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头颈部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头颈部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Motricity指数下肢肌力(MI-L)积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I-L积分、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6周后两组的MI-L积分、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6周后的显著高于3周后的(P均=0.001)。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周比较,头颈部训练组治疗6周后的MI-L评分[(59.45±10.12)分比(72.88±11.43)分]、BBS评分[(36.67±7.78)分比(45.39±8.11)分]和FMA评分[(21.46±4.85)分比(24.72±5.09)分]升高更显著,P均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头颈部训练可有效增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虚拟现实技术(VR)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功能康复训练上应用VR进行康复治疗,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MWS、BBS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VR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电针拮抗肌运动点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病人下肢功能和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以电针拮抗肌运动点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治疗组相同的康复训练,并接受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态相关参数、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两组主动肌(胫前肌)、拮抗肌(腓肠肌)最大积分肌电值(iMEG),计算踝背屈状态下的肢体协同收缩率(C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侧摆动相缩短,患侧支撑相延长,患侧着地仰角、离地仰角增大,患侧着地内翻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胫前肌iMEG增加,腓肠肌iMEG和踝背屈状态CR降低,且治疗组胫前肌iMEG高于对照组,腓肠肌iMEG和踝背屈状态C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电针拮抗肌运动点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足下垂病人肌肉痉挛,改善下肢功能和步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康复训练干预对脑卒中稳定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我科收治的处于脑卒中稳定期患者1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压氧舱内不进行干预,n=65)、研究组(高压氧舱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n=65),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间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持续干预4周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BS、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稳定期患者,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清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BS、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B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100β、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可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手指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挛缩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取患侧外关、外劳宫穴接电针治疗,配合手三里、曲池等穴位针刺,针刺结束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ADL)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外关、外劳宫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痉挛,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手痉挛,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体感模拟训练疗法。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Brunnstrom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上下肢及运动FMA评分、上下肢及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上下肢与运动FMA评分、上下肢与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五皮饮冷热浸泡结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加味五皮饮冷热交替浸泡手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皮饮冷热浸泡结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9月郑州市中医院94例脑卒中病人,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腹针治疗,1个疗程为10d,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BI、FMA、HAMD、HAMA及各维度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FMA、HAMD、HAMA及各维度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NIHSS、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FMA及各维度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病人予以早期康复训练配合腹针治疗,可有效促进病人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超早期运动(VEM)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康复效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纳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创伤与修复研究所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第1次VEM(包括床下自主坐立、站立、行走),每日1次,每次10~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发病24 h内开始第1次推拿治疗,每次20 min;2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发病后2周及1和3个月血清BDNF含量、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评分,发病后1、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NIHSS、MBI、上肢FMA、下肢FMA、BBS及WG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BDNF含量明显升高(P<0.05);1、3个月时观察组NIHSS、上肢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周及1、3个月时观察组MBI、下肢FMA、BBS和WG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观察组良好结局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推拿结合VEM可更好的提高AIS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BDNF表达和运动能力恢复,增加远期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11.
孙浩 《山东医药》2013,(46):59-60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卒中后患者,均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随机分为艾地苯醌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5例,分别给予艾地苯醌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2、4周时的FMA评分和MBI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2周时艾地苯醌组FMA评分和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均<0.05),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两组F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艾地苯醌组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 艾地苯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etrin-1蛋白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观察组),同期收集老年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Netrin-1蛋白水平。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BBS、△NIHSS分别为康复后FMA、BBS、NIHSS评分减去治疗前FMA、BBS、NIHSS评分。同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与Netr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etr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8.43±87.81)ng/Lvs(262.04±88.32)ng/L,P=0.000]。观察组治疗3个月FMA、BBS评分明显增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trin-1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MA、△BBS、△NIHS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trin-1蛋白与脑梗死面积、△FMA评分、△BBS评分、△NIHSS评分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血清Netrin-1蛋白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与神经功能康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 纳入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细胞因子含量表达、大脑血流速度、上肢痉挛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BDNF、NGF表达,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改良版Ashworth量表(MAS)评分,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因子含量表达、大脑血流速度、上肢痉挛程度评分、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血清BDNF、NGF表达,达到增加大脑血流速度,缓解上肢痉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联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脑卒中恢复期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新Bobath技术联合镜像训练,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血神经营养素-3(NT-3)含量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等,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41)。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NT-3、NG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CSS评分分别为(13.03±1.98)分与(9.15±1.68)分,FMA评分分别为(35.62±5.31)分与(42.08±6.17)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63.27±11.28)分与(72.96±12.17)分,血NT-3分别为(9.42±1.68)ng/L与(11.09±1.72)ng/L,血NGF分别为(8.35±1.59)ng/L与(11.28±1.67)ng/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病人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新Bobath技术联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疗效确切,可提高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可能与改善神经细胞因子相关,且病人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观察病人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态评价(FGA)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10MWT及FG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病人在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及FGA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10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病人跖屈肌肌张力,改善病人步态,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单桥运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被动运动,试验组患者予以单桥运动;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单桥运动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平衡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复元合剂配合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元合剂及超早期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shwa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张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FMA得分均有提高,MAS及NIHSS评分均减低,同组病人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MOTOmed康复功能训练配合益气复元合剂有助于改善病人下肢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在脑卒中偏瘫并膝关节反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膝关节反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ET;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过伸次数、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功能评分、10 m步行时间,干预前及干预2、4周后患侧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干预后步行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膝过伸次数、BBS评分、FMA下肢功能评分、10 m步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膝过伸次数少于对照组,BBS评分、FMA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患侧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iEM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患侧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iEMG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4周后患侧腓肠肌、患侧股直肌、患侧股二头肌iEMG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步行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T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并膝关节反张患者膝关节反张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增强患者下肢关键肌肉肌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 Ashw orth量表较治疗前评分降低,Fugl 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Sheikh法评定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Sheik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和Sheikh评分分别为(9.25±1.78)分、(76.83±17.43)分,高于对照组的(6.12±1.57)分、(55.16±14.39)分(P0.05)。结论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在临床康复训练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