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分析可能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以便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贵州和重庆6所农村中小学的1618名4~9年级学生,采用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中等偏上水平(3.46±0.46),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年级和学校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F=26.43,23.98;P0.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受年级和学校客观因素的影响。低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比高年级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更高;县级中学比乡镇中学和村中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更高。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影响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张兴贵主编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陕西农村两所中学的7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27.18±4.19,积极情感=3.76±1.01,消极情感=3.21±0.95);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t=-2.722和-3.000,P0.01);消极情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2.958,P0.01);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的多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性别、年级、对打工的态度、父母关系、与母亲关系、学业成绩、所获得的帮助支持、师生关系、与看护人的沟通、家庭气氛、看护类型、零花钱、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1)。结论在制定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老人人格和自尊的影响,考察人格、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尊评定量表(SES)对随机抽取的321名农村留守老人和298名农村非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留守老人组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留守老人组(P0.01);留守老人组的外倾性、自尊低于非留守老人组(P0.05),神经质高于非留守老人组(P0.05),精神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外倾性、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正相关(r=0.57,0.53;均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负相关(r=-0.58,-0.16;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外倾性、自尊(P均0.01)有效预测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神经质、自尊和外倾性累积解释49.90%的总变异。结论:人格和自尊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9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被试并分为同质的两个小组,干预组进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并进行后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①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目标专注(t=-1.92,P>0.05)、情绪控制(t=-1.15,P>0.05)、积极认知(t=-1.40,P>0.05)、家庭支持(t=-1.46,P>0.05)、人际协助(t=-0.49,P>0.05)、心理韧性(t=-1.75,P>0.05)和主观幸福感(t=-1.65,P>0.05);②干预组前后测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目标专注(t=-2.77,P<0.05)、情绪控制(t=-2.42,P<0.05)积极认知(t=-2.08,P<0.05),家庭支持(t=-2.01,P<0.05)、人际协助(t=-2.35,P<0.05)、心理韧性(t=-2.15,P<0.05)和主观幸福感(t=-2.48,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考察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979名农村留守儿童和2096名非留守儿童完成了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问卷、主观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结果: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较羞,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②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师生关系在父子依恋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24,占总效应的7%;在母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24,占总效应的25.53%.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较差,主观幸福感较低;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风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成人依恋的影响。方法以248名有农村留守经历和488名无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成人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的施测。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在依恋风格类型分布上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比较差异显著(χ2=7.997,P<0.01);有留守经历组在依恋回避上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组(t=2.839,P<0.01),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t=-2.805,P<0.01);②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4,P<0.001;r=-0.137,P<0.05),主观幸福感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3.865,p<0.01)。结论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依恋和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阮碧辉 《校园心理》2017,(6):434-436
了解父亲文化程度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开展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通过整体随机问卷调查法对565名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GWB)量表和自编被试基本信息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与父亲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精力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高中文化程度与父亲文盲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初中文化程度与父亲文盲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小学文化程度与父亲文盲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越高;父亲小学和文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精力因子上得分均比父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大学生高;父亲为文盲的大学生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来自湖南省10所全日制高校的12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之间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一本、二本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专科大学生;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高校类型、性别与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20名农村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接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2.378,P〈0.05),其总体情感指数存在文理科差异(t=2.092,P〈0.05)。②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具有明显正相关(r=0.478,P〈0.01)。自我接纳的2个维度一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显著(F=46.799;P〈0.001),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23.4%的变异。结论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城乡地区影响青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 IA)量表,选取河北城乡地区184名20~27岁的青年人做问卷调查。结果①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独生与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t=1.2,-1.7,3.1;P>0.05);②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t=3.1,P<0.05);③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抱负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家庭和睦上存在显著差异(F=3.36,P<0.01)。结论社会青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大学生;青年人与其家人关系越和睦,其生活满意度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与非流动儿童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快乐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南京市1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混合小学和1所公办小学的479名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类型儿童拥有不同的典型人格且在人格特征的大多数因素上差异显著;②不同类型儿童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5.39,P0.01;F=19.621,P0.001),在消极情绪上无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好于其他3类学校的儿童。结论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总体良好、主观幸福感高,与非流动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查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关系的现状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42名农村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农村高中生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7.76),总体情感指数存在年级差异(t=2.13,P<0.05),高二得分高于高一,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t=2.04,P<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②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存在严重困扰的有13人(3.81%),存在较严重困扰有42人(12.28%),存在一定程度困扰的有117人(51.75%),与异性交往维度存在性别差异(t=3.09,P<0.05),男生困扰多于女生;③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P<0.01)。结论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8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①农村留守儿童在自我价值感量表(除一般自我价值感以外)上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效果量d均在0.2以上);②积极应对与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总体自我价值感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对于女生来说,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对其积极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其消极应对方式存在预测作用。对于男生来说,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可以预测积极应对方式的,而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可以预测消极应对方式。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对其应对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居民对唐山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对238名唐山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性别和年龄因素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t=-1.914,P=0.057;F=1.101,P=0.350),未婚者和已婚者之间存在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