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工读男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整群抽取195名工读男生做被试,对其进行孤独感量表、自尊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与依恋问卷的测量。结果①差异检验:孤独感在年龄和家庭结构上差异不显著(U=1.676和1.384,P0.05);在年级上差异显著(U=3.328,P0.05);②相关分析:工读男生孤独感与自尊、积极应付方式和朋友亲和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9,P0.05;r=-0.369,P0.01;r=-0.207,P0.01);工读生孤独感与消极应付方式、家庭焦虑性和朋友焦虑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49,P0.05;r=0.227,P0.01;r=0.439,P0.01);③回归分析:自尊、依恋和应付方式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解释总变异的54%,F(4,190)=53.716,P0.001。结论自尊、依恋和应付方式是工读男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13~0.41,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t=1.98~-8.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乐观对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取样法抽取385名大学生参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解释风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的调查。结果:(1)总应激量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1),其中人际因子、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0.25;P0.01;r=-0.12,P0.05);消极事件解释风格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1,P0.01);(2)负性生活事件与乐观的交互作用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F=7.04,P0.01)。结论:解释性乐观是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宿舍整体状况,探讨宿舍生活事件对医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宿舍生活事件量表、宿舍满意度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州市2所医学院校的296名医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医学生宿舍生活事件的各个因素如室友性格、人际关系、宿舍卫生、宿舍噪音、宿舍条件以及室友侵犯等均与宿舍整体满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宿舍生活事件总量与宿舍整体满意度(r=-0.514,P0.05)以及生活满意度(r=-0.326,P0.05)呈显著负相关,宿舍整体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46,P0.01);(2)宿舍生活事件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而且会通过对宿舍满意度的影响来间接地影响生活满意度(ab=-0.31)。结论:医学生经历的宿舍生活事件、宿舍整体满意度对其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宿舍整体满意度在宿舍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人孤独感、自杀态度和依恋风格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和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对92名天津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在92名被调查者中,对老年人情感孤独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t=0.354,P<0.05)、婚姻状况(t=-0.181,P<0.05),居住方式(t=1.707,P<0.01)和慢性疾病(t=1.926,P<0.05);②对社会孤独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t=1.354,P<0.05)、婚姻状况(t=-0.975,P<0.05)、居住方式(t=3.470,P<0.05)和睡眠质量(t=-2.251,P<0.05);③对总体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因素的有性别(t=-0.697,P<0.05)、婚姻状况(t=1.032,P<0.05)、居住方式(t=3.052,P<0.05)、睡眠质量(t=-2.166,P<0.05);④影响老年人对安乐死态度的显著因素有年龄(F=0.041,P<0.05)和居住方式(F=0.047,P<0.05);⑤不同睡眠质量对老年人自杀行为的认识显著不同(F=0.040,P<0.05);⑥吸烟饮酒习惯对老年人及自杀者的态度显著不同(F=0.047,P<0.05);⑦"对自杀行为的认识"与冷漠型依恋风格(r=-0.381,P<0.05)、社会孤独感(r=-0.306,P<0.05)呈显著负相关;⑧"对自杀者态度的认识"与恐惧型依恋风格呈显著正相关(r=0.322,P<0.05),与冷漠型依恋风格呈显著负相关(r=-0.430,P<0.01);⑨社会孤独与安全型依恋风格呈显著负相关(r=-0.316,P<0.05),与冷漠型依恋风格呈显著正相关(r=0.361,P<0.05);情感孤独与安全型依恋风格呈显著负相关(r=-0.407,P<0.05),与冷漠型依恋风格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5)。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孤独感高低和自杀态度的不同;冷漠型和恐惧型依恋风格影响老年人的自杀态度;冷漠型和安全型依恋风格的老年人孤独感体验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城市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UCLA孤独感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作为评定工具,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266名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访谈结果表明,80.1%的老年被试有孤独体验,11.7%的老年被试经常或总是被孤独感困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F=5.46,P<0.01)、受教育程度(F=13.46,P<0.01)、健康状况(F=5.923,P<0.01)、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程度(F=10.094,P<0.01)对老年人孤独感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结论 城市老人孤独感体验普遍,应针对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制定策略,以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组织承诺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350名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怠倦呈负相关(r=-0.125,P0.05),组织承诺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09,P0.00);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763,P0.00);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04、-0.035(P0.05)。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且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孤独感、神经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方法:在社区向老人发放、并回收167份问卷,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孤独感量表、神经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老年人的相关特征进行测量。结果:生活满意度(β=0.300,P0.01)、孤独感(β=-0.236,P0.01)、神经质(β=-0.156,P0.05)、积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消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可以显著预测自我效能感。逐步回归显示,生活满意度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最大(R~2=0.20)。