、(6.72±0.17)μg·L~(-1)、(6.68±0.19)μg·L~(-1)。治疗开始后6个月参照《中医骨伤学》中骨折愈合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临床愈合23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利于骨折愈合,疗效确切;但因病例数有限,还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耻骨联合部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耻骨联合部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7例患者中,初次手术2例,2次以上5例。有窦道5例,无2例。有肺结核者4例,无3例。结果:7例患者中,出血量600-1 200 mL,中位数828.57 mL;手术时间70-150 min,中位数97.14 min;切口愈合时间14-23 d,中位数18 d;植骨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经23-38个月,中位数23个月随访,按照Majeed骨盆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5.71%。结论:耻骨联合部结核严格手术适应证,采用外科治疗,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6岁。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8例,腰椎结核7例。单节段病变18例,2节段病变7例,3节段病变1例。15例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21例患者合并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12例、E级9例。病程2~12个月,中位数7.8个月。围手术期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430~1800 m L,中位数61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1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一过性疼痛,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髂窝脓肿,应用抗结核药物5个月后脓肿消失。术后18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11.2°±5.3°)较术前(29.2°±13.8°)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3.28±2.09)分]较术前[(40.2±14.1)分]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D级2例、E级24例。结核均治愈,随访期内未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采用微创DAA行THA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4岁,中位数56岁。左髋16例,右髋14例。股骨头坏死12例,其中激素性7例、酒精性4例、缺血性1例;股骨颈骨折10例,其中GardenⅢ型7例、Ⅳ型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其中CroweⅠ型1例、Ⅱ型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5例。所有患者均初次采用THA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为1~5年,中位数2.6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6 d。随访观察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5 h,中位数1.2 h。术中出血量240~550 m L,中位数32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中位数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下沉、双下肢不等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关节脱位。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为患侧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5~6个月逐渐恢复;2例阔筋膜张肌损伤,不影响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1例、良8例、可1例。结论:采用微创DAA行TH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小、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75~96岁,中位数81岁。左髋18例,右髋25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Ⅲ型17例、Ⅳ型24例、Ⅴ型2例。合并冠心病40例、肺部疾病3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致患侧不全瘫2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中位数66 min。术中出血量150~420 m L,中位数260 m L。术中输血量(红细胞)120~360 m L,中位数239 m L。下床负重时间2~7 d,中位数4 d。住院时间12~18 d,中位数16.5 d。1例切口浅层感染,给予清创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7例并发呼吸衰竭,1例并发褥疮,1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并发肌间血栓。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中位数20个月。骨折均愈合。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Harris评分(82±9)分,优22例、良16例、差5例。结论:采用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1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134例182髋,男110例148髋、女24例34髋。年龄20~55岁,中位数47岁。股骨头坏死111例146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骨性强直15例24髋,髋臼发育不良并发骨关节炎4例6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4例6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术前Harris评分17~25分,中位数20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6例171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中位数3年;8例11髋失访。术后3个月5例6髋出现髋关节疼痛,给予局部封闭、理疗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3髋腹股沟区疼痛,给予对症处理并密切随访影像学改变,其中2例2髋疼痛无缓解,考虑髋臼松动,行髋臼及有柄关节翻修术后症状缓解;1例1髋罩体下沉,行髋臼及有柄关节翻修后症状缓解。术后4个月1例1髋出现迟发感染,给予关节腔置管持续冲洗、抗生素治疗3周后痊愈。术后2年1例1髋出现局部包块,常规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患者自动出院。术后3年1例出现左髋关节感染,手术取出股骨假体,行关节旷置术后感染得到控制。均无内置物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98分,中位数96分。结论: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是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的青壮年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进行3个月护理,护理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量表对两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5.78±3.51)分与对照组(66.41±3.5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75.68±5.61)分、术后2个月(83.58±6.51)分、术后3个月(90.48±5.42),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70.11±5.12)分、术后2个月(78.43±5.85)分,术后3个月(84.37±5.31)分](P0.05)。结论康复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