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考察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以贵州省840名农村中职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62.20±14.2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t=-2.644,P0.01;民族:t=-5.069,P0.001),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3)农村中职生学业自我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29,P0.01),并且能力知觉、成就价值及情感体验对积极应对方式(R2=0.154,P0.001)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韧性、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3所中学初一至高二年级6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分别对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韧性进行测量。结果:与女生相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低唤醒和更少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积极低唤醒:t=2.77,P0.01;消极高唤醒:t=-4.14,P0.001);除了消极高唤醒(F=0.79,P0.05),中学生的积极高唤醒(F=5.04,P0.001)、积极低唤醒(F=10.46,P0.001)及消极低唤醒(F=15.06,P0.001)学业情绪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不同学业成绩中学生在4种学业情绪上均差异显著(积极高唤醒:F=6.47,P0.001;积极低唤醒:F=37.33,P0.001;消极高唤醒:F=6.26,P0.001;消极低唤醒:F=18.52,P0.001)。学业成绩、心理韧性对积极学业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学业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情绪关系密切,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变量。学习落后生的学业情绪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学生日常性学业韧性的状况及特点,并探讨其与大学生学习成绩和逃课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日常性学业韧性问卷和大学生学习成绩、逃课行为调查表,对5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校性质、性别、专业在大学生日常性学业韧性总分上差异显著(t=5.402,-2.800;P<0.01;F=4.007,P<0.05);日常性学业韧性与学习成绩、逃课行为显著相关(r=0.310,-0.319;P<0.01),高分组在学习成绩和逃课行为上显著优于低分组(P<0.001)。结论大学生日常性学业韧性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到学校类别、性别、专业类别的影响,且能够显著预测学习成绩和逃课行为。  相似文献   

4.
刘国艳  兰歆  任敏 《校园心理》2016,(3):150-152
对贵州省1063名农村中等职业生进行调查,采用中学生学业韧性问卷、学业自我问卷以及应对方式问卷,考察农村中等职业生学业自我、学业韧性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中等职业生的学业韧性处于中等偏上,学业自我处于中等偏下;2农村中等职业生的学业韧性、学业自我在性别及民族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为中学生提升学业成就提供依据.方法 对31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的测查,并要求其对学业成就进行自评.结果 ①中学生心理韧性因子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及人际协助年级差异显著(F=3.88,2.86;P <0.05;F=8.91,P<0.001;F =5.90,P<0.01);②自评学业成就年级差异显著(F=15.14,P<0.001);③自评学业成就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及心理韧性总分正相关(r=0.31,P<0.001;r=0.17,P<0.01:r=0.18,P <0.01;r =0.26,P<0.001);④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预测因子是目标专注(R2 =0.22,P<0.01).结论 中学生心理韧性对学业成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现阶段上海市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上海市某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共2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职生体验到的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强度最强。中职生被试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t=-2.89,P0.01);在积极高唤醒(t=4.02,P0.001)、积极低唤醒(t=-1.98,P0.05)、消极高唤醒(t=2.34,P0.05)维度上,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积极低唤醒(t=-1.97,P0.05)、消极高唤醒(t=2.40,P0.05)维度上,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积极高唤醒(t=-2.52,P0.05)、消极高唤醒(t=-2.33,P0.05)维度上,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生源类别差异。结论:中职生学业情绪体验比较丰富,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消极学业情绪,整体水平良好。不同类群的中职生体验到的学业情绪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兴趣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兴趣问卷、自我控制量表(SCS)对2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的学业兴趣存在性别差异(t=-2.402,P0.05),学业兴趣水平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特别是在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084,P0.01);(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控制的节制娱乐维度存在差异(t=-2.508,P0.05);独生和多生大学生在冲动控制中存在差异(t=2.095,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抵制诱惑中存在差异(F=2.766,P0.05);(3)大学生学业兴趣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学业兴趣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学业兴趣越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特质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542名大学生实施调查,并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格特质、学业挫折感、应对方式总分及部分因子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2)大学生神经质因子对学业挫折感和自我防御机制(t=10.63,7.11;P0.001)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严谨性(t=-3.44,P0.01)和友善性因子(t=-6.11,P0.001)则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外倾性因子对外部疏导机制(t=6.3,P0.001)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因子对自我调节机制(t=-6.94,P0.001)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人格特质总分对自我调节机制(t=11.64,P0.001)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防御机制对学业挫折感(t=10.54,P0.001)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调节机制对学业挫折感(t=-5.38,P0.001)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在人格特质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中,外部疏导机制不起中介作用,自我防御机制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调节机制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以及绩优生与绩差生在这3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学生卷(PASS)、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情绪智力量表对该医学院118名二年级本科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情绪智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9.377,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学业拖延(t=-2.523,P0.05),而情绪智力与学业拖延无相关。