结论:自我效能感可以被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所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浙江省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群生存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索生存质量与一般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67名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进行入户式调查。结果:视力残疾人生存质量得分为(63.71±20.06),听力残疾人生存质量得分为(67.11±20.00);生存质量总分在年龄和残疾类别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与一般健康状况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1);多元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疾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年龄、残疾等级和残疾类别。结论: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且其一般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年龄、残疾等级和残疾类别等对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逆力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孤独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某院就诊的2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及抗逆力水平(CD-RISC)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国内常模CD-RISC评分,并按照UCLA评分将203例患者分为低孤独感组(n=72)、中等孤独感组(n=108)及高孤独感组(n=23),比较3组CD-RISC评分,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孤独感与抗逆力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逆力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逆力得分与国内常模抗逆力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5,P0.05);高孤独感组的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及CD-RISC总分均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组及中等孤独感组,3组抗逆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1,5.485,7.325,15.513;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孤独感与坚韧性、乐观性及CD-RISC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231,-0.222,-0.260;P0.05),年龄及居住状况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逆力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逆力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情绪智力、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方法:对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958名本科护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本科女护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高于本科男护生,但本科男护生消极情感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女护生(t=4.01,P0.01);本科护生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从一年级至四年级逐渐递增,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生活满意度(F=11.78,P0.01)、积极情感(F=12.32,P0.01)、消极情感上有差异(F=11.26,P0.01);2情绪智力、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7~0.58,P0.01),情绪智力、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3~-0.38,P0.01);3领悟社会支持是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之间的中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本科护生主观幸福感较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本科护生通过合理感知、调节、控制和运用情绪去解决实际问题、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最终增加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活方式和提高其身心健康状况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HLQ)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生活方式总标准分为67.19,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得分最低值为46.83;2女大学生在运动锻炼(t=6.510,P0.01)、压力管理(t=2.258,P0.05)维度得分低于男大学生;3健康责任(t=3.654,P0.01)、人际支持(t=3.185,P0.01)、压力管理(t=3.333,P0.01)、生命欣赏(t=3.026,P0.01)维度得分高年级均低于低年级学生;4健康责任(F=5.829,P0.01)、压力管理(F=4.050,P0.05)维度得分非医学高于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学生;5健康责任(t=-2.957,P0.01)、生命欣赏(t=-3.001,P0.01)维度得分农村大学生低于城市大学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职业康复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3.593,-2.216;P0.05);SDSS第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5);生存质量简表中生理领域在第3个月有显著差异(t=2.608,P0.05),第6个月时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差异(t=2.563,2.502;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职业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阴性症状的改善,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生存质量中的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心理安全感与情绪状态、C肽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在2014年3月—2015年10月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人,并施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其外周血C肽水平。结果:糖尿病人中确定存在焦虑的为57人(67.86%),至少存在轻度或中度抑郁的为73人(86.90%)。糖尿病人的人际安全感与HAMA(r=-0.58,-0.64;P0.01)、HAMD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52~-0.25,P0.05);除体重外,确定控制感与HAMA、HAMD其他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68~-0.24,P0.05或0.01)。C肽与心理安全感、焦虑、抑郁的相关显著(r=0.90,-0.61,-0.74;P0.01)。焦虑、抑郁、心理安全感进入糖尿病人C肽水平的回归方程,对C肽有显著预测作用(t=-5.095,-2.417,9.848;P0.05)。结论:糖尿病人心理安全感与焦虑、抑郁水平密切相关;外周血C肽水平与情绪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警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民警心理行为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原因不确定感量表、归因风格问卷、应对风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76名辽宁民警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基本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民警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社会常模心理健康水平(t=9.804,P0.01),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原因不确定感、负性事件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r=0.312,P0.01;r=0.120,P0.01),积极的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r=-0.121,P0.01)。