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正念与考试焦虑之间的作用机制、正念干预对降低考试焦虑的效果。方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67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正念、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评估干预效果并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正念、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考试焦虑三者呈现显著相关(r=-0.55,-0.52,0.49;P0.01);正念负向预测考试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50%;正念干预(MBSR)实验组对照组在这3个变量前测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显著(t=-3.36,3.62,3.26;P0.01),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显著(t=2.56,-2.30,-2.30;P0.05)。正念干预后两个月实验组对照组在3个变量水平上差异依然显著(t=2.23,-2.07,-2.28;P0.05)。结论:正念直接对考试焦虑产生影响或者以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作为中介对考试焦虑产生影响;正念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并且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对322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r=0.14,P0.05),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01;r=0.15,P0.01);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1)。消极完美主义在依恋焦虑和强迫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回避和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用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54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与考试焦虑不相关;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和考试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妨碍对消极完美主义和考试焦虑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在消极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妨碍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学业自我妨碍和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反刍思维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FMPS)、反刍思维量表(RRS)和学业拖延量表(PASS)对56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积极完美主义与反刍思维(r=-0.13,P0.01)、学业拖延(r=-0.17,P0.001)存在负相关,消极完美主义与反刍思维(r=0.51,P0.001)、学业拖延(r=0.22,P0.001)存在正相关,反刍思维与学业拖延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P0.001);(2)反刍思维在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45.48%,在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业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29.01%。结论: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心理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与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担心错误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807,P0.01)与专业(t=-2.094,P0.05)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理工科高于文科;条理性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964,P0.01)与专业(t=2.67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文科高于理工科;(2)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3)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母亲心理控制及女儿消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消极完美主义及女儿内化问题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通过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症状自评量表对1230对母女进行测量。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显示,(1)母亲消极完美主义与女儿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β=0.26,P0.01),与女儿内化问题显著正相关(β=0.08,P0.01);(2)女儿消极完美主义与女儿内化问题显著正相关(β=0.34,P0.01);(3)母亲消极完美主义与母亲心理控制显著正相关(β=0.10,P0.01),母亲心理控制与女儿内化问题呈显著正相关(β=0.37,P0.01);(4)路径分析发现,母亲消极完美主义通过母亲心理控制和女儿消极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女儿的内化问题,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平均中介效应为0.04,95%水平的可信区间为0.03~0.05。结论:母亲心理控制及女儿消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消极完美主义及女儿内化行为问题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对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倾向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有何影响。方法: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被试随机分为无自我评价组、消极自我评价组和积极自我评价组。结果:①消极完美主义与焦虑呈正相关(r=0.35~0.48,P0.01),且可以有效地预测焦虑(F=66.06,P0.01,β=0.40,△R~2=0.15);②消极自我评价条件下,消极完美主义对焦虑的影响最明显(r=0.48,P0.01)且消极完美主义的5个特质均与焦虑呈正相关(r=0.19~0.54,P0.05);③消极自我评价条件下,自我评价个数较多时,焦虑得分明显增加(F=16.80,P0.01,β=0.58,△R~2=0.32)。结论: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倾向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并且在进行消极的自我评价之后,消极完美主义对焦虑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流动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自尊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1063名11-14岁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社交焦虑;(2)父母心理控制通过三条路径间接预测社交焦虑:自尊的中介作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自尊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的父母心理控制对其社交焦虑具有预测效应,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父母心理控制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影响,探究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和焦虑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个省1514名大学生,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结果:(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囤积行为。(2)体验回避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囤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焦虑敏感性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影响囤积行为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它调节了直接路径和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即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囤积行为和体验回避的影响均随着焦虑敏感性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能够通过体验回避影响大学生囤积行为,且这一关系受到焦虑敏感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拖延: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成就动机在完美主义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一般拖延量表(GP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3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与拖延成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呈负相关,与拖延成正相关;②完美主义和成就动机对拖延均有预测作用,其中成就动机在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对拖延的影响中均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成就动机在完美主义对拖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62名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42;P均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8,0.343,0.306,0.329,0.503;P均0.01);解决问题与自责、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55;P均0.01);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1);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79,0.531,0.285;P均0.01);幻想与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6,0.587,0.236;P均0.01);退避与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2,0.326;P均0.01);合理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1);自我和谐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基层官兵的状态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策略来采用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考虑完美主义的积极成分对消极成分与抑郁间关系调节效应的情况下,探讨自尊在完美主义的消极成分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自尊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48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12.0和Lisrel 8.