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父母对儿童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及其与父母情绪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国父母对孩子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和情绪反应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从北京、保定和郑州随机选取287名1岁至8岁儿童的父母,运用故事情境法对这些父母进行访谈.结果:1.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不同,它是暂时的,而在"天性与环境"归因和目的性方面,这种差异很小.2.父母关于攻击行为持续性的归因与"天性与环境"、目的性的归因的归因之间相关显著,关于退缩行为持续性的归因与关于"天性与环境"的归因相关显著.3.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归因与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他们越倾向于将这种行为归因于与环境有关的、会持续下去的、孩子可以控制的因素,对消极社会行为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越强.结论:父母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的归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都与父母的情绪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形成与儿童自我意识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对长沙市五所小学四、五年级1209位学生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退缩低分组在自我意识量表上各因子得分都明显高于高分组,并且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也显著高于高分组,而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却显著低于高分组。退缩行为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低度负相关,与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呈低度正相关,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均呈中度负相关.与躯体外貌、焦虑、合群以及幸福满足呈低度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意识是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童年中期退缩行为亚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本研究以92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问卷法和教师评定法筛选出不同类型的退缩儿童,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然后对筛选出的部分被试进行结构性访谈,了解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结果①本研究验证了REP问卷敏感-孤立因子在划分退缩亚类型的有效性(χ2(13)=15.6,RM SEA=0.06,GF I=0.93);②在各种类型的退缩儿童中,活跃退缩儿童和一般儿童相比,在社会信息加工不同阶段中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总体来看,相对于对照组,社交退缩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较低;但在退缩行为亚类型中,活跃退缩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6岁幼儿社交地位特点及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测量法和问卷法对100名3~6岁幼儿的社交地位与问题行为进行评定。结果:3~6岁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可以明确区分出受欢迎型、受拒绝型、一般型、矛盾型四种类型,27%的幼儿社交地位还不确定;受欢迎型幼儿的品行问题得分(0.34±0.26)显著低于受拒绝型(0.91±0.55)和其它型幼儿,受拒绝型幼儿的多动指数得分(1.07±0.52)显著高于受欢迎型幼儿(0.51±0.38),不同社交地位幼儿在多动行为和不注意.被动方面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3~6岁幼儿社交地位的社交地位具有初步的典型性;在幼儿阶段也同样存在着社交地位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军嫂婚姻质量与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以网络问卷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军嫂的有效问卷334份.采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MAT)、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已生育子女的军嫂MAT得分低于未生育子女的军嫂[(104.7±30.3) vs.(117.1±20.4),P<0.01],而SCCS和SSRS得分高于未生育子女军嫂[(91.7±13.5) vs.(83.4±15.9),(40.4±7.3) vs.(38.5±6.7); P<0.01或0.05];两地分居的军嫂MAT和SSRS得分均低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军嫂[(104.5±30.0) vs.(119.4±18.7),(38.3±6.6)Vs.(41.2±7.4);Ps<0.01];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军嫂的SCCS得分低于专科及以下军嫂[(83.3±15.4) vs.(91.7±14.4),P<0.01].军嫂的MAT得分与SSRS得分呈正相关(r=0.34,P<0.01),SCCS得分与SSRS、MAT得分均呈负相关(r=-0.23、-0.46,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和谐、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婚姻质量(β=0.25、-0.40,P<0.01),解释总变异的27%.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支持在军嫂的自我和谐和婚姻质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12.5%.结论:军嫂的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其婚姻质量也越高,且社会支持在两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中文版的Waters-Deane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197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除角色平等性外)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大多数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②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子女和婚姻等分量表得分与亲子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③除强迫-冲动障碍外,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其它各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④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对幼儿焦虑存在影响,并且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父母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女生外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的横断数据,对其中3718名11到19岁的在校女生数据进行分析;外化问题由女生报告,婚姻质量和教养行为由家长报告。结果:①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外化问题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②监控、说理和严厉管教这三种教养行为在婚姻质量和外化问题之间均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在婚姻质量对子女外化问题的关系中,教养行为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具有密切双向联系.父母教养方式既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也能引发儿童行为问题.反之,儿童的正常行为对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强化作用,儿童的问题行为也能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此外,某种教养方式也许会使儿童免予产生外向性行为问题,但同时可能会使其产生内向性行为问题.特定教养方式与内、外向行为问题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父母饮食素养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儿童饮食行为和父母陪伴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在青岛、大连、沈阳选取750名3~6岁儿童的父母,采用营养知识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测量父母饮食素养、儿童饮食行为和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用SPSS PROCESS程序考察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父母饮食素养得分与SDQ儿童情绪问题得分(β=-0.11,P<0.01)、品行问题得分(β=-0.15,P<0.001)、亲社会行为得分(β=-0.11,P<0.001)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β=-0.09,P<0.05)均负向关联。儿童饮食行为在父母饮食素养与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同伴交往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β=-0.04、-0.03、0.02、-0.03,均P<0.05),父母陪伴对儿童饮食行为与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起调节作用(β=-0.17,P<0.05)。结论:父母饮食素养可能既能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有直接关联,也可以通过儿童饮食行为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有间接关联。父母陪伴在儿童饮食行为和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中起... 相似文献
