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群体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并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这两个变量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对大连市内某所初中的2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得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1);而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0.442,P0.01);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过程中,其部分中介作用比例为35.4%。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地负向预测学业拖延;其二是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使前者对后者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以医学生为被试,探讨学业延迟满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和Aitken拖延问卷对65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1医学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医学生学业拖延的差异显著(F=8.25,P0.01);2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关爱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r=-0.23,-0.30;P0.01),与学业延迟满足显著正相关(r=0.14,0.12;P0.01),父母鼓励自主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r=-0.16,-0.19;P0.01),与学业延迟满足相关不显著(P0.05),父母控制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0.23;P0.01),母亲控制与学业延迟满足显著负相关(r=-0.09,P0.05),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r=-0.35,P0.01);3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父母控制直接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父母关爱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业拖延,还可以通过学业延迟满足间接预测学业拖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7%。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延迟满足均可影响学业拖延,且学业延迟满足在父母关爱与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降低学业拖延,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方法对10名大学生进行6次团体辅导,采用学业拖延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并对团体成员填写自编的自我评估表。结果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9.181,-4.250;P0.00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8.946,6.409;P0.001)。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师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征及其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陕西某师范院校341名师范生进行测试。结果:1师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专业、生源地以及低年级组与高年级组差异(t=2.190,2.362,2.339,2.105;P0.05);2师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情绪,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情绪均存在显著相关(r=0.423,0.219,0.405;P0.01)。结论:师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以及学业情绪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以及《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测量了425名大学生.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4,0.529,0.586,0.439;P<0.01);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3,-0.324,-0.310,-0.611;P<0.01).分层回归表明,当学业情绪4个维度,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分别进入回归方程时,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适应性的预测效应为(△R2=0.020,0.023,0.111,0.040;P<0.001).结论 学业情绪的4个维度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9名具有抑郁症状的大学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评估。结果抑郁得分显著降低(t=2.824,P0.05);自尊得分显著升高(t=-2.341,P0.05);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t=-2.926,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初中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自编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表,对东莞市一所中学的初一到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60份。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关怀、父母自主性、父母过度保护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学业拖延有直接效应;父母关怀和父母自主性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产生间接作用。结论:父母给予孩子较多的关怀与较少的控制干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其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10名研究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倾向的测试。结果①研究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t=15.13,P=0.00);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在学业拖延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2.25,P=0.03),高、低内隐自尊组在学业拖延倾向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5),内隐自尊与学业拖延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学业拖延(t=6.91,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学业拖延。结论学业拖延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学业表现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1—12月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501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学业表现基本信息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的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匿名完成测试。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学业表现的关系:参加社团的学生与不参加社团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U=23946.5,P=0.424),但是担任社团干部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不担任社团干部学生的学习成绩(U=12636.5,P0.05);(2)大学生社团活动、学业表现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参加社团、担任社团干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未参加社团(t=-4.501,P0.001)、不担任社团干部(t=-3.424,P=0.001)的学生。而学业上是否挂科对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则没有显著影响(t=-1.053,P=0.293)。结论: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中担任社团干部的学生在学业表现方面明显优于不担任社团干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探究医学生学业拖延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采用学业拖延量表(PASS)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滨州医学院3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在被调查的医学生中,有65%以上的学生存在中度拖延水平,中度及高度期望降低学业拖延行为的被试超过了85%。2不同性别医学生在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应对方式6个维度中,与学业拖延存在负相关的有解决问题(r=-0.614,P<0.01)、求助(r=-0.150,P<0.05);与学业拖延存在正相关的有自责(r=0.433,P<0.01)、幻想(r=0.226,P<0.01)、退避(r=0.109,P<0.05)。医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具有普遍性,期望降低水平偏高;医学生学业拖延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整体水平高于男生;当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越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拖延程度越低;而越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时,其拖延程度越高;解决问题与自责对学业拖延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风格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对609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并通过线性相关、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等量化分析。结果:①学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在0.079-0.321之间,除数学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相关外,其余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低于0.01;②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方差分析F值为12.811,P值低于0.01;③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数学自我概念、各科自我概念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51、8.67,P值均低于0.001;④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总分、数学分数、语文分数有预测作用。结论: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中职生学业自我与学业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业韧性问卷和学业自我问卷测量1287名贵州省遵义、毕节、兴义、六盘水及贵阳5个地区的中职生。结果:1中职生学业自我(62.16±13.89)与学业韧性(88.01±15.42)良好,处于中上等水平,学业自我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t=-4.343,-3.373;P0.001),学业韧性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t=-3.673,-2.685;P0.01),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2中职生学业韧性和学业自我在总体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3学业自我的得分能够有效的预测学业韧性(R~2=0.474,P0.001)。结论:中学生学业自我与学业韧性处于中上等水平,且学业自我对学业韧性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校学业成绩对高三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东北三省14所高中638名高三学生为被试,采用Mash编制的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并取每名学生的东北三校联考成绩作为其个体学业成绩。结果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个体学业成绩对因变量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测定系数R2达到22.1%(F=34.869,P=0.000);②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γ11=0.613,P=0.007)。结论学校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验证了Mash提出的大鱼小池效应(BFLPE)同样存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群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初中生成就归因、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归因量表和学业情绪量表对3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学业情绪既是努力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部分中介因素,也是情境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其中,学业消极情绪是能力、运气归因与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结论:学业情绪在成就归因与学业成绩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对哈尔滨两所高校23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成绩均有显著的影响(β=0.284,0.775;P0.01);学业自我概念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作用过程上具有完全中介作用(β=0.020,P=0.838;β=0.392,P0.01)。结论:学习动机通过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业中等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416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①女生心理健康总分高于男生;男生的失败-背景与失败-运气得分高于女生。②成功-背景、成功-运气、失败-能力、失败-背景和失败-运气等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正相关。③失败-能力归因对男女生心理健康均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失败-背景仅对男生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学业中等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问卷、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对343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在比较方式上,男生比女生采用更多的向下比较,而在比较结果上,男生在自我完善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②高学业成绩初中生更多使用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的成就目标定向,而低学业成绩初中生主要是成绩回避目标定向的。③初中生有普遍的学业社会比较倾向,但高学业成绩者更多选择向上比较和平行比较,而低学业成绩者较多运用向下比较。④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自我效能的影响部分是以学业社会比较为中介变量进行传递的。结论: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具有不同的学业社会比较方式。学业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