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又从桑白皮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具有降压活性的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命名为桑白皮素C(Moracenin C).本文叙述了桑白皮素C的结构测定,阐明了桑白皮素A、B、C的立体结构。桑白皮素C,[α]D—445°(C=0.16,甲醇),经场解吸质谱法确定其分子量为760,结合~(13)C-NMR分析断定其组成为C_(45)H_(44)O_(11)。镁粉-盐酸的阳性反应确定它是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经 IR、UV、~1H-和~(13)C  相似文献   

2.
中药“桑白皮”是由某些桑科桑属(Morus)植物的根皮制成,东方医学中沿用于利尿、镇咳、祛痰和强状药。一些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降血压作用。作者发现此药的甲醇提取物对大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将甲醇提取物分成酸性、中性、碱性三部分,其中酸性部分是活性部分。经过反复层析,得到一个无定形的黄酮Moracenin B(I),大鼠静脉注射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 Moracenin B(I)[α]_D—466°(C0.13,甲醇),分子量692(FD-MS),结合  相似文献   

3.
石南藤中木脂素和新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石南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南藤50%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木脂素(-)-gal-belgin(1)和8个新木脂素:玉兰脂B(2),山蒟素D(3),(+)-licarin A(4),海风藤酮(5),南藤素(6),山蒟素C(7),山蒟素B(8),(+)-burchellin(9).结论:化合物1,3,4,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桑育黎  郝延军  杨松松 《中草药》2008,39(11):1622-1624
目的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独一味乙醇渗漉提取物中分得10个化合物。其中醇洗脱部位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Ⅰ)、槲皮素(Ⅱ)、异鼠李素(Ⅲ)、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Ⅴ)、淫羊藿苷(Ⅵ);水洗脱部位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独一味素A(Ⅶ)、独一味素B(Ⅷ)、β-谷甾醇(Ⅸ)和软脂酸(Ⅹ)。结论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凤尾草中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积成  潘景行  张锐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1,33(12):2104-2107
目的研究江西产凤尾草的化学成分,寻找活性成分。方法凤尾草经70%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乙酸乙酯及水部位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中分离鉴定了6个蕨素类化合物,其中4个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分别为蕨素B(1),乙酰蕨素B(2),去羟基蕨素B(3),蕨素Z(4);2个从水部位中分离得到,分别为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5),蕨素Q 3-O-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2,3,4及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q.)Hara]的叶中分到两个新的具有反式拷利素(Kaur-ene)骨架的二萜烯化合物长拷利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和一个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体外试验表明:长拷利素A在1微克/毫升的浓度对培养的鼠乳癌FM3A/B细胞的生长显示了抑制活性(74%);虽然长拷利素B也显示了类似的活性,但由于它在二甲基亚砜-水中的溶解度不好而妨碍了试验进行。长拷利素A和B都具有抗  相似文献   

7.
有效成分     
101.从龟叶草中分到新的二萜烯:龟叶草素 A 和 B作者从香茶菜属植物龟叶草[Rabdosia ex-cisa(Maxim.)Hara.]的叶子中分到三个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 Kamebacetal 和 Kame-bamin,同时得到两个新的反-栲利烯类化合物龟叶草素(excisanin)A 和 B。用化学和 IR、UV、MS、NMR 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 C. Y. Wu et H. w. Li)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四川西南部生长丰富。它的化学成分过去未曾研究过。作者现在报道从该植物的叶分离到一个新的二萜,命名为柔茎香茶素A(flexicaulin A)1和两个已知二萜,鄂西香茶菜素A(henryin A)5和香茶菜星B(rabdoloxin B)6。结构是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的。柔茎香茶菜(采自四川冕宁县)干叶(11.5kg),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蒸去乙醚得一绿色残物,溶于甲醇,加活性炭(100g)回流1h,过滤(×3),滤液蒸发至1/3体积,过滤,得50g黄色粉末。甲醇蒸干得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兴安藜芦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与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veramitaline (Ⅰ),计明碱(Ⅱ),藜芦托素(Ⅲ),伪介芬胺(Ⅳ),白藜芦醇苷(Ⅴ),mulberroside A(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Ⅵ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显示,扶桑花Hibiscus rososinensis Linn叶有降血压活性,但其花的降血压研究未见报道。作者曾从该植物水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0个具降压活性的成分,现又从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新化合物:n-nonacosan-13-one(1)、n-triacontane(2)、n-dotetracontane(3)、n-nonacosan-  相似文献   

