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大鼠子宫异位症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可以在大鼠不同部位同时生长,体积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种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93%-100%),且种植物组织形态相似。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但皮下种植更简单,更直观,可减小损伤,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窗口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构建 EMs大鼠内膜窗口期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 SD 大鼠22只,通过手术将 SD 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移植至同侧腹壁及对侧子宫系膜上,建立诱发型 EMs 大鼠动物模型。术后4周随机选取2只大鼠解剖观察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后,将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观察阴栓,妊娠第5天剖腹观察20只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存活情况,并对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20只妊娠第5天大鼠均有明显的异位病灶,在腹壁及系膜上均呈小包块样生长,且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光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EMs 大鼠造模成功;所有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均见阴栓,妊娠第5天大鼠非手术侧子宫腔内不同程度积液,在位及异位内膜均处于分泌期。结论通过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成功建立了 EMs 大鼠模型;EMs 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处于胚胎着床窗口期,为研究 EMs 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及实验方法。方法 手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观察形态学改变,配合子宫内膜抗体及雌二醇、孕酮水平的检测。结果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组中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均较假手术组及丹那些组为高(P<0.01)。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异位于宫的内膜腺体中腺腔扩大,腺上皮呈柱状或立方形。丹那些治疗组的异位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结论 手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成功率高,为寻找治疗异位症的新药提供了药效学研究的模型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由于借助人体研究的局限性,目前,多利用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就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病理观察及其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3周、第5周、第7周和第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建模率为65%;生长良好的囊肿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同一时间内子宫收带处病病理模型,是子宫内膜异位病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此种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同种异体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24只Wistar雌性大鼠行异体子宫组织移植手术,30只行自体子宫组织移植手术.结果 Wistar大鼠造模12周后,异体移植成模率83.3%,与自体移植成模率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自体模型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功能活跃,有类似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和生理特征;且造模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敏感性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C3、C4、IgG升高,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A没有明显变化;异体移植模型IgG比自体移植模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Wistar大鼠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可以成功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自体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比较不同移植部位的建模效果.方法 取40只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移植于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上,术后28 d手术取出移植物,测量移植物的体积和质量,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比较不同部位的成模率.结果 卵巢部位移植物体积和质量大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而宫骶韧带及腹壁部位的移植物体积及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部位的成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移植物组织病理学相似.结论 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3个部位的自体子宫移植均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病理改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似,但卵巢部位建模效果最佳,更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发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与移植法建立的模型对比,探讨开放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判定指标及建模成功率.