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C)联合水蛭注射液后处理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MCAO组)、IPOC组、IPOC+水蛭注射液后处理组(P-L组)四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及IPOC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p-e 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SO组有少量p-e 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MCAO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缺血半暗带p-e NOS表达较SO组明显增高(P<0.05);IPOC组二者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明显升高(P<0.05,P<0.01);P-L组能较IPOC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P<0.01)。结论脑IPOC可能通过诱导p-e NOS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水蛭注射液后处理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处理中,联合水蛭注射液进行后处理,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磷酸化蛋白激酶B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IPOC+水蛭注射液后处理组(P-L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及IPOC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SO组有少量磷酸化蛋白激酶mRNA及蛋白表达;与SO组比较,I/R组表达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POC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POC组比较,P-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IPOC可能通过诱导磷酸化蛋白激酶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水蛭注射液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组)、白藜芦醇低剂量(10 mg/kg)组(Res 10组)、白藜芦醇高剂量(30 mg/kg)组(Res 30组)。栓塞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体积评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测脑组织中SIRT1、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MCAO组脑梗死体积大于Sham组(P0.01),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TUNEL(+)细胞数及Bax mRNA、Caspase-3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而SIRT1 mRNA表达量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1)。与MCAO组比较,Res 10组、Res 30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TUNEL(+)细胞数以及脑组织中Bax mRNA、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SIR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减轻缺血脑组织神经元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或逆转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香丹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3、6、12、24h,采用TUNEL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提取脑组织RNA检测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FADD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第24小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凋亡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香丹注射液能降低脑缺血后脑组织中FADD mRNA蛋白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内VEGF mRNA和HGF 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康脑液各剂量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增强VEGF mRNA和HGF mRNA的表达(P0.05),其中康脑液高、中剂量组作用强于尼莫地平组(P0.01)。结论康脑液能增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 mRNA及HGF mRNA的表达,是其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的缺血后处理(IPC)方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损伤影响,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I/R模型组I/R、IPC(颈总动脉10 s×6次循环)(IPC-S组)、IPC(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IPC-M组)、远隔IPC(股动脉5min ×3次循环)(RIPC组)、延迟后处理(缺血24 h后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DIPC组).L/R48h用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RT-PCR检测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皮质及海马RGMa蛋白表达.结果 IPC-S、IPC-M、RIPC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RG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DIPC组较模型组各相应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使用早期、近端、短暂的缺血后处理能减少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RGMa这一轴突生长负性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介导参麦注射液(SM)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84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的方法分成7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参麦注射液+模型组(SM+MCAO)、生理盐水(NS)+模型组(NS+MCAO)、磷酸盐缓冲液(PBS)+参麦注射液+模型组(PBS+SM+MCAO)、Wnt/β-catenin拮抗剂Dickkopf-1(Dkk-1)+参麦注射液+模型组(Dkk-1+SM+MCAO)、Dkk-1+模型组(Dkk-1+MCAO),每组12只。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在脑缺血即刻,SM+MCAO组、PBS+SM+MCAO组、Dkk-1+SM+MCAO组大鼠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5 mL/kg),NS+MCAO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kk-1+SM+MCAO组、Dkk-1+MCAO组大鼠分别在建立模型前30 min脑室注射Dkk-1(1 g/L,1μL),PBS+SM+MCAO组大鼠脑室注射等量PBS。再灌注24 h,评估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以及脑梗死半暗带区Bcl-2、Bax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并计算Bcl-2/Bax比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Bcl-2和Bax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而Bcl-2/Bax比率减小(P0.05);与MCAO组相比,SM+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以及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Bcl-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以及Bcl-2/Bax比率明显增加(P0.05);与SM+MCAO组相比,Dkk-1+SM+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而Bcl-2蛋白表达量、Bcl-2/Bax比率明显减小(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CIRI大鼠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中枢神经缺血损伤及修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对各组大鼠术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测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及海马RGMa及轴突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结果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12、24 h、2 d神经功能缺失改善(P<0.05)。缺血后处理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其缺血侧皮质和海马RGMa mRNA及蛋白表达相比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缺血皮质和海马NF-200光密度值比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改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使轴突的损伤减少,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少排斥性轴突导向因子RGM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缺血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前2组分别在2 h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前3 d给予10 min的MCAO预处理或假手术,第2次MCAO后24 h处死,对照组仅给予2次间隔3 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变化和GFAP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后再缺血组和缺血组梗死体积分别为(136.85±14.51)mm3和(281.37±29.93)mm3,前者较后者显著缩小53.15%(P=0.007);同时,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神经元变性坏死显著减轻,并伴有GFAP表达显著上调(2组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02.66±8.39和86.28±6.19,P=0.009).