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整合模型中高标准调节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自尊部分中介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结论:在控制了高标准对差异和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的情况下,自尊仍然部分中介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南京3所大学的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SES)以及应付方式问卷施测,用SPSS与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显示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χ2=135.146、df=33、χ2/df=4.095、RMSEA=0.079、CFI=0.937、NFI=0.920。各项指标比较理想,较准确的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自尊在完美主义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较好地缓解了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没有达到时的负性心理,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演讲焦虑状况,分析大学生演讲焦虑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905名大学生的演讲焦虑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演讲焦虑在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等的分布差异,并从内外向、神经质及不确定性忍受力的角度分析演讲焦虑的印象因素。结果:大学生演讲焦虑平均得分为12.31。演讲焦虑在性别(t=-3.715,P0.01)、年级(F=2.696,P0.05)、家庭经济状况(F=7.157,P0.01)、生源地(F=5.486,P0.001)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内外向与演讲焦虑负相关显著,神经质与演讲焦虑正相关显著。不确定性忍受力与演讲焦虑正相关显著。人格中的内外向对演讲焦虑起着最为重要的直接作用,其次是神经质、不确定性忍受力;同时内外向与神经质分别可以通过不确定性忍受力对演讲焦虑起一定的间接作用。结论:内外向、神经质、对不确定性忍受力能够对演讲焦虑起到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在手机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量表、美国精神病协会DSM-5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第11版)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660名大一至大四的医科大学学生中的手机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1手机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01);2抑郁在手机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β=-0.787,P0.001)。手机网络游戏成瘾与抑郁(β=0.19,P0.001)、共情(β=-0.20,P0.001)之间有着紧密相关。结论:手机网络游戏成瘾是医学大学生共情的重要风险因素,而抑郁是这一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考虑完美主义的积极成分的调节效应的情况下,探讨回避应对在完美主义的消极成分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应付方式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对45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在整合模型中高标准调节了差异和回避应对的关系,回避应对部分中介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结论:在控制了高标准对差异和回避应对的调节效应后,回避应对仍然部分中介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情绪体验、应激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特点及三者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激后成长量表(PTGI)、特质焦虑量表(SAP)对某医院就诊196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的正性情绪与心理弹性、应激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r=0.657~0.705,P0.01),与特质焦虑、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r=-0.499~-0.439,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特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1),与心理弹性、应激后成长呈显著负相关(r=-0.575~-0.506,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应激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1),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451,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后成长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1);2负性情绪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应激后成长水平显著低于正性情绪组而特质焦虑则显著高于正性情绪组(t=-2.747~3.218,P0.05);3结直肠癌患者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特质焦虑具有预测应激后成长的可能,解释率为58.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正性情绪体验越多,其心理弹性及应激后成长水平越高,焦虑及负性情绪体验越少,更有助于患者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院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希望特质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在其中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各年级学生按比例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发放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希望特质量表(DH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回收有效问卷148份。结果:样本中自杀意念检出率为8.1%,其中有自杀意念组抑郁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t=8.699,P0.001),希望特质评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t=-6.077,P0.001);抑郁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正相关(t=0.681,P0.01),希望特质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负相关(t=-0.328,P0.01)。并且分层回归显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t=-4.727,P0.01),即希望特质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消极相关,与希望特质积极相关。关注大学生抑郁情绪,提高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可以增强危机因素的抵抗作用,有助于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It has been debated if perfectionism i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is debate will more likely be resolved with scales that distinguish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but currently there is limited psychometric information on these scales. Method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 in three groups: A clinical sample with anxiety disorders and depression (n = 40), athletes (n = 111), and college students (n = 101). Results: There were two correlated factor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found on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lthough the solution was a poor fit. A subsequent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produced a solution that was consistent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The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ubscale demonstrated good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moderate to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all subscale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The positive perfectionism subscale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concern over mistakes and personal standards on the FMPS in all groups. The positive perfectionism subscale also had a significant, moderate correlatio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clinical group, which does not support the scale being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adjustme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NPS is not an adequate measur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