方法 开腹取同一只大鼠的子宫,左侧宫腔采用开放法将子宫内膜与骶韧带或大网膜贴近建模,右侧采用移植法将1.0 cm的子宫内膜移植于侧腹膜上建模,1个月后二次开腹判定建模的情况,免疫组化测定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Lewis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的Lewis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取Lewis大鼠 4 0只 ,分 3组 ,Ⅰ组 :用手术移植的方法把自体子宫组织块移植到腹膜、肠系膜上 ;Ⅱ组 :分别把子宫角近侧端和远侧端的子宫组织块移植于腹膜上 ;Ⅲ组 :移植同样大小的脂肪组织于腹膜 ,于术后 4、8周 ,再次开腹 ,观察存活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腹膜和肠系膜病灶的面积和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移植远侧端的异位病灶的面积和成活率大于移植近侧端的异位病灶的面积和成活率 (P <0 0 5 ) ,移植物外观呈囊状 ,表面有血管 ,镜下见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腺体 ,类似于正常的内膜 ,但间质细胞层较薄 ,腺体减少。结论 该模型生长快 ,成功率高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D、Wstar大鼠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10只SD、30只Wistar雌性大鼠行自体子宫组织子宫直肠凹移植手术。结果 SD大鼠成模率80.0%,Wstar大鼠成模率76.7%;SD大鼠手术死亡率(10.0%)比Wstar大鼠死亡率(23.3%)低(P0.05);Wistar大鼠在成活的动物中可达到100%的成模,且形成的移植物体积较SD大鼠大(P0.05)。结论应用SD和Wistar大鼠采用子宫直肠凹种植子宫内膜均可成功地建立深部浸润内异症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种急性应激反应动物模型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建立相对适宜的急性应激反应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Ⅰ)、断尾组(Ⅱ)、烧伤组(Ⅲ)和截肢组(Ⅳ),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处理,断尾组在靠近尾端的尾干处(即S3和S4脊髓神经之间)横切,烧伤组制成30%体表面积III度烫伤模型,截肢组以左下肢截肢作为严重创伤应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组相比,Ⅱ、Ⅲ、Ⅳ组ACTH、CORT水平均升高(P0.05),c-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Ⅲ组相比,Ⅱ、Ⅳ组ACTH、CORT水平、c-fos蛋白表达较高(P0.05);但II组与IV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低位尾干切断制作急性应激反应模型,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致伤程度较一致、应激效果明显等特点,能够较客观地反映人类遭遇突发事故时的应激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急性应激反应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两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与免疫复合法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复合法(Ⅰ组)、TNBS/乙醇(Ⅱ组)、乙醇对照(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Ⅳ组).Ⅰ组先间隔2周给予兔肠黏膜制备的抗原乳化液(含抗原8 mg)免疫2次.4组均于禁食24h后用0.65ml不同液体灌肠:Ⅰ、Ⅱ组均为100mg TNBS/kg 50%~醇;Ⅲ组为50%乙醇;Ⅳ组为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21d,第8周、12周处死大鼠,观察大体病灶及光镜下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Ⅰ、Ⅱ组均出现糜烂、溃疡等典型UC结肠病变,Ⅰ组还伴有末段回肠病变;Ⅰ组的病变可维持8周,Ⅱ组病变3周后趋向愈合.Ⅲ组病变仅黏膜充血水肿和少量糜烂或浅表溃疡,第21d痊愈.Ⅳ组未见组织损伤.结论:免疫复合法重复性好,病变更类似人UC,持续时间长,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脑缺血方式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合适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探寻疾病的发生以及防治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CCA)永久性结扎法、双侧椎动脉(VA)电凝并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法、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并全身低血压3种不同的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处理大鼠,并于术后15d、30d、60d、90d4个不同时间点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检测结果,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脑缺血30d以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双侧VA电凝并双侧CCA反复夹闭法和双侧CCA反复夹闭并全身低血压制作的模型组最差[术后30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9.23±5.39)s,(30.03±8.84)s;综合得分:(766.20±173.55)分,(610.20±73.81)分];脑缺血30~60d,以双侧CCA永久性结扎法和双侧VA电凝合并双侧CCA反复夹闭法制作的模型组最差[术后60d,逃避潜伏期为:(18.56±4.15)s,(20.61±4.87)s,综合得分:(449.4±95.45)分,(437.4±80.22)分];60d以上,以双侧CCA永久性结扎法制作的模型组成绩最差[术后90d该组的逃避潜伏期:(16.63±3.00)s;综合得分:(410.8±92.37)分]。结论不同脑缺血方式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和不同的缺血时间密切相关,适合于不同病因诱发的脑缺血梗死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高热大鼠降温处理过程中发生寒颤的体温阈值,构建不同程度寒颤大鼠模型。