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认知情况与执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7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并通过现场调查的形式了解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0.6%的护士未能完全掌握标准预防知识,仅有54.1%的护士能够在工作中按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防护;客观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护龄、学历是影响标准预防认知的主要因素,学历、职称是影响标准预防执行的主要因素;主观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护士认为工作繁忙、无标准预防流程、防护用具缺乏是影响标准预防执行的主要原因,分别占80.0%、75.3%和70.6%。结论:目前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程度和执行程度均较低,需要加强低年资、低学历护士的相关培训,制定标准预防工作流程,减少工作强度,合理配备防护用具,从而提高标准预防的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物医嘱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自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给药错误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发生在白班的占72.60%,其中0~5年的护理人员占61.65%;配药、开处方、管理、给药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与配药相关的占13.70%,与开处方相关的占16.43%,与管理因素相关的占17.81%,与给药环节相关占52.05%。结论:在药物医嘱闭环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加强医、护、药剂各部门协作沟通,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基层护士对〈护士条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基层医院80名不同护龄、学历的护士进行〈护士条例〉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护士对〈护士条例〉的相关知识缺乏,对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有强烈的需求.不同学历、护龄护士对〈护士条例〉相关法律知识问题的回答存在差异,护龄≥10年的护士成绩显著优于护龄〈10年的护士(P〈0.01),大专护士的成绩显著优于中专护士(P〈0.01).结论:护士对〈护士条例〉相关知识相对欠缺,应根据护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历护士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基层护士相关知识水平,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84 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在种类、风险程度、发生人员和科室等方面分布的特点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2005 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护理部确认的84 例风险事件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评定风险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直接风险是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1%,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为: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执行医嘱问题,分别占12%、34.6%、36.7%.三类风险事件占总数的83.3%.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儿科和工作繁忙的输液室.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调查期间全院全年总数的71.3%.另外,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是护龄在2年以下的护士,占83.6%.结论:加强风险监控应以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处理医嘱问题为主,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屏障在护士高警示药品安全给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文件整理高警示药品目录,设计高警示药品安全给药信息屏障,整合医院无线网络、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通过护理移动手持终端与二维码扫描,比较安全给药信息屏障使用前(2019年1~3月)和应用后(2019年4~6月)高警示药品双人/双重核查制度执行率及近似给药错误率。结果:应用高警示药品安全给药信息屏障后,高警示药品双人/双重核查制度执行率由原来的86.4%提高至100%,3.8‰近似给药错误均得到有效阻止(P0.05)。结论:信息屏障的构建提升了高警示药品给药流程的管理水平,确保了用药安全,提升了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对护士给药错误进行整改,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方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及控制五个步骤,对神经内科给药差错进行改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与医生、药师患者及护士之间的沟通,邀请药师对科室人员进行药品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完善易混淆药品的标识,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结果:改进前给药差错发生率高于改进后(P0.05)。不同工龄护士之间的给药差错数据与同期改进后的数据比较,工龄3年以下一组的给药差错改进后与改进前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精益管理持续自我改进的理念、方法、内涵引入到给药差错的质量改进后,科室员工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科室工作质量以螺旋方式不断提升,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愿景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科病区护士给药错误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院内科病区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分析给药错误发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调查期间医院内科病区给药差错事件共发生69次,涉及原因包括给药途径、护士工龄和工作时间等。结论:内科病区护士给药差错原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对提升内科病区患者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全院2012年1~12月份共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在前四位的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漏输液体和无腕带标识。结论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士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工作超负荷、专业理论基础差、沟通不到位、患者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共情疲劳发生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获得并分析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CFST)评分。结果: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共情疲劳,其中5~15年护龄,急诊、肿瘤科、重症监护室、儿科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是共情疲劳发生的主要人群。结论:护理人员共情疲劳主要和性别、护龄、科室、学历水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例实习护士给药途径错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而确立根本原因,进行流程改进,确保用药安全。方法:运用根因分析法,对1例实习护士给药途径错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根因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寻找近端原因,剖析根本原因,制订并实施改进计划,有效杜绝给药错误发生。结论:通过根因分析法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临床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正确给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浅谈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ICU护士在紧张繁重、高强度的工作中承受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因而如何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就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课题及研究方向。现将笔者几年来对我科ICU护士工作压力致心理、生理影响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介绍如下。1 调查对象笔者对我科 5年来从事过ICU工作的 2 0多位护士进行调查 ,年龄最大 3 7岁 ,最小 2 0岁 ;ICU护龄最长 12年 ,最短 1年 ;主管护师 1人 ,护师 10人 ,护士 9人 ;大专 4人 ,其余均为中专学历。结果显示 :72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5 6%的人有疲乏感 ,40 …  相似文献   

12.