绩优生与绩差生在学业拖延(t=2.261,P0.05)及备考拖延水平上(t=3.120,P0.01)均有显著差异,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方面也有较明显的差别(t=3.191,P0.05)。二者在情绪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关系密切,情绪智力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与学业拖延无关。绩优生学业拖延及备考拖延水平低于绩差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比绩差生高。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个体和班级两个层面考察班级环境对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方法 选取197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HLM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结果 问题型、中间型、良好型班级在复习、作业和自我任务上的拖延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16.927,5.832,5.504;P<0.01);从个体层面来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显著地负向预测复习拖延(t=-3.206,-3.765;P<0.01)和作业拖延(t=-3.822,-3.797;P<0.001),竞争能显著负向预测作业拖延(t=-2.323,P<0.05);从班级层面来看,竞争能量著地负向预测复习和自我任务拖延(t=-2.542,-3.074;P<0.05).结论 班级环境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风格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对609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并通过线性相关、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等量化分析。结果:①学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在0.079-0.321之间,除数学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相关外,其余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低于0.01;②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方差分析F值为12.811,P值低于0.01;③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数学自我概念、各科自我概念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51、8.67,P值均低于0.001;④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总分、数学分数、语文分数有预测作用。结论: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学校学业成绩对高三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东北三省14所高中638名高三学生为被试,采用Mash编制的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并取每名学生的东北三校联考成绩作为其个体学业成绩。结果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个体学业成绩对因变量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测定系数R2达到22.1%(F=34.869,P=0.000);②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γ11=0.613,P=0.007)。结论学校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验证了Mash提出的大鱼小池效应(BFLPE)同样存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群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以及《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测量了425名大学生.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4,0.529,0.586,0.439;P<0.01);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3,-0.324,-0.310,-0.611;P<0.01).分层回归表明,当学业情绪4个维度,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分别进入回归方程时,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适应性的预测效应为(△R2=0.020,0.023,0.111,0.040;P<0.001).结论 学业情绪的4个维度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初中生成就归因、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归因量表和学业情绪量表对3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学业情绪既是努力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部分中介因素,也是情境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其中,学业消极情绪是能力、运气归因与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结论:学业情绪在成就归因与学业成绩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群体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并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这两个变量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对大连市内某所初中的2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得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1);而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0.442,P0.01);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过程中,其部分中介作用比例为35.4%。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地负向预测学业拖延;其二是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使前者对后者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对哈尔滨两所高校23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成绩均有显著的影响(β=0.284,0.775;P0.01);学业自我概念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作用过程上具有完全中介作用(β=0.020,P=0.838;β=0.392,P0.01)。结论:学习动机通过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业中等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416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①女生心理健康总分高于男生;男生的失败-背景与失败-运气得分高于女生。②成功-背景、成功-运气、失败-能力、失败-背景和失败-运气等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正相关。③失败-能力归因对男女生心理健康均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失败-背景仅对男生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学业中等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问卷、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对343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在比较方式上,男生比女生采用更多的向下比较,而在比较结果上,男生在自我完善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②高学业成绩初中生更多使用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的成就目标定向,而低学业成绩初中生主要是成绩回避目标定向的。③初中生有普遍的学业社会比较倾向,但高学业成绩者更多选择向上比较和平行比较,而低学业成绩者较多运用向下比较。④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自我效能的影响部分是以学业社会比较为中介变量进行传递的。结论: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具有不同的学业社会比较方式。学业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