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至2013年9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61.2±11.5)岁。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口,主动脉造影确认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主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共植入14枚主体覆膜支架及4枚短体覆膜支架,16例患者均无残余内漏。1例患者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上肢血供无缺血症状。2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植入支架治疗。围术期无出血、心肌梗死、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8±29)个月,随访率为87.5%(14/16)。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脑出血,1例患者术后6个月发现胃癌化疗治疗病情稳定,于术后12个月发生截瘫,目前已失去行动能力。冠心病患者无心绞痛发作,无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无MACE发生。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4例(25%),明确主动脉血管破裂死亡2例(12.5%)。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低。合并冠心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病变患者224例,其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20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腹主动脉穿通性溃疡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后二次介入治疗4例;男性206例,女性18例;年龄36~90岁,平均(69.0±9.2)岁。患者出院前,术后1、6、12个月及每年行主动脉CTA检查。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率分别为0.9%(2/224)和10.3%(23/224)。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13例、支架移位2例,瘤颈医源性夹层1例,脊髓缺血1例,入路血管损伤2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3例,严重低血红蛋白血症1例。随访12~4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8.9%(20/224)和4.5%(10/224)。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4例、间歇性跛行3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2例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复发1例。结论: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可靠,但严重并发症不客忽视。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细致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此外,应重视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3~78岁,平均(66.7±11.0)岁。术前均行影像学仔细评估,采用切开或直接穿刺的方式置人覆膜支架隔绝瘤体。9例共置入20枚覆膜支架(其中1例采用“开窗”支架,5例采用一体式分叉型支架,3例采用直筒型支架)。术后1,3,6及12个月均行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瘤腔是否完全血栓化。结果:9例均成功地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9/9)。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23个月,1例术后1.5个月因感染复发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5个月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瘤腔均完全血栓化。随访期间病死率11.1%(1/9),并发症发生率22.2%(2/9)。结论:采用覆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临床处理方式及优化腔内干预、外科干预选择及操作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112例65岁以上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共计133条患肢),该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年龄范围:66~92岁),根据临床处理方式分为外科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观察两组病例术后近、远期通畅率、再狭窄率、TASC分型、踝肱指数、心脑血管重大事件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讨论分析腔内干预、外科干预二者的适应证及优化方向。结果 112例患者共计133支病变血管,术后绝大部分患者下肢缺血情况获得明显缓解,其中介入干预64例(77条患肢),无严重并发症;外科干预48例(56条患肢),3例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发生移植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术后心脑血管重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和12.1%。结论介入手术治疗与外科开放手术治疗均为处理老年病人股浅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但介入治疗组病人的心脑血管重大事件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管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03 7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MCA分叉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瘤手术夹闭术组35例和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8例。分析患者的动脉瘤特征、SAH的Hunt-Hess分级、合并颅内血肿、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切口/颅内感染)等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动脉瘤闭塞率、术后1个月、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应用DSA或CTA检查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38例,其中37例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1例介入治疗失败转开颅夹闭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27例,次全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夹闭术组35例,其中34例成功夹闭动脉瘤,1例夹闭失败转介入治疗。两组闭塞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介入治疗组术后脑梗死、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夹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性MCA宽颈动脉瘤成功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但仍需要更大样本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组(7~14 d)和C组(>14 d)。比较3组一般资料、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将病人分为假腔消失组(42例)和假腔未消失组(6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1)。A组术后真腔体积扩大率、术后假腔体积缩小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扩大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最长径扩大率、术后支架远端最长径和术后支架远端面积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假腔内血栓化比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试验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恢复良好比例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重度残疾比例为2.2%,低于对照组的1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显微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电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8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的病人20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114例)。试验组取太渊穴、孔最穴、尺泽穴、内关穴和郄门穴连接电针仪;对照组选穴同试验组,予假电针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治疗25 min。术后桡动脉造影,比较两组病人桡动脉直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和程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试验组桡动脉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桡动脉缩小程度、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导管操作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穿刺点附近术后胀痛、水疱、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预防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桡动脉痉挛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比差异性支架应用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作用及预后。