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共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抗抑郁剂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同时监测血压。结果研究组HAMD、HAMA、ADL评分治疗2周即有下降(tHD=2,01,tHA=1.94,tAD=2.14;P<0.05),6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HD=3.24,tHA=4.26,tAD=2.86;P<0.01),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HD=218.63,tHA=11.55,tAD=5.13;P<0.01);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舒=2.94,3.25,t收=3.89,4.14;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2.56,3.51;P<0.01)。结论抗抑郁剂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95.6%,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5,P0.05)。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9.627和6.439,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起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1.766,P0.05)。随访1年末研究组复发率15.5%,对照组为33.3%,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85,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有效预防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多奈哌齐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痴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在治疗6月末,研究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显著升高(t=2.33,2.43;P<0.05),研究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显著降低(t=2.23、2.14,P<0.05),对照组MMSE及ADL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1.44,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焦虑抑郁症状分为研究组(焦虑抑郁患者)和对照组(非焦虑抑郁患者)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0,47.205;P0.001);②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9.957,P0.001),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426,P0.001);③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MSE评分与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33,-0.568;P0.05),NIHSS评分与HAMA评分、HAMD评分呈正相关(r=0.761,0.724;P0.05)。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的相关性,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适当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卒中后老年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5,-3.408,-7.464;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667,P0.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7,-9.481,-8.689;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8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可以促进卒中后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缓解,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对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将1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86)和对照组(n=76),研究组接受穴位敷贴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持续6周,基线及治疗第1,2,6周末用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s,HAMD-17)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8.62±2.90,10.14±3.3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05,P=0.0024);同样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6.93±2.19,10.30±3.55,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14,P<0.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分别为5.23±1.90,8.14±3.1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71,P<0.001).研究组皮肤瘙痒显著多于对照组,失眠显著少于对照组,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敷贴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抑郁症安全有效,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都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研究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后8周末,两组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4.82,P<0.01);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研究组在生活质量总评(t=2.94,P<0.01)、心理领域(t=2.44,P<0.05)、独立性领域(t=2.98,P<0.01)及社会关系领域(t=2.25,P<0.05)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研究组)、单用西酞普兰(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PSD均有效,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4,P>0.05),研究组显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显著性(χ2=4.44,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6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HAMD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26,P<0.05);两组在治疗6周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研究组在治疗6周末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22,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2,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在住院强迫性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强迫性障碍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信封法进行编码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结合内观疗法)和对照组(帕罗西汀),其中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内观治疗,疗程共8周。于入组前、治疗第4、8周末,分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宽容性量表(Tolerance Scale,To)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有效样本33例,对照组有效样本34例。治疗前,两组间各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两组间Y-BOCS和HAMA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5);8周末,两组间Y-BOCS,HAMA和TO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2,-2.429;P0.05;t=3.380,P0.01)。结论:内观疗法能有效改善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强迫、焦虑症状,改变非理性认知,提升对他人的信任度和宽容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恢复及精神症状的改善在治疗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来自我院住院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30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每周进行1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基线期,2、4、8、1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症状评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在治疗第二周时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项目减分高于对照组(t=2.24;P=0.02),第4、8周末阴性因子分研究组减分高于对照组(t=2.61,P=0.01;t=3.67,P=0.001),12周末研究组在阴性因子分(t=3.54,P=0.001)、总分(t=2.07,P=0.04)比较上减分高于对照组。通过MoCA量表对认知功能评定,研究组在第二周时执行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t=2.29,P=0.02),第4周较执行功能(t=2.14,P=0.03)、抽象(t=2.30,P=0.02)和总分(t=3.09,P=0.00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8周执行功能及总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同时出现注意(t=2.63,P=0.01),延迟回忆(t=2.58,P=0.01)高于对照组,第12周末时两组间比较执行功能(t=2.05,P=0.04),注意(t=2.38,P=0.02),延迟回忆(t=2.57,P=0.01),总分(t=3.11,P=0.003)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症状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高血糖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特点,并探究其临床转归情况。方法:从我院接收的急性高血糖脑卒中患者中抽选出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其中,46例为急性高血糖脑卒中抑郁患者(观察组),其余46例为普通高血糖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的差异情况,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与简明智能量表(MMSE)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情况。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急性高血糖脑卒中治疗方案,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相应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焦虑、食欲减退、失眠或睡眠倒错等临床症状,其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27,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38,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较小,且痊愈率、缠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其死亡率、后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525;P0.05)。结论:与急性高血糖脑卒中相比,急性高血糖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疾病情况更加严重,治疗治疗过程中,其经功能缺损情况恢复速率较为缓慢,且临床转归情况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干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伴认知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MMSE和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8.76±4.98)、(7.02±2.82)、(22.27±3.00)和(56.64±11.99),与对照组(11.42±5.66)、(8.98±4.02)、(19.42±3.23)和(49.13±1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同时由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根据简易精神症状检查表(MMSE)评分高低,将三组不同来源老人分为MMSE低分组与MMSE正常组,比较他们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间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分别调查和测评不同组老人。结果:MMSE正常组老人的生活质量好于MMSE低分组。生活质量受抑郁、婚姻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8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后2、4、8周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用药2周后开始起效,并且认知功能(t=2.199,3.162,4.583;P <0.05)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t=-2.382,-4.630,-4.835;P<0.05)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认知障碍疗效确定,能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和日常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骨折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颅骨骨折后抑郁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米氮平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2、4、8周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3,5.34,4.64;P0.01);②治疗前两组的C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第6、8周评分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5.51,8.71,P0.001);③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74,P0.05),治疗后的第6、8周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83,12.88;P0.001)。结论抗抑郁剂治疗有利于颅骨骨折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胡金艳  王冬 《医学信息》2018,(16):55-58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72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43例,收集患者的体格检查资料、量表评分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分析可能影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SBP、DBP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FPG、FINS、C-P、2hPG、2hINS、2hC-P、HOMA-IR、HbAI、TG、TC、LDL-C、HDL-C、ALB、前白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ADL评分、GD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视力下降、便秘、听力下降的发生率、ICI-Q-SF评分、MNA-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正常组仅有6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分别有16例、20例、18例、10例、2例患者合并存在1种、2种、3种、4种、5种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组有7例患者未合并并发症,分别有9例、14例、8例、3例、2例患者合并存在1种、2种、3种、4种、5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仅有舒张压、ADL评分、GDS评分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舒张压偏高、日常生活功能低下、存在抑郁倾向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训练组按照Liberman RP编写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进行训练,共12周.用BPRS、SANS、SDSI和WCST进行评定.结果:(1)训练组BPRS在总分和焦虑抑郁及缺乏活力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接受12周社交技能训练后,训练组的SANS量表全部五个因子和总分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3)训练组和对照组在WCST的5个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4)SDSI评定结果表明,训练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韩冬 《医学信息》2018,(5):105-107
目的 比较分析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再出血、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9.15±1.54)分vs(20.15±3.7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93.25±3.37)分vs(82.07±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