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药应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华 《陕西中医》2000,21(1):39-40
<正> 早期的药物应用,多以单味药防治疾病。随用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和丰富,逐步认识到单味药难以达到复杂疾病治疗的要求,从而逐步将多味药配合应用来治疗疾病,此乃古人之“病不能泛治,药不能独用”理论也。遵循这一理论,在治疗实践中诞生了多味药的配伍。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与秫米配合治疗失眠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序录部分概括总结了中药的配伍规律,提出了“相须、相畏”等七情和合的配伍理论,对于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相关病理病机,如对采用队药与对药治疗湿邪为病、痰瘀互结等病证的见解。张教授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采用特定几味中药,或相须、或相使,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元代名医朱丹溪治疗内科杂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丹溪心法》治疗各科病证所记载的方药(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绝大多数方药内服,极少量方药外用)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各科杂病方药共615首,涉及中药289味,总用药次数为4277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杂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生姜、炙甘草、甘草、茯苓、陈皮、人参、当归、白术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  相似文献   

4.
王玲  赵丽 《中医药信息》1995,12(6):13-14
大黄治疗妇产科病用药配伍近况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王玲(235000)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护理部赵丽大黄性味苦寒趋下,入胃、大肠、肝经,功能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是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药。近年来许多学者临证应用大黄治疗妇产科病,主要取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本草类文献整理归纳分析,探讨调理三焦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属性特点,为临床治疗三焦疾病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本草类中关于三焦的中药,筛选明确记载具有调节三焦功效的中药,采用Excel表格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味中药出现的频数,并对其调节三焦功能、记载年代、功效、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初步归纳出具有调节三焦功能中药的特点。结果:共筛选出91味中药。其中,通行三焦之气的中药材共31味;通调三焦水道功能的中药共10味;清三焦之火的中药有28味;具有补三焦功效的中药共19味,包括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安神药、固精缩尿药以及清热药;治疗三焦血病的中药3味,为硇砂、凌霄花、忍冬藤。记载调理三焦中药的文献以明清时期居多。从四气来看,治疗三焦病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药为主。从五味来看,药味频次较高的分别是甘、苦、辛。从归经角度看,治疗三焦中药以肺、脾、肾、胃、肝、心经居多。调节三焦功能主要包括畅达三焦之气、清三焦火(热)、补三焦、通利三焦水道、治疗三焦血病。结论:以三焦为依据治疗疾病的文献以明清为主,调理三焦的中药在四气、五味、归...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动物类中药在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作用及配伍运用规律,通过脾胃病之发病机理,结合历代有关文献记载,从理气宽中和胃止痛、和降胃气制酸止痛、健脾化湿和胃化浊等3个方面,探讨了动物类药在脾胃系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古文献痿病方药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以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古籍中翻阅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方药,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出痿病方药的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搜集古医籍中治疗痿病的方剂共765条,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条文627条,用药总频数9 708次,涉及中药共494味,共挖掘出7条主治痿病复方配伍,34条主治软瘫方药配伍,79条主治硬瘫方药配伍。结论:痿病的组方多在"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中变构,其中软硬瘫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动物类中药在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作用及配伍运用规律,通过脾胃病之发病机理,结合历代有关文献记载,从理气宽中和胃止痛、和降胃气制酸止痛、健脾化湿和胃化浊等3个方面,探讨了动物类药在脾胃系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配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复方通过配伍针对病或证的主要病理环节产生治疗作用。通过多途径的拆方,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量的相关性,对全面阐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多靶点治疗作用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了可用于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通过对其整理,归纳出乳腺疾病5类、涉及15味中药,并结合后世古籍及现代研究探析这些中药在乳腺疾病中的独特疗效,为乳腺疾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肝胆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的2400份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处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组方药味数、中药分类、单味药使用频率、有无配伍禁忌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处方由11~15味药组成的占88.13%;主要以清热药、理气药、补益药、解表药为主;使用频率大于6%的中药有20种;所有处方配伍均无配伍禁忌,所有单剂量均符合《中药学》规定范围。结论肝胆病专科处方用药具有一定特点,应掌握用药规律,对临床拟定处方以及药房药物采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邵文慧  汪磊  蒲煜琴  林才志 《新中医》2016,48(12):195-197
目的:纳总《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室秘藏》为检索源,对《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利用频数统计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55首,涉及中药110味,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常用药为陈皮、升麻、炙甘草、柴胡等17味中药,常用中药主要为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主要以辛味、甘味、苦味、酸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和胃经等。结论:李东垣先生在《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以温补脾阳、升脾扶正为法;用药主要以辛温升阳,辅以甘味药补益滋养。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气海穴为临床常用治疗要穴,主治一切气机所致疾病,《针灸大成》一书中有较多关于气海穴的记载, 笔者通过归纳整理书中相关记载,以期能为该穴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些许理论依据。气海穴为任脉腧穴,元气之海,定 位于脐下 1.5 寸,腹正中线上,治疗范围广泛,可治疗气机疾病、妇产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腹部疾病、神志病 及水肿、吐血、痢疾等症,组方上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伍他穴并用,临证需把握穴性,辨证选穴施治。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姜华  石任兵  刘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912-1914
配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复方通过配伍针对病或证的主要病理环节产生治疗作用。通过多途径的拆方,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量的相关性,对全面阐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多靶点治疗作用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各等份组成,为《伤寒  相似文献   

16.
角药是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模式,在方剂中,角药可为核心组成的部分存在,也可为辅助组成部分存在,亦可单独成方。司国民教授临床应用角药治疗各类疾病,注重用药的层次感,紧抓病机,内外呼应、上下交通,开阖并用、攻补兼施。笔者分析司国民教授常用角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以期为今后运用中药诊疗疑难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各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四气五味"是药物本身之特性,即"药之本",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然现临床医家中药配伍多强调君臣佐使,对于气味配伍的运用少之又少,故笔者从气味配伍角度探讨对消渴痞病的治疗,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其中茯苓、桂枝、白术为其核心药组,是构成治疗痰饮病的基本用药组合,本文将试从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论述、现代药理研究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等方面探讨茯苓、桂枝、白术在治疗痰饮病中的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藏药十一味金色丸系藏医临床治疗赤巴病的常用藏成药。综述其方剂来源,考察方剂配伍特点与临床功效关系。方法:文献法、综述法。结果: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发现十一味金色丸有6处方剂来源,共涉及20味药材,且味主甘、苦、辛,消化后味即“三化味”主甘、苦。藏医理论认为化味之甘味治疗隆病、赤巴病,化味之苦味治疗培根病、赤巴病,6处方剂来源的药味组成虽有不同,但均以治赤巴病为主。结论:方剂配伍理论独特而神秘,是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发展藏药配伍理论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慢性筋骨病临床可归属于中医"骨痹"或"痿证"范畴,其常见病因病机有气血失和、肝郁脾肾阳虚、筋骨并损、情志失调、久病久痛难愈等。药对是临床组方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针对不同病机选用合适的药对治疗慢性筋骨病有其独特优势。明辨病机,合理选药配伍是中医治疗疾病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而掌握慢性筋骨病的对药应用,可使中医内治骨伤疾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