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网络消极情绪体验以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t=2.233,P0.05);无聊倾向通过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12,0.192]。结论: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在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调节倾向与行为意向及后悔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察大学生调节倾向与行为意向及后悔情绪的关系。方法:研究一采用初步修订的“调节倾向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二在此基础上,利用“调节倾向问卷”和不同情景下的任务选择,对157名大学生再次进行测试。结果:研究一表明,修订后的调节倾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大学生的调节倾向与家庭环境具有相关性。研究二发现,以追求为中心的个体行为意向更强烈,以回避为中心的个体更容易后悔。结论:“调节倾向问卷”对中国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且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倾向对其不同刺激情景下的行为意向和后悔情绪具有显著的影响。该研究提示了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冲动性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4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特质愤怒量表、Barrat冲动性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冲动性、攻击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无聊倾向既通过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分别间接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还通过特质愤怒——冲动性中介链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结论: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3—7岁儿童进食行为与气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为了探讨3-7岁儿童气质与进食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CPTS(China pre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家长填表评定(pare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PTQ),然后按国内常模结合评定,并对其进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其进食行为有显著差异,进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以D型和I-D型气质儿童为最高,S型气质儿童次之,E型发生率最低。D与I-D型偏食、加餐的发生率最高;D与S型气质儿童进餐速度最慢,E型最快;D型气质儿童进餐情绪最差,E型最好。结论 儿童的进食行为与气质类型有密切相关性。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进食行为表现。抚育者必须注意气质特性对儿童进食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进食组在进食障碍倾向及自我控制上的差异,初步构建并验证自我控制在情绪性进食与进食障碍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情绪性进食量表中文版、进食障碍调查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对4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消极情绪进食组在进食障碍倾向大部分因子上均显著高于积极情绪进食组和正常组,但是在自我控制因子上,消极情绪进食组和积极情绪进食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②中介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中介模型成立。结论:消极情绪进食会更多的导致进食障碍倾向,自我控制能部分中介消极情绪进食和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学生拖延行为倾向与时间透视的关系.方法:采用Aitken拖延行为问卷和青少年时间透视量表对456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在拖延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学历等人口学差异;②Aitken拖延行为问卷分与未来时间透视的长度因子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r=0.55,P<0.01),与现在时间透视分量表的态度和清晰度因子存在的显著负相关(r=-0.27.-0.43,P<0.01),与过去时间透视量表各因子相关较弱;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未来时间长度和现在时间清晰度两个因子均对男女生拖延得分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两个回归方程的解释力基本相当均在40%上下.结论:个体在时间透视上的差异是造成拖延行为倾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大学生自杀倾向问卷(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inclination questionnaire,CSI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450名大学生中初测,确定34个条目的正式问卷.随机抽取798名江苏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结果:问卷共4个因子,分别为:抑郁水平、自杀认知、自杀准备和绝望感,共解释方差61.79%.总问卷和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在0.92-0.71之间;问卷总分和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99-0.84之间.问卷总分与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抑郁分量表(MMPI-D)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倾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用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发生率以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对59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筛出率为59.03%,其中单型人格障碍倾向筛出率23.58%,合并多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筛出率为35.45%;单型人格障碍筛出率占据前四位的是:表演型人格障碍6.02%,依赖性和回避型人格障碍都占5.35%,强迫型人格障碍为3.85%;②在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和分裂样人格障碍上,男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中人格障碍患病率较高,男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有明显敌对倾向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702名大学生被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敌对倾向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敌对倾向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有54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敌对倾向,占3.17%;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N因子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分组与其它2组在L、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17%大学生有明显的敌对倾向;高N因子分可能是引起大学生敌对倾向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因子分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学生样本中对26个项目的进食态度问卷(EAT-26)进行修订,用以测量我国大学生的进食态度。方法:选取2个大学生样本(n1=801、n2=420),采用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组合信度对EAT-26中文版进行评定。在样本2中随机选取147名大学生,完成进食障碍量表(EDI-1)、情绪化进食量表(EES)、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胖分量表(NPSS-F)和自我控制量表(SCS)以检验效标关联效度;2周后,再选取其中112名大学生进行重测,检验重测信度。结果:修订后的问卷共19个项目,包括节食、贪食与食物关注、食物内容的知觉、代偿行为等4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4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2.93,GFI=0.91,CFI=0.90,NFI=0.85,TLI=0.88,RM SEA=0.07);EAT-19总分与EDI-1、EES、NPSS-F得分呈正相关(r=0.65、0.28、0.75,均P0.01),与SCS得分呈负相关(r=-0.31,P0.01)。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4个因子的α系数为0.66~0.87;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7,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9~0.87。结论:本研究修订后的19个项目的进食态度问卷(EAT-19)在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评估与进食障碍相关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孤独、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的体像烦恼、孤独及应对方式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9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收集体像烦恼、孤独和应对方式的有关指标及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结果1体像烦恼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与孤独相关不显著。