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对心源性脑栓塞病人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脑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病人50例。其中30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作为静脉溶栓组,20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病人作为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病人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mRS评分和脑出血情况。结果支架取栓组NIHSS评分改善率、血管再通率、mRS评分神经功能良好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取栓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以及90 d内死亡率均低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脑栓塞病人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法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和降低脑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 h后Solitarie支架取栓与动脉溶栓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发病4.5 h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Solitarie支架取栓患者50例作为取栓组、动脉溶栓患者50例作为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通时间及再通率、并发症情况。结果取栓组术前NIHSS评分和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术后2 h、24 h NIHSS评分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取栓组术后14 d和术后90 d NIHSS评分和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24 h、14 d、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取栓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溶栓组(P<0.05);取栓组完全再通36例,部分再通8例,未通6例,共44例再通,再通率88.0%,溶栓组完全再通23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21例,共29例再通,再通率58.0%,取栓组治疗后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取栓组再闭塞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溶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 h后行Solitarie支架取栓治疗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能够延长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依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49例),无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 C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较高的血清Cys C水平(OR=1.00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936)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该两指标均有预测无效再通的应用价值(AUC=0.922,AUC=0.884;P<0.05),联合两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0.962,P<0.05)。结论 血清Cys C水平和NIHSS评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股动脉联合静脉溶栓组(观察组)及单纯静脉溶栓组(对照组),各50例。记录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出血总发生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时间3~8 (5.45±1.89)min,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3~9(6.71±2.78)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点推移,两组m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较单纯静脉溶栓对病人预后的改善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组(阿加曲班组)和氯吡格雷组,各87例。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7d、14d评价NIHSS、mRS、ADL评分。结果治疗后7d两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两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氯吡格雷组,ADL评分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总有效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根据病人年龄、发病时间和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分组,两组治疗后7d、14d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人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分组,两组治疗后14d大脑中动脉狭窄组NIHSS评分高于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年龄、发病时间、前后循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狭窄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是安全有效的,联合应用对病人的病情改善更显著。阿加曲班对无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更有优势,而与年龄、发病时间和OCSP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50例AIS病人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8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基线临床特征、手术相关特征、术前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病人预后结果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两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情况、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OR=10.17,95%CI(1.648,69.715),P0.05]、术前ASPECT评分[OR=0.098,95%CI(0.024,0.046),P0.05]是影响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术前ASPECT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35例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静脉溶栓治疗组16例,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9例,接受颈内动脉闭塞处支架植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94. 7%vs 81. 3%,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静脉溶栓治疗组(均P 0. 05)。3个月后随访,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mRS评分)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研究组是在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闭塞、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后24 h、7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个月,研究组mRS≤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44.64%,P0.05)。研究组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 17.86%,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4例(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1例(1.79%)、对照组2例(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5例(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研究组0例、对照组3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效,能够明显降低再闭塞发生率以及脑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分为无闭塞错配未溶栓组(无闭塞组,20例)和有闭塞错配未溶栓组(闭塞组,27例),常规治疗90天后,随访两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结果闭塞组与无闭塞组接受常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90天后随访,无闭塞组疗效显著优于闭塞组(P<0.05),mRS0~1分的比例分别为75.0%和33.3%。结论MRA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应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颅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抽吸治疗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284例发病24 h内老年颅内LVO所致AIS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n=148)与支架取栓组(n=136),记录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术后24 h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死亡率,依据血栓抽吸治疗患者近期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血栓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发病至再通时间、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穿刺至再通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成功再通率、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程度、侧支循环分级、糖尿病及成功再通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再灌注治疗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卒中中心接诊的NIHSS评分<6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起病24 h内行再灌注治疗的82例为观察组(其中立即再灌注亚组61例,延迟再灌注亚组21例),48例未行再灌注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IHSS评分变化、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预后结果,比较即刻和延迟再灌注治疗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NIHSS评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出现到入院时间低于对照组,90 d时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立即再灌注亚组再灌注前NIHSS评分低于延迟再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直接抽吸技术(ADAPT)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中心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病人14例,记录病人一般信息,术前及出院时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情,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90 d随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例病人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血管内治疗,取栓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其中2例取栓2次和1例取栓4次病人术中出现出血,1例取栓4次病人90 d随访mRS评分为4分,1例取栓3次病人随访最后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TICI血管再通分级,2a级1例,2b级6例,3级7例。术前NIHSS评分为15.0(17.5,19.5)分,与出院时NIHSS评分为5.0(7.5,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中未发现远端栓塞、血管夹层、动脉痉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随访中,11例愈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愈后不良,mRS≥3分。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43例,发病时间均在4.5 h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出血性事件;随访3个月后,记录两组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完全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近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纯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90例)和药物组(90例),分别给予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值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组(67.8%vs 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各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6 h和12 h NIHSS评分显著改善,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联合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3.3%vs 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超早期(发病6 h内)完成MR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MRA显示,将患者分为大血管闭塞组和无大血管闭塞组。患者行MRA检查前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在3个月时,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44例患者中大血管闭塞组21例,无大血管闭塞组23例,两组3个月随访时,mRS 0~2分的比例分别为28.6%和82.6%,两组临床结局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可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机械取栓(MT)后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T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21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MT后血管再通与未通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189例,未通22例。与血管未通患者比较,MT后血管再通患者NIHSS评分更低,手术时间更短,预后良好率更高,3个月后死亡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OR=0.803,95%CI:0.840~0.970,P<0.05)、手术时间(OR=0.985,95%CI:0.974~0.996,P<0.05)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NIHSS评分预测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AUC、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19分...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术后30、9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术后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30 d(P<0.05)。术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2/40),低于常规组的22.5%(9/40)(P<0.05)。术后90 d研究组患者存活率为90.0%(36/40),与常规组的85.0%(3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与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而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性血栓逃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接受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AA、AD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ADP、A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率(AA、ADP)及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103例,均行血管内治疗。观察血管内治疗疗效,其中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疗效良好,3~6分为疗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危险因素。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的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变部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出现出血转化。结果血管内治疗103例中,疗效良好47例(45.63%);疗效不良56例(54.37%)。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静脉rt-PA溶栓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为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良好,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为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