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哈尔滨、北京等地相继发生医生被刺事件.这些虽是极端个案,却让医患关系很受伤. 自古以来,“仇富”者有之,“仇官”者有之,但“仇医”者却极其罕见.因为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所以备受尊重.然而,在转型期中国,医生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不仅要担心病人的安危,还要担心自身的安全,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医生只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他们往往代体制受过,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委屈和压力.例如,患者普遍抱怨看病难,而医生也在感叹看病累.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有的医生一天挂80多个号,饭也不能吃,水也不敢喝,体力严重透支,接近生理极限.这样的工作强度,发达国家的医生是很难想象的.又如,患者普遍反映看病贵、药价高,而医生也在抱怨技术劳动价值太低,当人医不如当兽医.可见,看病难、看病贵并非医生之过,而是体制之过.在一个不合理的医疗体制下,医患双方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难处.  相似文献   

2.
谢晨  邹芸 《健康博览》2021,(5):19-20
“医生,我这个耳朵隔段时间就要掏掏,不掏难受,痒得很 ”不少病人来门诊要求“采耳”.医生让患者坐在诊疗区,用高清内镜检查显示:耳屎的确非常多. “坐好,头不要动 ”医生拿出专业消毒器械,通过放大的显示器,一点一点地把耳屎清理出来,然后进行专业耳道冲洗,最后上药.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对于麻醉医生的印象都局限于“打麻药”一个内容,因此,每当我们这些麻醉医生在患者手术前去和患者沟通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时,患者常常会表现的有些心不在焉,甚至还有的患者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其实您不就是要让我不觉得疼嘛,何必再问这么多呢?”当对我很认真地回答他说:“我不仅减轻  相似文献   

4.
到医院看病,医生一让家属签字,不少家属心里就会惧怕,总感觉像是在签“生死状”,有的人还认为,医生让家属签字,是在变相地推脱责任,把风险让患者承担.这些顾忌,让“看病签字”成了家属心里的一道门槛,犹豫不决.首先要肯定的是,签字制度是为了让患者充分享受知情权,选择权和同意权,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千万不要因为对签字的误解,引...  相似文献   

5.
张禹 《健康世界》2010,(12):44-45
医药界权威专家们呼吁,应在全国医药科普刊物上,多发表一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文,一来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二来希望患者和患者亲属多知道一些用药知识,以便自觉地配合医生:不提不合理用药要求、不点名用药、不自行购买“新型贵药”,从而降低细菌的耐药性,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让病人放心,医生该干哈?在公众关心和期待医改的紧要关头,向承担救死扶伤神圣职责的天使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很有现实意义.因为医生面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责任人.医生既需要履行道义上的健康维护责任,更需要面对面与病人共同对付疾病.所以,我们作医生的应当勇于接受使命,向广大群众交上合格的答卷,让病人放心.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我感冒发烧了,医生只给我开了一些口服药.老友们见我感冒了,都关心地问:“打点滴了吗?”我说没有,按照医嘱每天只是吃点药,多喝点水.这时就有几个人说我“不舍得健康投资,点滴都不舍得打了”.他们的话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并非完全正确.医生告诉我们:吃药能治好就不宜打小针,打小针能治好就不宜打点滴,小病重治虽能让病情较快...  相似文献   

8.
匡红艳 《大众健康》2004,(11):28-28
孩子病了,不仅孩子自己不开心,家长们担心、揪心,而且医生也跟着在操心,操心怎么让孩子配合治疗。操心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本期让我们来看看医生眼中的“孩子患病之后……”,那么,相应地,我们为人父母的读者也就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相似文献   

9.
压力每天繁忙的工作总是让25岁的李娜行色匆匆。不久前,李娜发现刚刚离开十多天的“好朋友”又再度降临。医生仔细检查与询问了李娜的生活情况后。肯定地告诉她.她是因为长期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紧张,从而使内分泌紊乱所致。长期的心情压抑、情绪不佳,也会影响月经。  相似文献   

10.
正红 《健康必读》2004,(2):20-20
一位年轻秀美的姑娘走进诊室。进修的王医生接待了她。“医生,我背部酸痛,手臂时常有麻木感,同事们说这是颈椎病的表现。是吗?”姑娘不安地问着,“经常有头晕吗?”王医生问她。“有,还有恶心、胸闷。…从事什么职业?经常伏案工作?”“我在宾馆当服务员。…让我看看,你哪些地方痛?”  相似文献   

11.
“外科医生老刘”在他的微博里说:“在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或术前谈话时,我喜欢画图。俗话说“一图顶千言”。 苦于没法和家属患者顺利沟通的医生们,苦于听不懂医生满嘴术语的家属们,都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移植治愈脑瘫儿属世界首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92天、2/3以上大脑毁损的琳琳(化名),在海军总医院病房内咿咿呀呀地和大人“说话”,并能伸出手来做出取物动作。让她的父母及医生们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医患合伙诈取医保“救命钱”的案例呈上升势头,而作为地处广大偏远农村的乡村医生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职业便利,与患者合谋开出虚假医疗发票以骗取医疗保险金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的“新闻眼”中。如此发展下去很容易形成医保支出“黑洞”,给医保制度的运行带来严重后果,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病多名 让患者很头晕 如今,有不少脑中风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名字搞不懂。对于“中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医生,有着不同的叫法,因此不少患者怀疑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比如在门诊或者刚刚入院时,医生在病历或入院通知单上写的是“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但是经过CT等检查.便有可能给出“出血性脑中风”或者“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到最后.出院诊断上又写的是“脑溢血”或“脑血栓形成”。这么多名称.把病人和家属搞糊涂了。  相似文献   

15.
妻不知吃什么吃坏了肚子,折腾了整整一天不断上厕所,晚上不得不到医院看看。已经是傍晚,医生们都下班了。挂号处让我们挂“急诊”——其实也没什么好“急”的,多收两块钱罢了。没多大工夫,医生就开了一些点滴药剂和两包药片出来。  相似文献   

16.
医生作为一种高危职业,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医院,多数日寸候,过多的只是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却忽视了对医生的人文关怀。若医院能在工作上、风险保障上、经济上、心理上给予医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既可以减轻医生的压力,使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又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经很多次地抱怨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恶劣,抱怨医生医疗水平低,抱怨他们工作效率低……在怨声载道中,“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浮出了水面。它旨在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把主动权还给病人,让病人尝尝做“上帝”的滋味。个中滋味如何 ?只有“上帝”们自己清楚。但它带来的一系列与我们切实相关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晚安,好梦.这对于医生或许不那么容易. 作为医生,大概早上8-9点就开始交班,护士还要更早一些,如果单位离家近,没有儿女负担或许还好,否则我国医生们在这隆冬之月怕是多数不可能躺在床上看日出的.除此之外还要有值班压力,特别是夜班,那么我国医生的睡眠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从本次调研的结果窥探一二吧.  相似文献   

19.
有的父母带着婴儿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常常会告诉家长们,有条件者应让孩子多晒一晒太阳,并适当地补充一些鱼肝油和钙片(粉),以预防孩子患佝偻病.  相似文献   

20.
失去的尊严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充满了人们对生命的朴实的向往,对生存的执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应该放弃生命,放弃希望,这是我们传统教育所一贯秉承的. 但是,如果到了癌症晚期,选择花钱、受罪,多活几天,还是坦然接受命运,顺其自然而死,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断在拷问着患者、患者家属和医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