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建立并使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2月在急诊科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2017年2月~2018年2月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45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救护情况与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有效抢救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应用急救链式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有效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流程优化对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进行护理流程优化,以2016年7~12月护士的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1~6月护士的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效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在环境管理、服务态度、宣教告知、护理技术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接收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处理时间、总体护理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显著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小儿内科病区实施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护理管理改革,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入手,全面调整病区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及质控制度,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小儿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小儿内科病区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双因素理论后,小儿内科病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等管理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小儿内科病区实施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演练的临床实际使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6月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情景模拟演练后)和2016年6月~2017年5月(未实施情景模拟演练)两时期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急救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的纠纷发生率为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患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同时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急诊科管理对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有25名。2104年6~12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在此期间收治1887例患者,2015年1~6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在此期间收治1982例患者。比较规范管理实施前后护士的急救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投诉与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管理后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得分、急救技术得分、急救流程得分均显著优于实施前,规范管理后护理纠纷、投诉与对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急诊科管理能够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纠纷、投诉的发生几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中开展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在急诊科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将2016年(实施前)与2017年(实施后)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为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及综合实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各方面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入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取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症科救治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急诊科救治时间,而且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柔性管理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中实施柔性管理,以2016年下半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评分,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医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合作、问题反馈、管理参与、自我培训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性管理措施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框架的优化举措与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进行急诊科护理框架调整,内容包括接诊优化、抢救通道优化、护理流程优化、管理制度优化,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流程用时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框架优化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急诊科接诊、分诊、转运、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实施护理框架优化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于2017年1~6月急救的527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于2016年7~12月急救的53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采用常规院前急救转运管理措施;经分析急救转运风险因素后,2017年1~6月采取相应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院前急救转运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管理策略,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院前急救转运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2016年下半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观察组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不良事件上报率,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中西医结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中西医结核科全体护理人员,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起医院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将岗位职责、培训安排均按照分层内容进行调整,以2016年为实施前,2017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情况,了解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用于中西医结合科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责任小组制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6月呼吸内科病区实施责任小组制管理,2016年6~12月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小组制管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妇产科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分层,根据层级不同安排不同的护理任务,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前后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妇产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人两班制的排班管理在普外科病房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4月180例患者为实施前,对2017年5~11月180例患者实施双人两班制的排班方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护士交接班时间和工作时间、护士的工作压力等。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医师满意度无显著变化(P0.05),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护士的交接班时间明显降低(P0.05),护士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实施后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降低(P0.05),护士的工作强度无显著变化(P0.05),护士的团队合作评分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双人两班制的排班减少了因交接班环节而导致的护理遗漏,最大程度减少差错的发生,满足患者的需求,加强了夜间薄弱环节的管理,使双人核对制度能有效执行,护士认可度高,能满足患者和护士的需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控自查小组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消化内科实施质控自查小组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3~4月的236例患者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5~6月的257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患者对护理文书、护理安全、病房管理、药品管理、急救物品管理、责任制整体护理等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化内科建立质控管理小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构性授权理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激发护士工作热情,于2017年11月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结构性授权理论,2017年10月设为实施前,2017年11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自我效能、离职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士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离职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结构性授权理论用于护理管理,能够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微信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急救药品5S管理中的应用。方法: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维持、素养,2015年4月~2016年3月为实施前,儿科重症监护室以传统口头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对急救药品实行5S管理模式;2016年4月~2017年3月为实施后,儿科重症监护室以微信方式进行5S管理信息传递。比较实施前后的信息传达效率、护理质量、护士相关知识知晓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采用微信方式的管理措施后,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信息传达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的检查急救药品耗时、取用急救药品时间、护士取药差错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P0.05),急救药品完好率有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的护士相关知识知晓度及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急救药品5S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改善病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起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建立并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设为实施后,将2016年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病房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的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能够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纠纷、投诉等情况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