方法使用20%干酵母混悬液将体重为(200±20)g、基础体温为36.8℃~38.3℃的雄性SD大鼠致热,选取致热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使用10、20、40 m L冰袋对高热大鼠施行颈部和腋下探索性降温处理30 min,对照组不进行降温。观察大鼠寒颤的表现、监测大鼠发生寒颤的肛温阈值。结果高热大鼠在降温处理30 min内,对照组和10 m L冰袋组大鼠身体任一部位均未发生寒颤;20 m L冰袋组大鼠发生轻度寒颤,表现为竖毛,头、颈部颤抖,伴或不伴上肢颤抖,发生轻度寒颤的平均肛温阈值为37.25℃,轻度寒颤发生率为100%;40 m L冰袋组大鼠发生重度寒颤,表现为竖毛,头、颈部、四肢和躯干均剧烈颤抖,尾巴肌张力增强,发生重度寒颤的平均肛温阈值为37.07℃,重度寒颤发生率为90%。结论对高热大鼠进行冰袋降温干预可以构建出较为理想的无寒颤、轻度寒颤、重度寒颤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大鼠单纯胰腺移植(PTA)的不同手术方法.方法近交系SD大鼠为供受体,根据胰外分泌系统的不同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NDC组,n=10)、糖尿病大鼠对照组(DC组,n=10)、胰肠重建式(E-D组,n=22)和胰膀胱重建式(B-D组,n=22),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绊(含腹腔动脉及脾动脉)及门静脉绊(含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死亡时间及原因,并于术前和术后1、3、7、14、30天监测受体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结果两组手术难度上无差异;E-D组除11例(50%)于1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均成活1月以上;并发症主要为胰漏及继发性胰腺炎(7例,31.8%);B-D组除12例(54.5%)于1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均成活1月以上;并发症主要为尿路并发症(7例,31.8%);成功的胰腺移植后第1天血糖即下降,饮水、食量、尿量均减少,第7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成功的E-D和B-D重建式PTA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如何防治术后并发症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大鼠子宫角安置瘘管导管的可行性。方法对大鼠进行麻醉后,在近子宫体端子宫角放置瘘管导管,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妊娠功能的研究。结果大鼠子宫内膜厚度瘘管模型组内瘘管留置侧子宫角(497.68±81.64)μm与对照组(537.90±77.29)μm和瘘管模型组内对侧子宫角(503.56±76.34)μ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大鼠胚胎植入数量瘘管模型组(9.67±1.95)个与对照组(12.15±2.06)个相比显著减少(P0.05);瘘管模型组内瘘管侧子宫角(5.83±3.54)个与对侧子宫角(6.17±3.67)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子宫角瘘管导管模型对大鼠子宫组织结构影响较小,能够满足向子宫腔内长期注射病原微生物或者化学药物等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行两种大鼠机械性痛觉敏感性测量方法、两种冷刺激缩足反应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检测机械和冷热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对不同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相比50%缩足阈明显降低(P<0.05)、出现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P<0.05)、冷刺激诱发的缩足次数增多(P<0.05),两组大鼠对热痛刺激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与临床患者症状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Von Frey纤维丝刺激检测中4 g和15 g方法可更好的模拟临床患者的痛觉过敏、超敏反应;up-down法客观量化的反应出大鼠缩足阈值下降的程度。冷温度刺激中,丙酮喷洒法可较直观的观察大鼠受到冷刺激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指标。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移植于大鼠肠系膜间,术后1、3、5、7、14、21、28 d分别随机抽取8只大鼠开腹观察病灶生长情况,采用美国生殖学会粘连分级(AFS)分级、Haber粘连评分两种方法同时对盆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同时采取各组病灶及周围粘连腹膜组织行HE染色;术后5、7、14、21、28 d组分别采取病灶周围粘连组织,对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两种粘连评分方法均显示造模后5 d已形成典型的盆腔粘连;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相比,造模5 d后各模型组大鼠盆腔粘连腹膜组织中t PA含量极度降低(P0.01),造模28 d后t PA含量有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结论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系膜间建立EMs盆腔粘连模型,造模术后5 d即为成熟模型,t PA与EMs盆腔粘连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费时短的大鼠盲襻综合征(BLS)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只,不行任何干预;实验组28只,行空肠造襻手术。检测体重、肠液菌落数、血常规和血生化。结果:实验组术后7天盲襻细菌菌落数>105个/m l,14天体重增长停滞,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28天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为(144.8±9.4)g/Lvs(155.0±5.1)g/L,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为(77.9±5.7)flvs(57.6±1.6)fl,P<0.01;血清总蛋白下降,为(42.9±7.3)g/Lvs(60.7±7.6)g/L,P<0.01;清蛋白下降,为(26.8±4.4)g/Lvs(35.6±2.5)g/L,P<0.05。血钙、钠、钾、氯离子浓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该模型是一种成功的大鼠BLS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