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B=0.60,P=0.01)、他人原因不确定感(B=0.07,P=0.04)、自我原因不确定感(B=0.08,P=0.03)、负性事件归因风格(B=0.08,P=0.05)步入方程中,均与有无心理问题呈正效应。结论:辽宁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民警整体的归因风格是积极的。民警的应对风格倾向于情绪应对。年龄大、原因不确定感高、负性事件消极归因是易患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疆高校汉族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新疆3所大学本科学生构成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拖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自尊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拖延总分为(31.99±8.42)分,有79.4%的大学生拖延处于中等水平,2.3%存在严重的拖延问题。拖延行为在年级、学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反刍思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96,P0.01),与自尊(r=-0.293,P0.01)、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18,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反刍思维、生活满意度可在39.5%的程度上解释汉族大学生拖延行为;反刍思维、自尊可在38.9%的程度上解释少数民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结论:新疆高校大学生拖延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汉族大学生拖延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年级、反刍思维、生活满意度是汉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独立预测因子;反刍思维、自尊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特点,选取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作为反映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重点考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2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性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尤其体现在外部刺激维度上)显著高于女性(t=2.64,P0.01),城市学生的紧张感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学生(F=3.69,P0.05),独生家庭的学生在单调性得分上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家庭的(t=2.85,P0.05);②无聊倾向性中外部刺激维度的孤独感、紧张感和约束性这3个因子对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显著的正性预测作用(t=4.89,P0.001;t=3.53,P0.001;t=2.58,P0.05),而内部刺激维度的自控力和创造力因子对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t=-5.07,P0.001;t=-2.89,P0.001);③无聊倾向性中的孤独感、自控力和紧张感则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t=-4.94,P0.001;t=-3.34,P0.01;t=-2.25,P0.05)。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来自孤独感、紧张感的无聊可能会使人更倾向于使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以及体验到更低的生活满意度,而自控力低下所导致的高无聊倾向可能会减少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以及降低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并比较性别、学校与专业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为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选取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湖北大学大一至大四有效被试470名,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研究。结果:1中医院校男生的GWB得分高于女生,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72.97±12.121)vs.(72.79±10.519),P0.05];2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GWB得分高于医学专业学生的GWB得分[(71.63±10.416)vs.(74.18±12.097),P0.05];3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GWB得分低于非中医院校大学生的GWB得分[(74.18±12.097)vs.(78.25±12.391),P0.05];4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及其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受惩罚、健康适应等六因子之间显著负相关(r=-0.512,-0.457,-0.387,-0.371,-0.302,-0.401,-0.462;P0.01);5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和其他3个因子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54,-0.779,-1.003;P均0.05)。结论:中医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之间关系密切,且其主观幸福感低于非中医院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职业康复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3.593,-2.216;P均0.05);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中,第6个月时讲究卫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况及总评有显著差异(t=-2.798,-2.178,-2.474,-2.398;P均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职业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阴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与家庭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信任量表(Trust Scale)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满意度评分表,对3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与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信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t=3.37,P=0.001),6岁以下就与父母分离、分离3年以上的表现尤为明显;无家庭搬迁经历的学生可预测性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有家庭搬迁经历的学生(t=-2.46,P=0.015);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城乡差异对人际信任影响不显著(F=1.07,1.01;P0.05);对父母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与信任量表总分之间相关显著(r=0.18,P0.05),对父亲人际关系现状的满意度与可依靠性(r=0.18,P0.05)和可信赖性(r=0.18,P0.05)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亲子分离和对母亲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能预测人际信任的17.5%的变异量;亲子分离和家庭搬迁经历能预测可预测性的19.5%的变异量;亲子分离和对父亲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能预测可依靠的16.2%的变异量和可信赖性的15.4%的变异量。结论:亲子分离、父母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