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近28年来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为主的文献共137篇,共使用78个穴位,总频次为997次,十四经穴63个,总频次896次(89.9%);经外奇穴总频次101次(10.1%)。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0个,手阳明经5个,手太阳经2个,手少阳经2个,经外奇穴1个。结论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宜取手三阳经上的腧穴,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中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针灸主穴进行统计,计算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经络使用频率、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其针刺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有44篇,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涉及的主穴共89个,以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印堂、合谷、三阴交、神庭、四神聪、水沟、心俞、足三里、膻中等腧穴使用频次位居前10,其中心包经的使用率最高,针刺部位选择,以头面部取穴居多。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多选用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四大腧穴,注重头面部腧穴的运用,多倾向于从脑神、心神、肝等方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文献,总结其经、穴、法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1992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文献95篇,所选经脉涉及十四经脉,阳经经脉占69.69%,阴经经脉占30.3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使用频率最高,占16.59%;在腧穴统计中,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合谷、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肩髃;治疗方法以毫针刺法为主,占74.74%,单纯使用泻法为多,多种针灸疗法综合应用.结论 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应重用阳经,兼顾阴经,阴阳同调;针对病位重用头针,兼顾症状局部取穴;针灸方法以毫针为主,泻法为多,多种疗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2019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临床文献,建立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选穴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尺泽等;使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临床选穴符合中风后痉挛的病因病机特点。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这些穴位可分为重点穴和选配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规律可循,根据文献分析所发现的组方规律与该病的病因病机相符,为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肝损伤的选配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分别对其穴位、穴位分部、穴位归经及穴位所属特定穴规律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54篇文献,对选穴频次≥10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分析,其中足三里选穴频率最高为37次,针灸治疗肝损伤多选下肢部腧穴,其次为胸腹及背部腧穴,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针灸五腧穴的选择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其次为交会穴。结论足三里为治疗肝损伤的首选穴位,与太冲、阳陵泉、丰隆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为临床治疗肝损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选穴规律进行探索。方法:以“针刺”“卒中后抑郁”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读秀网、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所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自建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腧穴进行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及挖掘新处方。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文献126篇,涉及穴位95个,累计使用频次947次,频次≥15次的腧穴有百会、内关、太冲、三阴交、水沟、合谷等12个,主要归经督脉,以头面部腧穴使用为主,特定穴占比达85.86%,以五输穴最多。在支持度为42时挖掘出核心腧穴有百会、内关、太冲。通过聚类组合获得4组新腧穴组合。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督脉、头面部、下肢取穴为主,符合上下配穴方法,特定穴中五输穴使用频率最高,挖掘新处方以补益固本、疏通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既恢复患肢功能,又缓解抑郁症状,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建立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处方数据库,并进行腧穴频次分析,运用SPSS2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腧穴使用前6位为百会、太溪、神庭、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频次选用最频繁的经脉和部位分别为督脉和头面颈项部;特定穴运用较为广泛,而以交会穴选用为主。聚类分析显示5个有效聚类群为:神门-廉泉-地仓-委中-照海-肝俞-大椎-风府-肾俞-中脘;外关-关元-气海-膈俞-血海;大钟-悬钟;印堂-人中;内关-三阴交;关联分析显示常用的10个腧穴配对有百会-太溪;百会-神庭;百会-足三里;百会-三阴交;百会-四神聪;三阴交-内关;百会-内关;太溪-足三里、百会;百会-风池;神庭-风池。结论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选穴以头部穴位为主,结合辩证取穴,以补肾健脾为原则;重用特定穴及阳经经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头、手、足各三穴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5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普通取穴组)76例,观察两组的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情况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4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74%(P〈0.05)。结论针刺头、手、足各三穴,能改善髓海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前 ,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治疗起来也较为棘手 ,但针灸对此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传统治疗都是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以针刺患侧的阳明、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因治疗的局限性 ,临床上往往会遗留有足内翻、下肢内收无力、大腿抬举无力等 ,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实践中 ,本着辨证论治的原则 ,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用以改善以上诸症 ,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兹介绍如下 ,以供同仁们参考。1 足内翻的纠正  临床上 ,中风偏瘫急性期经中西医综合治疗后 ,在进入恢复期过程中 ,许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相关中英文主题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并筛选文献后摘录处方,形成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高频选穴、特定穴、分布部位、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72篇,处方296首,腧穴111个,总频次为1 462次,涵盖毫针、电针、皮内针、灸法、穴位按摩等疗法。高频选穴由高到低排列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攒竹;选穴归经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为主。