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军校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情况和人际交往情况,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SSC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对322名某军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该军校医学生有6.83%存在高压力,压力程度较低;(2)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为31.06%,总体水平较低;(3)大学生压力量表各维度及总分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维度及总分间相关显著(r=0.233~0.558,P0.01);(4)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人际关系总分1个因子可以预测压力大小(R~2=0.277,P0.01)。结论:军校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且压力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人际关系对压力状况有显著影响,改善军校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其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学生情绪调控与人际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滨州医学院306名在校大学生,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医学生情绪调控总体情况良好,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2)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调控情绪维度、情绪调控总分和待人接物困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01,P0.001;t=-2.24,2.11;P0.05);(3)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交谈困扰、交际困扰、人际困扰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3.75,P=0.02;F=3.58,3.71;P=0.03);(4)情绪调控和人际困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医学生情绪调控与人际困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一般状况问卷,对某军校591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该军校新生中有23.7%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22.2%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19.8%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3人际关系总分及其各维度与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均存在统计学正相关(r=0.200~0.551,P0.001)。结论:军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和心理问题,且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改善军校新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聋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并探讨人际关系困扰与社会支持、个体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以某专科院校204名聋人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其人际关系困扰状况、自尊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1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较严重;2不同性别、不同年级聋人大学生分别在人际交往维度和人际交流维度上存在差异(F=6.48,P0.05;F=3.99,P0.05);3社会支持利用度、自尊及社会支持总分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明显的预测作用(R2=0.363)。结论应关注聋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加强针对性引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的适应性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为军校学员更好地适应军校生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对680名军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1)军校学员的适应性较普通高校大学生好;(2)男学员与女学员在适应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3)军校学员除职业选择适应性在不同年级相对稳定之外(P0.05),其余维度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军校学员的总体适应性较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其适应性具有时间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校军校学员的睡眠质量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分析、研究,指明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建立良好的睡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SQI)对712名军校学员进行整群抽样。结果:军校大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平均得分为(6.29±3.1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2.16%,5个年级学员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P0.05)。结论:军校学员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学校应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学员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测量工具,对云南的1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两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水平不高,但各分量表得分差异较大。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人际困扰主观幸福感之间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之间关系密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所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量表(SCS)、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人口学变量问卷的调查;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内在自我维度及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公众自我、自我总分及人际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内在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并提供相关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39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中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为41.01%,男生和女生在人际困扰发生和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的人际困扰发生率较高,人际关系的训练刻不容缓,教育主体亦应加强对人际关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年级军校学员的人格类型变化,为教育管理者有效辨识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BTI量表,调查某军校所有在校学员的个性类型。结果:1在4个维度中,不同年级学员内外向和思考情感维度的百分比没有差异(P0.05),而感觉直觉维度、判断感知维度有统计学差异(χ2=9.601,14.606;P=0.022,0.002);2在16种人格类型中,ESTJ、ESFJ、ENTP、ENFJ、ISTJ、ISFJ和IN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χ2=15.757,23.788,11.074,21.814,23.774,15.791,11.627;P均0.05);3在8种偏好中,不同年级学员的内向I、感觉S、直觉N、判断J、感知P的标准化分数有差异(F=3.209,7.896,9.106,4.067,7.265;P均0.05)。结论:不同年级军校学员个性类型不同,在校期间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时期;教育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科学辨识教育对象,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影响网络人际吸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方法:应用自编问卷,要求大学生评定影响网络人际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①好的人格品质、幽默风趣和相似性是最为影响网络人际的积极因素;②理想网友最应具有的人格品质是随和性,其次是责任性;③缺乏共同话题、人格知觉结果不一致及信息不真实是最为影响网络人际的消极因素。结论:网络人际主要受到对方内在人格、修养等因素的影响。不一致或虚假行为最易导致人际终止。  相似文献   

12.
商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际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商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改造过个人资料部分的UPI对2853名商学院新生进行测试,由SPSS10.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商学院新生中I类学生占4.5%,Ⅱ类学生占22.3%;随着他们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由很好到很差,新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也相应地增大。结论:商学院新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以校园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招募团体成员,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筛选出24名学生,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t=-2.99,P0.01),人际信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6.97,P0.001;t=-3.28,P0.01),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师生关系现状,以及师生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状况进行研究,以便对他们有效的人际交往进行有效指导.方法 使用2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量表,对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5所高等院校的7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①人际状况不良的比例为6.4%,师生人际状况不良的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综合量表了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采用自尊量表了解女大学生自尊状况,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得分较低,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4.43,P<0.01);②人际关系4个维度中,待人接物困扰不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0.97,P>0...  相似文献   

16.
17.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个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者的个性特点,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02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三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 1702名大学生中有46名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心理障碍,占2.70%;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E、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L、E、N因子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 2.70%大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存在高N、P和低L、E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3-6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小学生同伴关系(同性同伴、异性同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与陌生人关系等五个方面的人际关系现状和发展特点。方法:从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地选取3-6年级的小学生4045名完成自编的《人际关系量表》。结果:①同伴关系的得分要高于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得分;②在各种关系中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结论:①3-6年级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要优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与陌生人的关系。②小学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19.
儿童期社交退缩与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近20年关于儿童退缩和人际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了解退缩儿童的人际关系特点。方法 利用文献法整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儿童退缩和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3种人际关系的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种人际关系对儿童退缩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结论 社交退缩儿童具有不良的人际关系,通过改善儿童人际关系,将有助于矫正儿童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凯利的人格建构理论,考察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角色建构库测验(Rep)和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最表对183名大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和SEM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无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和年级问差异显著,但无专业差异;②人格建构复杂性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困扰显著负相关;③应对方式在人格建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格建构复杂性不仅直接影响人际关系,且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