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及学习倦怠量表,对390名五年制高职生进行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高职生的性别只有在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t=-2.734,P0.01)和发泄维度(t=2.441,P0.05)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在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维度差异显著(F=3.610,P0.05);2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17,P0.05),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180,P0.01),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351,P0.01);3积极应对方式在五年制高职生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Z=5.644,P0.001),中介效应为37.62%。结论: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高职生的学习倦怠,而且能够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具体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是否起到中介效应。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与负性情绪、消极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之间均呈正相关(r=0.20,0.26,0.11;P0.05)。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0.2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P0.01);(2)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通过两条途径间接影响手机成瘾,并且数据显示两条中介作用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孤独感、神经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方法:在社区向老人发放、并回收167份问卷,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孤独感量表、神经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老年人的相关特征进行测量。结果:生活满意度(β=0.300,P0.01)、孤独感(β=-0.236,P0.01)、神经质(β=-0.156,P0.05)、积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消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可以显著预测自我效能感。逐步回归显示,生活满意度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最大(R~2=0.20)。结论:自我效能感可以被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所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对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替代性创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灾难救助者替代创伤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05名赴川救援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职业救援人员在认知反应(F=21.641,P0.001)、情绪反应(F=4.217,P0.01)、行为反应(F=3.347,P0.05)、生理反应(F=6.572,P0.001)及替代创伤总分(F=7.104,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信念因子上无显著差异;2替代创伤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02,P0.01)、主观支持(r=-0.197,P0.01)、积极应对(r=-0.24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1);但只有消极应对在回归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结论学生和其他类志愿者创伤程度高于心理工作者、医护人员和教师,学生志愿者创伤程度最高,心理工作者创伤程度最低;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救援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成都医学院238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1医学院贫困生心理压力总体偏高;2男贫困生和女贫困生在心理压力水平上(t=2.289,P0.05)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学习、就业方面(t=2.513,3.131,2.221;P0.05);3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198,P0.01);4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被试压力得分显著高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被试压力得分(t=4.744,P0.001);5高自我效能感被试和低自我效能感被试在人际交往(t=-3.41,P0.01)、经济与地位(t=-2.587,P0.05)、学习(t=-2.583,P0.01)、就业(t=-3.189,P0.01)和心理压力总分上(t=-3.504,P0.01)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源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学习、经济与地位、就业、体能与生活、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军人适应军旅生活和面对军事应激出现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简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7名陆军野战部队官兵进行量表施测,并对回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①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方式、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17~-0.6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6,0.6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36,-0,3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0.49,0.67;P0.01);②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F=28.96~257.00;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适应不良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F=37.64~189.41;P0.01)。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军人适应不良,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适应不良;社会支持只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军人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城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0.8%。结论: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孤独感能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战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满意度,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量表(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武警某部300名战士进行测查。结果①症状自评量表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分外,其它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990,-14.566,-9.676,-7.731,-6.413,-8.988,-5.026;P均0.01)。EPQ-RSC的E和L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4.429,2.627;P均0.01),P、N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4.854,-9.648;P均0.01)。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1.502,P0.01)。士官的EPQ-RSC-L维度极显著高于义务兵(t=2.814,P0.01);②EPQ-RSC、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67~0.664,P0.05或0.01)。结论武警部队战士性格属于外向稳定型,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士官的掩饰性较义务兵高。外向型性格者、采用积极应对者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满意度高。消极应对、生活事件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多则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受欺负量表对8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网络受欺负的经历上,男生显著多于女生(t=6.82,P<0.01),低年级生显著多于高年级生(t=3.82,P<0.01),理工类学生显著多于文史类学生(t=3.84,P<0.01);2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要显著高于男生(t=2.99,P<0.01);3上网时间较少的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上网时间较长的学生(F=3.13,P<0.05);4网络受欺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1),和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1);5领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07。结论:网络受欺负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又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中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5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r=0.4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r=-0.37,P0.01)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抑郁(r=0.50,P0.01)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抑郁(r=-0.36,P0.01)、心理弹性(-0.49,P0.01)与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②路径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Boot SE=0.04,P0.001));消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Boot SE=0.02,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初中生抑郁程度的影响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即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