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松  黄丽娜  张国明  罗恒  曾键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6):483-485,I0001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性及图像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例(12只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10例(2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人,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RP患者OCT的视网膜断层反射像与正常反射像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变;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且有显著性差异,4~6环的潜伏期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延长。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的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试并比较正常人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正常人13例(13眼)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6例(12眼)进行检测,并将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的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各环N1、P1波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人而反应密度值均低于正常人.结论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有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张伟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2,20(6):524-526
目的 测试并比较黄斑病变患者和正常人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了解视网膜功能。方法 用美国EDI公司的VERISscience4.2系统对6例6眼特发性黄斑裂孔(IMH),5例7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5例8眼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其中3例6眼干性型,2例2眼湿性型)眼,对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反应的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进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所有黄斑病变患者1,2和3环的P1波反应密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潜伏期无明显异常。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黄斑病变患者的视功能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多焦视网膜电图一级反应的测量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多焦视网膜电图一级反应进行测量并对各种变异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 VERIS 4 .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三组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 (共 4 4例 5 0只眼 )及各种眼病病人 (共 12 5例 15 0只眼 )进行检查。结果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振幅在第一环处反应密度最高 ,随着离心度增加 ,反应密度值逐渐降低 ;潜伏期在第 3环处最短 ,向 1环处和 6环处渐增加 ;随年龄增加 ,各环各波振幅有所降低而潜伏期有所延长。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模式不同。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正常人存在年龄性影响 ,在患者存在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近视眼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方法: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Science4.2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仪对24例48眼近视患者,22例44眼正常者进行检测,分析其总体和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结果:近视患者总体和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者,潜伏期无明显改变。结论:近视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下降,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感受器功能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试并比较正常人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 4.0 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对17例20只正常眼、7例10只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干性型眼,8例 8只AMD湿性型眼和11例11只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眼进行检测。将各组老年性黄斑变性者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N1、P 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AMD湿性型各环N1、P 1 波潜伏期和AMD干性型3~6环处N1波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人。AMD湿性型在1~4环处N1波和1~6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下降,AMD干性型在1~5环处N1波和1~6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下降,IMH者在1~2环处N1、1~3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低于正常人。 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老年视网膜穿孔黄斑变性部位进行视功能的定量检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24-226)  相似文献   

7.
380例高度近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布特征,探讨高度近视眼患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方法连续收集高度近视眼患者380例(720眼)和正常对照者280例(560眼),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的RETIscan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记录一阶反应的P1波波形与数值,分析比较其5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 380例高度近视组5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P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振幅总和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值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中以1环和2环改变最为明显,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振幅均降低,潜伏期延长,以黄斑中心凹区域改变最为明显,说明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早期视网膜损害主要发生于黄斑中心凹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正常对照 眼和视网膜劈裂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用VERIS ScienceTM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9例(21只眼)正常对照者和8例 (15只眼)视网膜劈裂者进行检测,并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 G) 对其中3例 (6只眼) 视网膜劈裂者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视网膜劈裂组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平均反应密度值或潜伏期比较均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视网膜劈裂患者多焦ERG三维图皆表现为多处局部性振幅降低,中央高峰反应消失或降低,其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反应密度值的P1/N1波比值不同于全视野ERG的b/a波比值。 结论多焦ERG和全视野ERG对视网膜劈裂的诊断各有其优点。(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68-270)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正常对照眼和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用VERISScience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7例(20只眼)正常对照者和15例(19只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皆出现程度不同多焦视网膜电图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显示视网膜前膜组1~6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和1~6环的N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视力与第一环振幅无相关但与第一环的潜伏期存在相关。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用于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进行视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试并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患者和正常人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探讨CSCR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方法 应用EDI公司生产的VERIS系统对8例CSCR12只眼和14例正常人的16只眼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进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CSCR患者1环、2环的P1波反应密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CSCR患者的视功能进行定量检测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global electroretinogram,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RP患者组15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0眼进行全视野ERG,mfERG与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组全视野ERG显示b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且b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mfERG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3~5环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RP患者组OCT显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G可有效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RIS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11例(11眼)特发性黄斑裂孔,24例(25眼)视网膜脱离和15例(3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与正常年龄组相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于1~2环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PDR患者40例44眼(PDR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40眼进行mf-ERG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R患者组mf-ERG 1~5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2~5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结论:Mf-ERG可有效地评价PDR患者视网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用于近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不同部位视网膜的功能状态,并与正常人作比较,评价其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32岁的病例68例(101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23例40眼)、高度近视组(24例40眼)和正常对照组(21例21眼)。所有病例均应用德国罗兰公司的mERG仪记录各环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再比较3组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 3组N1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随离心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潜伏期在第1环最小,随离心度增加而逐渐延长。经统计学处理,高度近视组N1波和P1波各环的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及中低度近视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低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N1波和P1波各环的振幅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N1波P1波第1环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及中低度近视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mERG各环振幅密度较正常眼下降,1环潜伏期较正常眼延长;中低度近视眼与正常眼振幅密度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The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in age-related maculopathie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in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opathies, 17 eyes of control subjects, 9 eyes of wet-form ARMD, 8 eyes of dry-form ARMD and 14 eyes of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were tested with VERIS SciencesTM 4.0. The latencies and average response densities of 6 ring retinal regions in control ey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RMD and macular hole. The amplitude depression and latency prolongation were found in age-related maculopathies. The changes of multifocal ERG were dramatic in wet-form ARMD and moderate in dry-form ARMD and IMH, which were correspond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seas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can be used to quantity the visual function in age-related maculopath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和Stargardt’s病多焦视网膜电图潜伏期的差异。方法:用VerisⅣ系统记录分析4例视锥细胞营养不良、4例Stargardt’s病和17例正常对照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将两组患者的结果分别与其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在1~6环均有显著性下降。两组患者的反应密度在视野中央呈较明显下降,随离心度增加反应密度逐渐趋近正常对照范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组的潜伏期在1~3环和5~6环比正常对照组延长,但只有5~6环的数据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Stargardt’s病组的潜伏期在视野中央比正常对照组延长,但只有3~4环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较大离心度的视野部位,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组的潜伏期比Stargardt’s病组的潜伏期长,因此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潜伏期有可能作为鉴别这两种黄传性暇底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