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颈前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嫩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颈前皮神经向SG纵向投射主要在C1下三分之一至C4。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12、0.816、0.846、0.852,而颈前皮神经向C1~C4SG水平向投射测值(mm)分别在0.402~0.613、0.371~0.662、0.397-0.689、0.525~0.722范围。结论:颈前皮神经投射区从上至下主要居SG中间带外侧和外侧带的内侧。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按跨神经节溃变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腓浅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 大鼠腓浅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2~L6。L2~L6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宽所测均值分别为0.795、0.849、0.913、0.921、0.852mm,而腓浅神经向L2~L6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值分别于0.447~0.533、0.384~0.561、0.351~0.598、0.338~0.611、0.383~0.561mm之间的范围,显示腓浅神经反应带占居SG中间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颈前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颈前皮神经向SG纵向投射主要在C1下三分之一至C4。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12、0.816、0.846、0.852,而颈前皮神经向C1~C4SG水平向投射测值(mm)分别在0.402~0.613、0.371~0.662、0.397~0.689、0.525~0.722范围。结论:颈前皮神经投射区从上至下主要居SG中间带外侧和外侧带的内侧。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尺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6-T1,少数实验动物投向T2上中段。C6-T2各节段SG水平向“眉”长所测均值(mm)分别为0.995、0.996、0.918、0.783、0.642,而尺神经向C6-T2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354-0.556、0.333-0.542、0.214-0.515、0.144-0.319、0-0.223的范围,这主要显示了SG的中间区逐渐迁移至内侧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肌皮神经在SG纵向投射主要在C5~C6,少数实验动物投向C7上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49、0.943、0.960,而肌皮神经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250~0.382、0.288~0.425、0.301~0.402的范围。结论:肌皮神经在C5~C7水平向投射区占据SG中间带的内侧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腓深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腓深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2~L6上部。L2~L6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分别为0.761、0.825、0.887、0.898、0.819mm,而腓深神经向L2~L6上部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分别在0.414~0.481、0.362~0.514、0.335~0.472、0.339~0.437、0.372~0.439mm的范围。结论:腓深神经投射区主要位于SG的中间带偏内。  相似文献   

7.
将大鼠30只分三组,分别切断右侧三支脊神经背根(T_13,L_1,2)、右侧股神经和膀胱顶部。用ACP法追踪三者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发现切断三支脊神经背根后,中间节段胶状质ACP活性全部消失,首尾节段外侧消失。股神经投射至L_(1~3)节段同侧胶状质内侧1/2部。膀胱顶部主要分散地投射在L(1-3)节段胶状质内侧2/3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L2-L5多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模拟L3-L4后路单节段经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融合后邻近节段L2-L3和M—L5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A、B、C3组L2-L5的有限元模型。A组:L0-L4末手术尉定,无椎间盘退变;B组:L3—14手术固定,术前邻近节段无退变;C组:L3-14手术固定组,术前邻近节段已有退变;在0.3、0.5、1.0、2.0MPa4种轴向压力作下,比较各组作为邻近节段的L2-L3椎间盘和L4-L5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得出A组、B组、C组的L2-L3椎间盘和L4-L5椎间盘最大主应力平均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L2-L3椎间盘的A组和B组之间在4种受力情况下,应力都无显著性差异,L2-L3椎间盘的A组和C组间及L4-L5椎间盘各组间在4种受力情况下,应力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不足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的重要原因;但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如果已经发生退变,则可能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HRP、WGA—HRP及CB—HRP法顺行追踪了大鼠外侧隔核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外侧隔核发生较多的纤维经内侧前脑束投射到下丘脑;经丘脑髓纹投射到丘脑带旁核、双侧内侧缰核,也有少量纤维投射到外侧缰核,外侧隔核向扣带皮质的投射主要终止在扣带皮质前部,少量纤维投射到后部。此外,有少量纤维投射到杏仁中央核、杏仁内侧核、中缝背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被盖腹侧区、脚间核及蓝斑等。  相似文献   

10.