10.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羞耻、焦虑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行为问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偏倚[1].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焦虑、抑郁、羞耻等)会对儿童的心理状况产生影响[2].本文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羞耻、焦虑及家庭环境的关系,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与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的养育方式与外显行为呈负相关.而内在思维情绪只与父亲的过度保护显示出负相关.②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来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聋哑儿童的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190名聋哑儿童的儿童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试.结果 ①不同性别聋哑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有显著差异;②聋哑儿童的社会期望值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③不同社会期望值聋哑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存在显著差异.④聋哑儿童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聋哑儿童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症(SAD)病人的认知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0例SAD组和42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评估。结果SAD患者的FNE分数和SAD分数(分别为114.2±14.1;22.4±4.9)显著高于NC组(分别为82.7±16.1;8.1±4.7)。SAD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结论SAD患者组FNE分与SAD分显著正相关,FEN分与EMBU的各因子分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退缩和同伴关系的相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用元分析方法对近20年关于儿童退缩和同伴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方法:用多水平分析技术对儿童退缩和同伴接受的相关、退缩和同伴拒绝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退缩和同伴接受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退缩和同伴拒绝之间有低度的非负相关关系,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变异显著。结论:退缩导致儿童不良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自尊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14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1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54,P=0.05),老家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没有显著预测作用(t=1.23,P=0.22);2流动儿童自尊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9.84,P=0.000);3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城市身份认同通过自尊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殖道感染与婚姻质量、情绪/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生殖道感染 (RTIS)与婚姻质量 ,心理健康 ,生殖行为间关系 ,为RTIS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四所高校妇检确诊的 70例RTIS ,按 1:1配对 ,采用OLSON ,SAS ,CES -D及生殖行为问卷测评。结果 :病例组SAS (4 4 3 1± 8 0 4) ,CES -D (9 64± 6 13 )显著高于对照 (4 2 12± 7 98,8 2 6±5 49(P <0 0 1) ) ;而婚姻满意度 (3 4 3 1± 4 2 9) ,夫妻交流 (3 4 14± 4 85 )及性生活得分 (3 6 5 8± 5 16)显低于对照 (3 5 98± 4 73 ,3 5 74± 5 19,3 7 81± 5 2 1(P <0 0 5 ) )。两次以上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和RTIS既往史 ,使用宫内节育器 (IUD)患RTIS的危险是无上述行为的 1 3 3~ 1 5 9倍。结论 :RTIS不仅危害着女性的躯体健康 ,还对其婚姻质量及精神健康产生潜在而深层的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设计。对玉溪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分层抽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115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μ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μ=4.047,2.338,2.301;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性别差异(μ=2.544,4.087;P<0.05)。在相关分析中,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r=0.3996,0.2743,0.3062,0.3770,0.2548,0.2775;P<0.05),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0.1927,-0.1092,-0.1878,-0.1821,-0.0871,-0.1513,-0.2280,-0.0853,-0.1907,-0.2151,-0.0633,-0.1574;P<0.05)。结论初中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心理承受和负荷能力,增加处理危机和冲突的水平,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社会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和危险行为的关系,并考察神经质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珠海市某中学初中生329人作为被试(男生178人,女生151人)施测父母控制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中的神经质和内外倾分量表。结果:父母心理控制与初中生的抑郁和危险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r=0.30,0.25;P0.01),与神经质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父母行为控制只和危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13,P0.05),与抑郁不存在显著相关;行为控制与神经质无显著相关;神经质与抑郁和危险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3,0.28;P0.01);在控制其他的变量后,青少年的神经质人格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抑郁关系中呈现完全中介效应,在父母行为控制与抑郁之间起遮掩效应;神经质在心理控制和危险行为以及行为控制和危险行为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父母控制通过神经质进而对青少年的抑郁和危险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的关系。方法对240名大学新生施测交往焦虑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巷。结果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EPQ中内外向呈负相关.与父母亲的拒绝和否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人格中的精神质呈正相关;且父亲的拒绝和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及EPQ中的神经质和内外向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08和0.19。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因素对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探讨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CLS)对99名小学留守儿童和68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但在陪伴维度上老师的支持高于父母;与对照组儿童和仅父亲外出打工的儿童相比,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陪伴支持较少;小学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同学的情感支持、陪伴、肯定价值以及父母的工具性支持和肯定价值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值:3.09~5.07,P<0.05);老师的陪伴支持是影响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因素(β=-0.37,P<0.01).结论 小学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在大部分社会支持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模式上却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