2孤独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不显著。3积极应对方式、性别烦恼与BMI均相关显著。结论有体像烦恼和孤独的青少年学生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偏胖或偏瘦的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性别不满意,这些在高一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顺义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的相关关系,有效引导中小学生合理饮食行为,为保障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7月对顺义区121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53%,其中男生为42.66%,女生为2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4.85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863,95%CI=1.455~2.384);而吃早餐是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包括天天吃早餐(OR=0.164,95%CI=0.058~0.464),有时吃早餐(OR=0.166,95%CI=0.058~0.478)。结论 顺义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健康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部门应加强营养和健康知识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中进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接纳的关系,为进一步对进食障碍进行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某医学院3个年级1062名在读女生进行现场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进食障碍问卷和自我接纳问卷等。结果调查中有23人(2.2%)为"体重关注者",其中1人停经3个月以上;进食障碍问卷完美主义因子得分在年级(F=4.84,P=0.008)和专业(F=5.72,P=0.003)上有较大差异;进食障碍情况和自我接纳状况相关(r=-0.55,P<0.01)。结论进食障碍会引起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共情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共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4.454,P0.001);(4)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6.726,P0.001);(5)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共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3.105,P0.001);(6)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8.647,P0.001);(7)共情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结论:大学生共情可以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广州市大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与大五人格和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551名广州市大学生的大五人格、自我控制以及问题行为进行测量。结果:1广州市大学生的内化和外化问题水平较低;2除开放性外,其余4个大五人格维度以及自我控制均与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关系(r=-0.02~0.81,P0.01);3大五人格与自我控制共同解释39.1%内化问题和31.0%外化问题的方差变异,两者既共同又独立解释内化和外化问题的方差;开放性(B=0.09,P0.01)、外向性(B=-0.10,P0.01)、宜人性(B=-0.07,P0.05)、神经质(B=0.25,P0.01)与自我控制(B=-0.05,P0.05)显著预测内化问题行为;开放性(B=0.05,P0.05)、严谨性(B=-0.08,P0.01)、宜人性(B=-0.18,P0.01)、神经质(B=0.13,P0.01)和自我控制(B=-0.06,P0.01)显著预测外化问题行为。结论:广州市大学生的问题行为总体程度较轻,大五人格特质和自我控制是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与家庭功能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测查北京两所大学共622名本科一年级女生。结果北京大一女生存在进食障碍倾向;生长在大城市的女生求瘦倾向得分明显高于生长在农村或中小城市的女生;体重关注者和非体重关注者相比,其家庭角色和情感介入两个功能更不健康。结论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较为严重,进食障碍症状及其心理因素与家庭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价值观问卷、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79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对大学生3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大学生价值取向受性别、年级、城乡来源等因素的影响,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BackgroundSelf medication is a common practice of using medicines without a medical supervision by the people themselves. Self medication is likely to happen when people feel unwell, it is worse in the population with poor helth seeking behavior.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 medication with antibiotic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Moshi, Kilimanjaro Tanzania.MethodsA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August 2019 at two Universities in Moshi, including one medical and one non medical. The study population wer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ged 18 and above, A self-fill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version 16 and association was tested using chi square.ResultsOut 374 students enrolled 187 from each University, 126 were female and 248 were male with age ranging from 19 to 35 years with mean age of 23.91 years. The prevalence of self medication with antibiotics was 57% and the most common used antibiotics was amoxicillin with prevalence of 32.08%. The common reported symptoms/diseases were headache (31.02%) followed by malaria and coughing with prevalence of 15.24% and 10.96% respectively. The commonest reasons of self medication reported to be emergency illness (38.77%) and delaying of hospital services (24.33%). The commonest effects reported among respondents which practiced self medication with antibiotics were worsening of the condition that they were suffering in (4.55%) and body rashes (2.6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lf medication practices among medical and non medical students(p = 0.676)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self medication with antibiotics was high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medical and non medical students. The most feared outcome on self medication with antibiotics is antibiotic drug resistance which leads to treatment failure along with high financial costs and increase mortality rate following microbi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了南京某高校大一到博一的大学生531名,对其进行母亲教养方式,基本共情和亲社会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母亲鼓励自主(β=0.104,P0.05)和关爱(β=0.103,P0.05)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认知共情(β=0.12,P0.01)与情感共情(β=0.096,P0.05)均可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情感共情调节母亲鼓励自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β=-0.108,P0.05)。结论:鼓励自主、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都有助于增加亲社会行为。母亲鼓励自主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受到个体情感共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