家兔股神经躯体纤维来源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健康家兔 6只 ,将 0 .5mg的HRP涂于左侧股神经近侧端内 ,对躯体纤维来源节段性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同侧L5~L7腹角和相应的脊神经节出现了阳性标记细胞 ,仅 1只动物L7脊神经节中出现少量HRP标记细胞 ,表明家兔股神经躯体纤维来源于下位腰髓腹角外侧部和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 ,并呈明显的节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六鼠坐骨神经和胫神经向胶状质的纵向投射为L2-S1;腓总神经为L2-6及S1的上、中部。水平向投射,坐骨神经:L2-3主要为胶状质的最内侧和中间区的部分区域,L4-S1主要为内侧、中间和部分外侧区的全部胶状质,但未见向胶状质最外侧区投射;胫神经:L2-S1主要为内侧区,中间及部分外侧区公部分实验动物有投射;腓总神经:仅向L2-S1析中间和部分外侧区一处投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精确的正常大鼠与双足鼠腰椎(L3-L6)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腰椎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提供形态结构基础.方法:选择正常大鼠与双足鼠各一只,采用Micro CT对大鼠脊柱腰椎(L3-L6 )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对层厚为0.0234mm的断层图像进行分析、阈值分割、轮廓提取并表面重建;应用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进行面片清理优化,转换为IGES文件格式输出保存.结果:所建立的正常大鼠与双足鼠L3-L6段腰椎骨具有清晰、真实的解剖学形态,双足鼠下腰椎间盘高度较正常大鼠变窄,椎体前缘出现唇缘样增生,双足鼠腰椎段的三维模型较正常大鼠略凸向左侧.结论:高分辨率扫描重建的大鼠L3-L6段腰椎骨三维数字化模型,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可以用于大鼠腰椎三维形态结构测量,尤其能反映出双足鼠腰椎形态及椎间隙的改变,有助于了解不同力学行为下的应力分布特性,并可进一步探讨其改变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7(Nav1.7)在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n=12)及福尔马林模型组(n=12)。空白对照组左后足底注射0.1mL生理盐水,模型组于左后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1mL,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取出L3-L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Nay1.7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相点中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表达增强,与炎性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将霍乱毒素亚单位B(CTB)分别注入大鼠单侧或双侧不同脊髓节段以观察前庭核向脊髓的节段投射。结果 :①上颈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前庭外侧核的尾端腹侧部、前庭降核的尾侧部和前庭内侧核的小细胞部 ;②颈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仅见于前庭外侧核的尾端腹侧部及弥散分布于前庭降核、前庭内侧核 ;③胸髓及腰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广泛分布于前庭外侧核和前庭降核 ,其中以前庭外侧核的头端背侧部最为密集 ,并仅稀疏地分布于前庭内侧核的小细胞部 ;④骶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仅弥散地分布于前庭外侧核和前庭降核。提示 :起源于前庭降核和前庭外侧核的纤维可一直投射到骶髓节段 ,而起源于前庭内侧核的纤维仅投射到上腰髓节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5条主支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大鼠臂丛5条主支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纵向投射,主要到脊髓C5上段至T1上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4下段及T1中下段。其横向投射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及胶状质外侧1/3区域,部分动物C7上段至T1上段的投射占居胶状质外侧关内侧2/3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渍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4下段肢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6下段及T1上段.其横向投射均在肢状质中线以外,且主要位于肢状质外侧半的内和中1/3区域,部分动物的投射区占居肢状质外侧半的内侧/2范围.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体间融合器(cage)的单节段植入对腰椎多节段固定装置中椎弓根钉应力的影响。【方法】10具牛新鲜尸体腰骶椎标本L2-S1用于实验。经后方行L3-L4、L4-L5和L5-L6椎板和椎间盘部分切除,用椎弓根钉和一对碳纤维cage行以下3种三节段固定:①无cage植入;②L4-L5cage植入;③L5-L6 cage植入。每组分别行载荷量为600N的轴向压缩试验,记录各节段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在无cage植入组中,L3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高于L4和L5;在L4-L5 cage植入组中,L4和L5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6;在L5-L6cage植入组中,L5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4。【结论】多节段椎弓根固定结构可导致上下两端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Cage的植入可降低上下相邻椎弓根钉的应力,但使相邻以远的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体间融合器(cage)的单节段植入对腰椎多节段固定装置中椎弓根钉应力的影响。【方法】10具牛新鲜尸体腰骶椎标本L2-S1用于实验。经后方行L3-L4、L4-L5和L5-L6椎板和椎间盘部分切除,用椎弓根钉和一对碳纤维cage行以下3种三节段固定:①无cage植入;②L4-L5cage植入;③L5-L6 cage植入。每组分别行载荷量为600N的轴向压缩试验,记录各节段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在无cage植入组中,L3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高于L4和L5;在L4-L5 cage植入组中,L4和L5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6;在L5-L6cage植入组中,L5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4。【结论】多节段椎弓根固定结构可导致上下两端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Cage的植入可降低上下相邻椎弓根钉的应力,但使相邻以远的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相关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10例防腐尸颅,按经鼻路径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颈内动脉与蝶窦外侧壁和垂体的关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情况,测量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各分段与中线的距离.结果:前鼻棘到颈内动脉隆起最凸点的连线长度为(74.5±3.1)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分为鞍旁部和斜坡旁部,主要有2个分支;前垂直段、前曲段、水平段、后曲段、后垂直段内侧壁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7.4±1.0),(9.0±1.3),8.3±2.5),(7.6±1.4)和(8.9±1.5)mm.结论:采用扩大经鼻入路可处理侵袭海绵窦内侧腔的病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是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所遇到的主要解剖结构,熟悉相关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安全处理海绵窦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各节段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 年4 月-2011 年1 月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T10-L3) 椎间盘突出59 例,其中T10-T11 组5 例,T11-T12 组19 例,T12-L1 组12 例,L1-L2 组13 例,L2-L3 组10 例.结果 各个节段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根性放射痛(44/59,74.6%),行走障碍(40/59,67.8%),下肢麻木(37/59,62.7%) 下肢无力(35/59,59.3%) 腰背痛(29/59,49.2%) ;T10-T11 组和T11-T12 组以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T12-L1 组多伴有腹股沟区域感觉平面(6/12,50.0%) 和鞍区感觉障碍(4/12,33.3%),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混合型损害体征为主;L1-L2 组和L2-L3 组表现为神经根症状,累及范围主要在大腿前外侧,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不同节段腰背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位节段腰背痛发生率高于上位节段.结论 T10-T11 组和T11-T12 组表现为上神经元受损,T12-L1 组表现为明显感觉平面和广泛下肢力弱,L1-L2 组和L2-L3组表现根性感觉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