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影响,并分析孤独感在睡眠问题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UCLA孤独感量表,在四川某高校大一学生中通过在线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7份.结果:大学生睡眠问题与孤独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应对方式问卷(CSQ)、UCLA孤独感量表(第3版)对西南地区6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会对孤独感产生影响(F=17.323,P0.001);2网络交往与问题解决(r=-0.132,P0.01)的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自责(r=0.236,P0.01)、退避(r=0.206,P0.01)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合理化的中性应对方式成呈正相关(r=0.218,P0.01),和孤独感呈正相关(r=0.216,P0.01);3在网络交往对孤独感的预测中,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6.9%,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1.9%。结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36.7±11.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7.8±11.2)vs.(35.8±11.6),P<0.01]。M PAI得分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呈正相关(r=0.14~0.21,均P<0.01),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及SWB得分呈负相关(r=-0.17、-0.16、-0.49,均P<0.01)。通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8%和43.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自尊和孤独感的现状,探讨自尊、孤独感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手机依赖、自尊、孤独感量表对6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者达33.8%;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差异显著(t=-2.62,P<0.05;t=3.41,P<0.01),自尊水平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t=-2.23,P<0.05);孤独感在性别、生源地上差异显著( t=-2.32,2.02;P<0.05);大学生自尊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 r=-0.114,P<0.05),孤独感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120,P<0.05);大学生自尊和孤独感能显著预测手机依赖(P<0.05),预测量为13%和14%。结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较差;自尊水平低、孤独感高的大学生可能会有更高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法,在贵州省4所高校抽得459名大学生,获得有效问卷442份。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UCLA孤独量表(UCLA)进行测查。M PAI共17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受试对其中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者。结果:本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占29.8%;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性别和新、老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理科大学生的MPAI总分及失控性、逃避性因子分均高于文科生(均P0.01);UCLA得分与MPAI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0.19,0.39,0.32;均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及其各子均相关(B=0.18,0.09,0.06,0.03,0.37)。结论:大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年级)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理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相对较高,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7.
《校园心理》2018,(2)
探讨人格特质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并考察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改善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大五人格测试-简版(NEO-FFI)、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某工科院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皆与神经质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均呈相关性(P<0.01);(2)神经质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均呈相关性(P<0.01);(3)神经质对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12,而通过消极应对对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7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9.76%;(4)神经质对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12,而通过积极应对对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2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35%。结论: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神经质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之间的相关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并且神经质部分通过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宿舍人际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修订后的网络成瘾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辽宁省3所大学57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由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平均分为(48±14)分;网络依赖在性别、独生子女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与网络依赖和孤独感呈负相关(P<0.05),网络依赖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孤独感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孤独感在网络依赖和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97,占总效应的29.5%。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网络依赖的影响是通过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量表、UCLA孤独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t=14.664,P0.001)。得分位于前6位的是: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长、因使用手机而占用睡眠时间、失落时用手机来缓解失落的情绪、孤独时用手机与人交流、被告知使用手机花费太多时间、感到被孤立时用手机与人交流。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每天使用时间(t=9.632,P0.001)、生源地(t=2.092,P0.05)、UCLA总分(t=7.636,P0.001)、消极应对方式(t=7.742,P0.001)对医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决定系数(R2)为0.258,复相关系数(R)为0.513。结论: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有每天使用时间、生源地、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动拖延行为的现状及关系,为医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时采用积极应对策略主动延迟任务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某医科大学7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效能感和主动拖延行为得分上均高于女生且有显著性差异(t = 4.52,2.37;P<0.05);担任学生干部在积极应对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依恋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贵州某高校784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S)、成人依恋经历量表(ECR)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A-MOS结构方程模型以及Bootstrap检验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结果: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中学生应激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8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应激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8,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310,P0.01);情绪弹性与应激显著负相关(r=-0.372,P0.01);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312,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98,P0.01);2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激和情绪弹性都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情绪弹性在应对方式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孤独感状况下的新生应对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孤独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5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新生孤独感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城乡变量上有显著差异(t =-2.203,P<0.05);②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以及是否独生变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t=-4.948,P<0.001;t=2.462,P<0.05;t=2.082,P<0.05);③新生孤独感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1,-0.368;P<0.01),而与不成熟型以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6,0.232,0.268,0.180;P<0.01);④3种不同孤独感状况在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上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解决问题F=19.170;自责F=30.082;求助F=29.612;幻想F=9.163;退避F=12.743;合理化F=-6.085;P<0.001),孤独感高的个体较低孤独感个体更倾向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结论 农村大学新生的孤独感感高于城市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相关,孤独感高的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952名大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呈正相关(P<0.01);(2)交叉滞后分析表明,前测孤独感对后测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前测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均能预测后测手机依赖。结论:孤独感可以预测社交焦虑,两者均可以预测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硕士生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040名硕士生,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特质焦虑问卷(T-AI)评估其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与特质焦虑。结果:(1)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t=-2.60,P0.05),城市学生自我接纳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2.37,P0.05);(2)自我接纳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0,P0.001);特质焦虑得分与自我接纳(r=-0.61,P0.001)、积极应对方式(r=-0.49,P0.001)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8,P0.001);(3)自我接纳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61,P0.001),又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34,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8%;又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抑郁(β=-0.2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结论:硕士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的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92名在沪藏族初中生进行UCLA孤独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施测,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生的高孤独感发生率为30.8%,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9,P<0.05)。初二年级、农村成长、单亲家庭学生的高孤独感发生率偏高,分别是28.6%,34.2%,29.2%;②女生、单亲家庭学生的消极应对分数偏高,与男生、完整家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2.555,P均<0.05);③孤独感与积极应对之间为负相关(r=-0.217,P<0.01),与消极应对之间为正相关(r=0.486,P<0.01)。结论在沪藏族初中生中,男生、初二年级、农村成长、单亲家庭学生多表现出高孤独感倾向,女生、单亲家庭学生多倾向于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对5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在内控性与学校适应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机遇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有势力的他人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感恩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感恩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青少年感恩量表调查了528名大学生。结果: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感恩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感恩对大学生的孤独感均具有保护作用,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又通过感恩对其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增强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对大学生孤独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愿景对核心素养的影响,以及人生意义、手机依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年学生核心素养问卷、生命愿景量表、人生意义量表和手机依赖性量表对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42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生命愿景、人生意义、手机依赖和核心素养两两相关显著;②生命愿景能显著正向预测核心素养(β=0.5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