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促进GFAP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是脑缺血耐受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后处理(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Tr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A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AS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AS损伤均轻于I/R组,IP组AS 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AS损伤,增加细胞活化程度,对A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6、12 h及l、3、7d共6个时间点G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半暗带G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12 h表达开始减弱(P<0.05或P<0.01),3-d后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GDNF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和IP组,后2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再分为6、12、24、48和72 h亚组(每亚组n=10).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方法为在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实施再灌注15 s/缺血15 s,反复3次.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IL-1β和TNF-α mRNA表达.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I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均<0.05).假手术组额顶叶皮质IL-1β、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微弱;缺血再灌注组IL-1β、TNF-α蛋白和mRNA在额顶叶皮质大量表达,6h开始上调,24 h达高峰(与其他时间点比较,p均<0.05),之后逐渐下降;IP组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趋势,且各时间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结论 IP可显著下调脑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缩小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通过抑制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iop oietin-1,Ang-1)及其受体Tie-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9)、非缺血预处理组(non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IP)(n=45)和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n=45),后两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1d、3d、7d、14 d和21 d等5个亚组(每组n=9).线栓法建立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进行局灶性缺血预处理(缺血10min后恢复灌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原位杂交法检测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IP组1d、3d和7 d亚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NIP组相应亚组(P均<0.01),IP组3d和7 d亚组Ang1 mRNA以及1d、3 d和7 d亚组Tie-2 mRNA表达较NIP组显著性上调(P均<0.05).IP组3 d亚组梗死体移缩小最显著(P<0.05),7d亚组Ang-1 mRNA表达显著上调,而其受体Tie-2 mRNA表达高峰出现在IP后3d,并持续至7 d.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P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 Ang-1和Tie-2 mRNA在缺血预处理后产生脑缺血耐受时间窗内(预处理后1~7 d)表达上调,其中Ang-1可能主要作用于脑缺血耐受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脑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促进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1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经颈外动脉进线制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VEGF 1组(MCAO+80 ng VEGF)和VEGF 2组(MCAO+120 ng VEGF)。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情况和神经功能学Zea-Longa 5评分法对其进行功能评价,RT-PCR检测PI3K-Akt和MAPK-ERK基因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PI3K-Akt和MAPK-ER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VEGF 1、2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5),VEGF 1、2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且VEGF 2组的作用效果高于VEGF 1组。造模12 d后,模型组脑组织PI3K-Akt和MAPK-ERK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VEGF 1、2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VEGF可通过刺激大鼠大脑皮质内PI3K-Akt和MAPK-ERK蛋白水平表达,减少脑梗死病变体积,促进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丁苯酞预处理(NBP)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前1周按400 mg·kg~(-1)·d~(-1)NBP预处理。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LR4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sham组为0分,NB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1.62±0.15)分]显著低于IR组[(2.33±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体积测定显示:NBP组脑梗死体积[(164.3±7.5)mm3]小于IR组[(186.5±10.1)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BP组脑组织TLR4蛋白(9.1±1.1)及mRNA(10.2±1.3)均较IR组TLR4蛋白(14.4±1.3)、mRNA(15.6±1.4)表达降低(P0.01)。结论丁苯酞抑制TLR4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耐受大鼠EPO mRNA和HIF-1α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方法采用两次线栓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预缺血10min后1、3、7、14、21d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后处死,通过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脑梗死体积缺血预处理组1、3、7d亚组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相应各亚组的梗死体积比较明显减小(P〈0.05)。RT-PCR显示缺血预处理组3、7d亚组EPOmRNA、HIF-1α mRNA表达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相应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PO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0min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EPO及HIF-1α在一定时间窗内表达明显增多可能是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分别于缺血后2 h进行再灌注。依达拉奉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 h及1.5 h在腹腔内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按照3 mg/kg)2次,在缺血再灌注后6、12、48 h处死大鼠。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在再灌注48 h梗死体积最大,12 h凋亡细胞数最多。缺血再灌注后6 h在大脑额叶和海马即可见到Caspase-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12 h组最高。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皮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藤碱(Sin)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及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佐菌霉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n低剂量治疗组和Sin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in低(30 mg/kg)、高剂量(60 mg/kg)治疗组于术前30 min分别给予大鼠腹腔注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缺血再灌注组Bcl-2和caspase-3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增加(均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in高、低剂量治疗组Bcl-2表达均显著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②Sin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③Sin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Sin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 Sin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蛋白表达同时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假手术组(n=10)、脑缺血再灌注组(n=40)和参芎注射液组(n40).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FADD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神经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1),FADD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均<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芎注射液组凋亡神经细胞显著减少(P<0.05,P<0.01),FADD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5,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能通过下调FADD表达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