特定穴通常选用五输穴、八会穴、络穴等。选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高频选穴组合为内关+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中脘。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选穴多从顾护胃气、和畅血行的角度考虑,可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分析了近15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选穴规律,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以"针刺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炎""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炎""糖尿病神经炎""针刺穴位治疗糖尿病神经炎"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VIP)收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关于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数分析方法分析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选穴,最终选取123篇,包括121个穴。结果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使用频次比较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曲池穴、合谷穴、阳陵泉穴、太溪穴、脾俞穴、外关穴、内关穴、委中穴、悬钟穴、八风穴、膈俞穴、八邪穴、承山穴、肾俞穴、内庭穴、昆仑穴、手三里穴、太冲穴、丰隆穴、血海穴、环跳穴、胰俞穴、肺俞穴、胃俞穴、关元穴、阴陵泉穴、解溪穴、肝俞穴、委阳穴。结论通过分析发现在经脉穴位选择上以脾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等为主,穴位类型以合穴、原(输)穴、下合穴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FD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治疗组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0.5 h,每周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治疗后1 mo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统计与分析所获资料.结果:治疗组各种症状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症状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2%、78.26%、94.11%、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23%、20.00%、6.2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成和1 mo随访时,两组相对治疗前NDSI,FDI均显著降低,NDLQI,SF-36均显著增加(均P<0.01);且同期比较治疗组NDSI,FDI明显低于对照组,NDLQI,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治疗FD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前者治疗FD近期疗效(治疗完成)和远期疗效(治疗后1 mo)都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整理针灸教材中关于治疗脱肛的穴位,归纳总结出治疗脱肛的同功穴。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在30部针灸教材中检索主要治疗脱肛的腧穴,总结分析脱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 30部针灸教材中治疗脱肛的同功穴有24个,经脉以督脉和任脉为主,部位以胸腹、腰背和腰骶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中主治脱肛的腧穴有4个,仅承扶一穴与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脱肛的同功穴有所不同。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脱肛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脱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合并吞咽困难并洼田饮水试验评价Ⅲ级以上的病人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价。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SWAL-QOL、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总有效率达95.24%,显效率69.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出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选穴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文献,建立Excel表并做频次分析,采用数据分析软件Clementine12.0及SPSS22.0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药物分别为三阴交、熟地黄;常用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腧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与药物相关性最高的是熟地黄-山药-三阴交;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腧穴与药物有效聚类群10个。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紧扣肾虚为本之病因病机,调补肾肝脾并重视充养冲任气血、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近几年采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文献。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Excel分类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相关数据探讨该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选穴处方、操作方法、疗程及疗效。结果在采用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主要采取辨病取穴并集合辩证配穴或辩兼配穴进行治疗,选取任督二脉、足太阳膀胱经、部分经外奇穴及11条经脉腧穴,其中所用频率较多的穴位有太冲、心俞、气海、百会、关元、肾俞、脾俞、三阴交、肝俞、足三里。治疗时主要采用2种以上的针灸方法进行配合治疗,其中毫针治疗法使用最广泛,共有204篇(44.9%),一般1~7天为患者施针1次,共施针7~50次,平均施针(23±12)次。结论可采用电针、拔罐、毫针刺、灸法等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但在临床治疗中医疗人员一般结合2种以上的针灸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一般以任督二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而高频穴一般选太冲、心俞、气海、百会、关元、肾俞、脾俞、三阴交、肝俞、足三里,在治疗过程中,其疗程相对较长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取穴方法:“二阳穴”的取穴方法,先由环跳与风市之中点,向内适当于足少阳与足太阳经行路綫之中间找出取穴点,再由此取穴点向上及向下各一寸取之是穴。因此穴恰在二阳经之间,故名“二阳穴”。除取“二阳穴”外,可配环跳、阳陵泉、阳关、肾俞等穴。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中风患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80例)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8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并随症状不同加减穴位.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疗法,取百会、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环跳、等穴.两组均每日针刺2次,10 d 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5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残程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56.25%(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缩短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康复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93.33%,康复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但针康组升高程度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且临床疗效优于康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