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HH胶囊的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ODS-BP C18色谱柱研究HH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4组,苦参素组小鼠按150 mg·kg~(-1)·d~(-1)给予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胶囊组小鼠分别按7,2 g·kg~(-1)·d~(-1)给予HH混悬液,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5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及肝组织HBs Ag,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方应(q 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结果:标定14个特征峰构成HH胶囊的指纹图谱,其中1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柯里拉京,9号峰为虎杖苷,10号峰为鞣花酸,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齐墩果酸。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HH胶囊可以明显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HBs Ag,HBV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苦参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HH胶囊可显著升高小鼠IFN-α,IFN-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HH胶囊具有确切的抗HBV作用,可能与升高IFN-α,IFN-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H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观察HH胶囊的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疗效。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ODS-BP C18色谱柱对HH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4组,苦参素组小鼠给予同体积含150mg/(kg·d)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胶囊组小鼠分别给予同体积含7,2g/(kg·d)HH混悬液,5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s 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DNA。结果标定14个特征峰构成HH胶囊的指纹图谱,确定其中1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柯里拉京、9号峰为虎杖苷、10号峰为鞣花酸、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齐墩果酸。高剂量HH胶囊[7g/(kg·d)]可以显著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HBs Ag、HBV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苦参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胶囊具有确切的抗HBV作用,HPLC法对HH胶囊质量控制可靠。  相似文献   

3.
两种苦参类生物碱制剂抑制HBV转基因小鼠HBV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HBV转基因小鼠比较苦参素和肝炎灵注射液的抗HBV病毒作用。方法:3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生理盐水组、肝炎灵注射液组和苦参素注射液组,同种同龄非转基因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苦参素注射液组和肝炎灵注射液组分别按照82.2mg/kg.d和14.38mg/kg.d腹腔注射给药,生理盐水以及正常对照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的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以及HBeAg含量。结果:治疗前各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用药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血清HBVDNA显著下降,肝炎灵注射液有下降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炎灵注射液与苦参素注射液组肝组织HBV-DNA均没有明显下降;正常组小鼠肝组织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其他组小鼠肝组织均可检测到HBsAg和HBeAg不同程度的表达,其ELISA检测OD值显示两治疗组肝脏HBsAg以及HBeAg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对HBsAg抑制作用苦参素注射液组略胜于肝炎灵注射液组,对肝脏HBe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含量及其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将其随机分为苦参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组,10只同种同龄健康小鼠作为正常对照;苦参素注射液按照82.2 mg/(kg·d)每日腹腔注射1次,生理盐水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d.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治疗前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HBV-DNA含量;并取脾脏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结果:治疗前两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但是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又具有明显下降,两组小鼠肝组织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均有MHC-Ⅱ、CD80与CD86的表达,与正常鼠比较,生理盐水组转基因小鼠MHC-Ⅱ的表达明显下降,苦参素注射液对其表现出显著的上调作用.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具有抑制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复制的能力,通过调节其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HB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解毒活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小鼠 Toll 样受体 4( TLR4)、β 干扰素 TIR 结构域衔接蛋白( 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 3( IRF3)通路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C57BL/6 小鼠 80 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 20 只。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小鼠饮用 3% 葡聚糖硫酸钠( DSS)溶液 7 天,空白组小鼠正常饮水。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以 12.24 g/kg 中药蒸馏水混悬液灌肠,西药组给予 1.33 g/kg 美沙拉秦灌肠剂灌肠,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每天 1 次,连续给药 7 天。记录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 DAI),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18( IL-18)、白细胞介素 10( IL-10)含量,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组织 TLR4、 TRIF、 IRF3 通路蛋白表达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mRNA 水平。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 DAI 升高( P<0.01),血清 IL-10 降低( P<0.01), IL-18 升高( P<0.01),结肠组织 TLR4、 TRIF、 IRF3 蛋白及 mRNA 表达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结肠病理改善, DAI 降低( P<0.01),血清 IL-10 升高( P<0.01),中药组 IL-18 降低( P<0.01),西药组 TLR4 蛋白、中药组 TLR4、 TRIF、 IRF3 蛋白表达降低( P<0.01),西药组、中药组 TLR4、 TRIF、IRF3 mRNA 表达降低( 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结肠病理改善, DAI 降低( P<0.01),血清IL-10 升高( P<0.01), IL-18 降低( P<0.05),中药组 TLR4、 IRF3 蛋白表达降低( P<0.05), TLR4、IRF3 mRNA 表达降低( P<0.05)。 