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分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肇庆市高要区禄步中心卫生院2015年1月至12月311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急诊分流,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311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流处置方法,对两组分诊准确率及患者转归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为98.07%,对照组分诊准确率为88.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5~8分的患者,病情变化不稳定,属于潜在危重患者。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帮助急诊护理人员将患者准确分诊到就诊区域,对潜在危重患者能够有效鉴别,使救治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估在患者病情观察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改良的早期预警评估,评估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的因素,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观察情况评分、疾病管理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观察情况评分、疾病管理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估有利于评估病情观察及疾病管理影响因素,指导管理方法的制定,提升疾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外科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医务人员坚持应用急诊外科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常规诊疗评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机制在诊疗管理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等进行综合评分,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机制诊疗管理结束时对医务人员进行诊疗知识与技能考核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和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机制之后,观察组医务人员的诊疗质量、诊疗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机制临床成效显著,不仅能够指导医务人员在急诊外科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判以利于下一步的诊疗方案的及时调整,而且能够提高急诊外科医务人员的相关专业诊疗知识及技能,同时确保了急诊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分类救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择取接受急诊治疗的急诊患者8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并依据患者得分进行分型救治。研究对比患者得分后的去向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经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得分后,0~3分的患者,护士予以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常规护理措施;4~5分的患者,提高观察患者频率,给予必要护理措施;6~7分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紧急处理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送入住专科病房;8分以上者提示患者危险性大,紧急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尽快收入监护病房。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简单易操作,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重性,简单有效的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治疗,提高诊断效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急症内科病患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诊内科患者中选取4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监测管理方案的23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根据常规监测方式制定患者的处置措施,另外230例归为观察组,该组在常规监护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加入早期预警评分机制,根据早期预警评分制定患者处置方案,早期评分等级低于2级的患者进行门诊治疗,2~4级者留观察室观察,4级以上者住院或送入抢救室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包括处置意见失误、死亡、医疗纠纷在内的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及满意率,评价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不良医疗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医疗事件,通过合理分流,提高急症内科患者处置方案的准确性,提高急症内科的救治效果,优化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病情分级与分区处置应用于烧伤急诊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不同的管理方法在烧伤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其中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采用病情分级与分区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纠纷事件、不良事件、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对医生接诊、护理质量、用药指导及就诊秩序等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纠纷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烧伤急诊科采用病情分级与分区处置管理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纠纷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眼科应用效果。方法:借鉴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简称东区医院)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实施经验,结合眼科专科特点,制定适合眼科患者的MEWS评分表、评估流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结果: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眼科住院患者进行病情评分后,住院患者的意外事件及时救治率由(2015年)73.3%提高到(2016年)89.4%,转院率由(2015年)26.6%降低到(2016年)10.5%;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6.25%提高到92.5%(P0.05)。结论: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眼科住院患者病情进行评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了临床中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6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83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83例则仍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呼吸内科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层级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及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同时规避不良事件及投诉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病房管理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86名,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为93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的办法。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者掌握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增加系统化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接受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2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MA运动功能评分、FBS平衡功能评分、改良MBI指数水平的改善幅度、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对神经内科护理满意度、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MA运动功能评分、FBS平衡功能评分、改良MBI指数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护理满意度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接受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干预,可以大幅度改善行走和运动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患者对神经内科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需驱动护理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2019年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需驱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查对制度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需驱动护理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中,可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分析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风险管理方式差异随机分组,2016年7~1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接受量化分级管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操作和沟通技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意外伤害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5年1月开始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到急诊意外伤害患儿中,选取2014年收治的80例急诊意外伤害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收治的80例急诊意外伤害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给予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1);观察组入住ICU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1.25%和1.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1)。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对急诊意外伤害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早期预警评分高低采取分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0例和应用Roy适应模式的观察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7%(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23±1.06)d、住院时间为(10.67±3.90)d、住院费用为(36 345.78±1 432.78)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Roy适应模式,可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资源的调整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7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资源管理制度分为常规护理资源管理的对照组387例和调整后护理资源管理的观察组40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 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 92%(P 0. 05)。结论:对呼吸内科护理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整,通过护理人员与相关器械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协调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警性干预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警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TE相关症状发生率、住院1周、1个月DVT的发生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VTE相关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1周、1个月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性干预护理可有效预防髋部骨折DVT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医院8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品管圈护理,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护理后专业护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动态掌握等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护理管理模式,将引入OEC管理模式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引入OEC管理模式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管理模式后,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