方法:将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裸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二期手术率、复发率以及术后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期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复发率以及术后28 d病死率方面对比不明显(均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应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的作用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二期手术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与病死率,预后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 9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的结果。方法 :手术暴露股动脉 ,送入带距离标记的pigtail进行主动脉造影以确认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的直径和长度。送入 30 0cm长的AmplatzSuperStiff导丝 ,切开股动脉 ,沿导丝送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准确定位后 ,将收缩压降到 70~ 80mmHg(1mmHg =0 .133kPa) ,快速退出鞘管 ,释放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主动脉造影检查效果 ,最后缝合股动脉。结果 :共治疗了 9例降主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4例 ,溃疡 1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夹层 3例。除 1例夹层未能完全封闭假腔外 ,其余均隔绝动脉瘤获得成功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 动脉瘤非常靠近左锁骨下动脉 ,未能严密覆盖动脉瘤 ,发生了轻微的内漏 ;2 目前使用的人造血管输送系统比较硬 ,1例在主动脉弓部难以释放 ;3 测量不准 ,1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稍短 ,出现了轻微的内漏 ;4 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是封堵入口 ,1例入口和出口距离仅有 3~ 4cm ,故未能完全封闭假腔。结论 :置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可以隔绝真性动脉瘤 ,封堵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入口 ,治疗效果好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出血少 ,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病人,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具体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除导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羟基丙酸(IUPAC)及葡萄糖(Glucose)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眼神经恢复总有效率相近(P0.05);研究组脱水、血管痉挛及脑水肿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 除1例(3%)患者术后3月死亡外;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 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我院均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评价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DebaKeyⅢ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共使用40个血管支架,术中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3例术中出现明显的内漏,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因置入支架后血压下降,急诊行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15d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或64排CT,假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未发现内漏、瘤体扩大及支架移位。结论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尤为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及亚急性或慢性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上海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例,所有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随访。8例中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后交通段1例,海绵窦段3例,椎动脉V4段2例;血泡样动脉瘤1例,梭形动脉瘤1例,假性动脉瘤1例,囊性动脉瘤5例;动脉瘤直径4~18 (9±4) mm,瘤颈4~6 (4. 9±1. 0) mm;破裂动脉瘤2例。结果 8例患者共使用8枚支架,6例患者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动脉瘤不显影; 2例患者存在内漏,予以再次球囊扩张后1例内漏完全消失,1例内漏明显减少,未再进一步处理。无患者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大动脉瘤伴有内漏患者术后3 d动脉瘤再出血,予以闭塞载瘤血管,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DSA随访患者动脉瘤完全治愈,无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无支架移位。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疗效较满意,内漏的存在可能是导致动脉瘤术后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30例应用长直筒支架。术后1、3、6及12个月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比较两组内漏发生率、围手术期有无脊髓缺血、假腔血栓化及支架远端有无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急性脊髓缺血导致截瘫,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4例均为放置长直筒支架患者,无支架内漏、无支架移位,无脑梗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 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避免了现有支架长度及直径的限制,可根据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不同特点制定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此方法适用、可行,避免支架与主动脉远端直径不匹配引起远期并发症。对于远期临床效果,有待大样本及长期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9.4%(179/180),1例支架位置过高,行外科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术后即刻造影160例无内漏,18例少量内漏,2例中量内漏近段加短袖套支架(Cuff)后内漏消失;降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腹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8.6±7.2)个月,18例少量内漏12例6个月内消失、6例无加重;21例支架段假腔消失,余者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顾性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后一段时间突发头痛15例(其中11例CT检查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颅内血肿6例),反复癫痫大发作2例,反复大量鼻衄2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3例、颈内动脉A2段4例.分别采用弹簧进行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开颅切除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死亡,2例偏瘫,余14痊愈无并发症.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栓塞和(或)开颅手术,尤其前者,是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1 d"于2012年8月3日收入院。患者因车祸当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及腹胀。行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诊断: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胸部外伤;创伤性湿肺;多发肋骨骨折。采用腔内隔绝术(TEVAR)经股动脉降主动脉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仁伯爵综合医院(CHCSJ)治疗6例肾下腹主动脉瘤(AAA)的体会,报告该组动脉瘤诊断治疗的方式、效果及随访等。方法:治疗肾下型AAA共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68~81岁,瘤体最大直径5.2cm~6.0cm,其中1例为AAA急性破裂。开腹手术5例,应用Talent覆膜支架新产品Accelerant释放系统行腔内隔绝治疗1例。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3例开腹患者术后有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其中2例经对症抢救治疗恢复,1例术后1周突发心衰的患者救治无效死亡。术后肠粘连1例。应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1例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不具备血管外科中心的中型医院,外科手术行主动脉置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慎重开展腔内隔绝术治疗AAA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