结论 解毒活血灌肠方可下调 TLR4、 TRIF、 IRF3 信号通路,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增加抗炎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结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肠道菌群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帕金森病(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浓度为3 mg/ml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 30 mg/kg诱导PD小鼠模型,均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7.5、15、30 g/(kg·d)灌胃,美多芭组给予多美多芭片112.5 m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15 ml/(kg·d)蒸馏水灌胃,均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采用爬杆实验、转棒实验、抓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指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回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 (NF-κB)通路炎症因子[包括Toll样受体2 (TLR2)、Toll样受体4 (TLR4)、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热利湿方低剂量组、清热利湿方中剂量组、清热利湿方高剂量组、西替利嗪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用卵清蛋白制备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致敏结束后,清热利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 g/mL、2 g/mL、4 g/mL的清热利湿方灌胃,西替利嗪组给予25 mg/mL的西替利嗪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2周。灌胃结束后24 h内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观察,RT-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表皮蛋白(IV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结果显示,各药物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且清热利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减轻。清热利湿方各组和西替利嗪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LG、LOR、IV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清热利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各指标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增高,清热利湿方高剂量组与西替利嗪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清热利湿方可通过上调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屏障蛋白表达水平,减轻皮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利湿活血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四妙丸组、苯溴马隆组及利湿活血方(7.74 g/kg、3.87 g/kg、1.935 g/kg)组,共7组。除空白组,其余各组以酵母膏、腺嘌呤连续灌胃14 d,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验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尿酸(UA)、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簇(ROS)水平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U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S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T-AOC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模型组比较,四妙丸组、苯溴马隆组及利湿活血方7.74 g/kg、3.87 g/kg组大鼠血清UA含量明显降低,苯溴马隆组、利湿活血方7.74 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苯溴马隆组、利湿活血方7.74 g/kg组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四妙丸组外,各给药组SOD活性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01);各给药组ROS均降低,苯溴马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利湿活血方7.74 g/kg、3.87 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妙丸组、苯溴马隆组及利湿活血方7.74 g/kg、3.87 g/kg组大鼠血清T-AOC活性明显升高,苯溴马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利湿活血方7.74 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利湿活血方从湿热壅盛、瘀血阻滞的病机出发,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为治法,在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的同时,还能增强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婷  汤奇  曾南  苟玲  刘金伟  杨靖  于柳  王哲  龚锡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72-1777
目的:体内、体外实验观察荆芥挥发油及主要成分薄荷酮、胡薄荷酮的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 N1)作用及其Toll样受体/干扰素(toll-like receptor/interferon,TLR/IFN)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制备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小鼠,以预防和治疗方式给药,测定模型动物肺组织病毒滴度以评价药物体内抗H1N1效应.ELISA法观察药物对模型小鼠血清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a),干扰素-β(interferon-beta,IFN-β),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影响及病毒感染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上清液中IFN-β分泌水平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药物对病毒感染MDCK细胞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L-1R-associated kinase-4,IRAK4)与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表明,荆芥挥发油0.226 mg·kg-1、薄荷酮0.5 mg·kg-1及胡薄荷酮0.19 mg·kg-1治疗方式给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荆芥挥发油0.226 mg·kg-明显升高感染小鼠血清IFN-α,IL-2含量;薄荷酮0.5 mg· kg-1显著提高血清IFN-β含量.薄荷酮0.5mg-kg-1、胡薄荷酮0.19mg·kg-1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小鼠血清IL-6含量.荆芥挥发油0.452,0.226 mg·kg-1及胡薄荷酮0.19 mg·kg-1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NF-α含量.体外实验显示,荆芥挥发油0.1g.L-1、胡薄荷酮0.1g·L-1显著升高感染细胞上清液中IFN-β含量,并使细胞IRA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薄荷酮0.25 g· L-1使感染细胞IRAK4mRNA表达显著增强,但明显降低TLR3 mRNA表达.结论:荆芥挥发油、薄荷酮及胡薄荷酮治疗方式给药能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显示出体内抗病毒作用,但预防给药效果不明显.体内抗病毒感染机制与提高感染小鼠干扰素(IFN-α,IFN-β),IL-2水平,抑制IL-6,TNF-α分泌有关;细胞模型结果提示药物通过TLR3和TLR7信号通路影响IFN-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大鼠肝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高剂量组(9.6 g/kg柴胡疏肝散)、疏肝低剂量组(3.2 g/kg柴胡疏肝散)、健脾高剂量组(30 g/kg参苓白术散)、健脾低剂量组(10 g/kg参苓白术散)、合方高剂量组(39.6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合方低剂量组(13.2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每组9只。采用高脂饲料(10 mL/kg)喂养建立NASH大鼠模型,16 w后各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脂和肝功能;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Q-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小叶内、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血清TC、LDL-C,肝组织TC、TG、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脂、肝脂、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高剂量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NASH的作用,TLR4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SH的有效靶点之一。疏肝健脾方药防治NASH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