<正>现将手术室常见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1造成不良事件的原因沟通不良和不遵守制度规程;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低年资护士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需要提高;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造成护理工作人员长期疲劳工作;未及时普及新的手术室相关知识,对新的专科知识、操作规程,及新引进的手术方式、仪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药物治疗错误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减少错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院护士主动上报的116例药物治疗错误事件。针对事件发生的时间、科室、错误类型以及结局,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应用鱼骨图进行根源性分析。结果:护士药物治疗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管理与护士个人因素。结论: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护士工作流程,并确保落实;加强护理人力资源与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专业水平,减轻其工作倦怠,将有利于减少护士药物治疗错误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护理查对工作是预防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作为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之一的“三查七对”制度对杜绝护理差错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静脉用药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虽然执行了“三查七对”,但护理差错仍时有发生,尤其是静脉用药错误发生率较高.英国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表明[1],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发生在给药阶段的错误(MAE)占给药类事件的比例为36%[2],给医院和患者造成极大影响.给药错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存在差异[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门诊口腔科不同护龄护士职业暴露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安全防范。方法:2014年4月至6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5位门诊口腔科护士均有参加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培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是48.89%。其中,护龄1~5年职业暴露的发生率54.17%,护龄5~10年45.45%,护龄10年以上4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卫医发(2004)108号]要求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的,护龄1~5年76.9%,护龄5~10年和10年的均为100%;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医院要求上报的,护龄1~5年的均未上报,护龄5~10年60%,护龄10年100%。结论:低年资的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自身防范意识不高,少部分人发生职业暴露没有及时处理暴露的黏膜或伤口且未上报,提高口腔科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我院护理队伍现状与问题 1.队伍年轻化 1995年我院迁址大柏树地区,医院规模扩大,护理单元增多,现代化仪器大量应用,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拓宽,护士的需要量增加。为此,连续三年内招聘了大量应届护校毕业生,缓解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部分矛盾。到1999年10月,我院护龄小于三年的有86名护士,占护士总数33.9%,小于五年的有137名,占总数53.9%,与其他两所附属医院相比,护理队伍明显年轻化。护理队伍中大量的低年资护士,给护理队伍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因她们在组织纪律责任心、临床经验、学识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2.知识结构偏低 我院护理人员绝大部分以中专学历为主,加上前几年部分具有大专  相似文献   

18.
对药护协作管理模式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为管理病区药品和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保障。通过施行药师下医院临床一线协同护士开展管理病区药品的工作,充分发挥护士与药师各自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联合管理病区的药品。从而规范了病区药品的管理,病区药品在药品混放、标识缺乏、失效过期、不恰当存储等方面改善显著。药护协作管理模式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运用,应当强化药师把关,加强护士药品管理知识的学习,统一规范,完善岗位职责,定期检查,量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药护工作体系,对于提升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规范病区药品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警讯药物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降低或杜绝高警讯药物使用错误,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重症医学科护士对高警讯药物的掌握情况,收集、分析高警讯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高警讯药物目录,改进药物使用时的核对流程。结果:重症医学科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高警讯药物的使用风险。结论:新护士、低年资护士是给药错误事件的高发人群,加强对其的药物培训,以及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执行,有助于减少给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现状和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静配药物调配中心的退药共11948份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退药原因主要有医师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和药品因素等。结论:应通过优化PIVAS退药流程、规范退药管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以及与药师的沟通协调来减少退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