11.
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琳  常波  张琦  杨帆  杜伟 《中草药》2018,49(20):4780-4784
目的研究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果甘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光甘草素T(1)、光甘草定(2)、glyasperin C(3)、甘草西定(4)、异甘草黄酮醇(5)、甘草异黄酮A(6)、甘草异黄酮B(7)、半甘草异黄酮B(8)、芒柄花素(9)、甘草素(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异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T.Fujita等最近从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guel)Hara]的叶中分离出两个抗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并测定了结构。本文继续报导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四个抗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C、D、E和F。这四个化合物对Subutilis ATCC6633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  相似文献   

13.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茎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作者曾从该植物中分离出13种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作者用乙醇提取南五味子茎,提取物转溶于乙醚,经0.5mol Na_2CO_3萃取后的乙醚部位先后经硅胶干柱层析,减压硅胶液相色谱以及硅胶制备TLC,分到日南五味子素A(binan kadsurin A)(1),苯甲酰日南五味子素A(2),异戊酰日南五味子素A(3),异丁酰日南五味子素A(4),当归酰日南五味子素A(5)和(+)-二氧愈创木酸。  相似文献   

14.
杜江  高林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6):356-357
自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叶中分离到石吊兰素(A),贝壳杉烯酸(B),蒲公英萜醇(C)及其乙酸酯(D)。其中A、B在该植物中是首次分离到。药理实验表明A具有祛痰、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15.
菊叶千里光的一个新木脂素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水溶性部位分离鉴定了18个苷类成分,分别为6个木脂素苷:5'-methoxyligusinenoside B(1),hyuganoside Ⅲb(2),citrusin A(3),alaschanioside A(4),citrusin B(5)和dehydrodieoniferyl alcohol 4,γ'di-O-β-D-glucopyranoside(6);3个苯丙素苷:osmanthuside G (7),syringin(8)和dehydrosyringin(9);3个苯乙醇苷: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ethanol4-O-β-D-glucopyranoside(10),2-phenylethyl β-gentiobioside(11)和phene山β-D-glucopyranoside(12);3个苄醇苷:nikoenoside(13),benzyl-β-D-glucopyranoyl-(1→6)-β-D-glucopyranoside(14)和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5);2个紫罗兰烯苷:icariside B2(16)和sonchuionoside C(17);以及1个生物碱苷:1-[(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l]-5,6-dihydropyrrolizin-7-one(18).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木脂素苷,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花姜花Hedychium sinoaureum Stap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姜花根甲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dyforrestin B(1)、滇姜花素B(2)、姜花素A(3)、hedyforrestin C(4)、姜花酮(5)、毛姜花素(6)、圆瓣姜花素A(7)、滇姜花素A(8)、hedychilactone A(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 Pierre.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风子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helminthicol A(1)、腺苷(2)、牡荆素(3)、8-羟基喹啉(4)、柴胡色原酮酸(5)、邻羟基苯甲酸(6)、阿魏酸(7)、胡萝卜苷(8)、对羟基苯甲酸(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作者曾从红厚壳属植物 C.panciflorumA.C.Smith(藤黄科)中分得新的双苯并呋喃化合物 calophyfuran 和两个新咄酮化合物pancixanthone A 和 B。在继续研究中从该植物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到一个新双黄酮化合物 pancibiflavonol(1)和6个已知的双黄酮化合物。作者报道了化合物1的分离和鉴  相似文献   

20.
地胆草属植物以其含有细胞毒成分地胆草素(elephantopin)衍生物而闻名。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研究表明,地胆草含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11,13-二氢去氧地胆草素,还有其它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地胆草根的乙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以氯仿抽提。氯仿提取部位对肽酶(如肽酶Ⅳ,脯氨酸-肽链内切酶工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浓缩的水提部分经柱层析,再经硅胶制备型TLC,分得愈创木内酯A、B和C_0A为去酰菜蓟苦素(deacylcya-natopicrin)。C为葡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它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