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南  何军  钱献  徐晶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6):615-616,621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血液传染病检测情况,以确定无偿献血的招募对象。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我站献血的45325名无偿献血者.采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任一项目呈反应性,则判定该血液为不合格,并对检测结果根据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段中18~30岁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最低:职业中学生、医务人员、军人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结论选择献血者过程应该严格质量控制。军人、学生、医务人员和多次献血者是低危安全人群,可以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HCV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8年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抗-HCV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共239 865例,抗-HCV阳性例数为516例。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组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组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在献血招募时,仍需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传教育,从低危献血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不断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3.
何佳燕  刘东  杨玉峰  李曦  马妮  李小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67-1071,1075
目的分析玉溪市2014-2018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以及二者的关联,为无偿献血招募、临床输血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14-2018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χ2检验分析。结果玉溪市2014-2018年无偿献血共计98690人次,献血人次以年均5.64%的比例逐年增长。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结构为:农民和学生(33.39%)、初中和大专(含)以上学历人群(67.71%)、18~35岁人群(42.55%)、男性人群(54.65%);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总不合格率分别为1.83%、0.42%、0.32%、0.27%、0.22%。血液总不合格率在不同的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较低的主要人群结构为:医务人员和学生均<2.40%、大专和本科学历人群均<2.85%、18~25岁人群<2.43%、女性人群<1.97%。结论玉溪市中心血站采用的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地宣传招募采集到的人群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比较高,但仍需从科学化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标准化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和ALT筛查(尤其是男性人群),以及增加抗-TP的确认试验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分析萍乡地区抗-HIV阳性献血人群,旨在制订控制经献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措施.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07至2011年64499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初筛,初筛阳性者由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后由萍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WB法确证结果,对抗-HIV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 64499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69例,WB法确证阳性13例,其中未知自身感染献血者12名,已知自身感染献血者1名;流行病学调查男男同性恋传播1名,异性性传播12名.结论 规范无偿献血征询,建立一支长期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水平,有效防止抗-HIV阳性人群经献血造成的血液安全风险,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血站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献血总人数83199例,检测不合格总数2667例,平均不合格率3.2%,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在政府支持与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莆田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特征及感染途径。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88319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检测,对抗-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送市疾病控制中心用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88 319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确认8例抗-HIV阳性,感染率为0.009%。男性高于女性;感染年龄集中在20~25岁;2次以上献血者6名,最多已11次参加无偿献血;性传播7例;籍贯中本地7例,职业中职员4例。结论对多次献血者也应认真做好献血前咨询、体检,引入法制意识,尽量筛掉高危人群献血,降低血液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亲友互助献血与军队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指标的差异.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上对3 104例亲友互助献血者、5 889例军队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初检和确认检测,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亲友互助献血组ALT、HBsAg、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5项指标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军队无偿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有检测项目亲友互助献血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军队无偿献血组,部队官兵属于血源性传染病的低危人群,亲友互助献血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感染状况.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为8.0%,ALT不合格率最高(4.70%),其他依次为抗-HCV(1.31%)、抗-TP(1.03%)、HBsAg(0.64%)、抗-HIV(0.37%).结论 血站应尽量采集低危人群血液,提高血液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有效避免受血者罹患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萍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萍乡地区6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69%,其中HBsAg阳性为1.22%、抗-HCV阳性为0.51%、抗-HIV阳性为0.11%、梅毒阳性为1.06%、ALT升高为1.8%,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快速筛查可以降低血液检测报废率,有利于节约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与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晋中市十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检测结果,了解晋中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指标流行情况和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晋中市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TP、抗-HIV进行检测,统计每年各项感染因子阳性数,并计算出阳性率.结果:晋中市2004年-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HBsAg、抗-HCV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感染因子抗-TP检测阳性率和抗-HIV(WB法确认)阳性数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大力度做好无偿献血经血传播疾病宣传工作,并对呈上升趋势的血液感染因子进行献血前筛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病不合格结果情况及ALT不合格献血者ALT检测值区间分布情况。结果120817人次无偿献血人群中检测出455人次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0.38%,且不同年份间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人群特征:男性高于女性;在25~<35岁年龄段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以工人最高,医生最低;在第1季度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及献血次数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人次ALT不合格献血者以单项ALT不合格为主,占99.34%,有1人次ALT合并抗-HCV不合格,2人次ALT合并TP不合格。ALT不合格献血者ALT以分布在50~60 U/L区间人次最多,占80.00%。结论渭南地区献血者人群ALT不合格以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引起的ALT低程度升高为主,针对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对宣传招募、征询采集、ALT检测过程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实验室ALT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站运营成本,稳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性指标的分析,以加强针对性招募,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更好地保护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心健康。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跟检测结果的关系,以及献血次数、不同试剂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从大到小为4.43%,不合格率依次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清总蛋白、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不合格率以25~46岁人群为主;献血次越多其不合格率越低。结论应加强对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保留与归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保留与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及ELISA(-)/NAT(+)的献血者标本,经确认为阴性者,血液淘汰,献血资格保留。屏蔽6个月以上的献血者可在省内任一家血站提出归队申请,经常规检测及江苏省血液中心复检合格后允许其归队。用χ2检验比较保留、归队后再献血的不合格率与普通献血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单ELISA试剂(+)/NAT(-)标本1 615例,经确认阳性67例,不确定42例,阴性1 506例;ELISA(-)/NAT(+)标本831份,经确认阳性809例,阴性22例。共1 528例确认为阴性,保留献血资格。经保留的献血者中,89例再次献血,79例血液检测合格,不合格率11.24%,与普通献血者不合格率(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全省共596例提出归队申请,218例被归队血站方淘汰,在余下的378份送检江苏省血液中心的标本中,有359份合格,符合归队条件。其中有332例在归队后献血,血液检测均合格。结论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合理可行,但献血者保留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丙转氨酶的快速检测对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初筛的意义.方法 采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同时用生化分析仪复查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 500例献血者中,初筛组(5 000例)采血后谷丙转氨酶复检阳性率为0.1%,未初筛组(2 500例)复检阳性率4.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同时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22例标本,将其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采用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可大大降低采血后谷丙转氨酶的不合格率,且节约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随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原因,探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 2008~2009年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指标总不合格率为3.50%,不合格率依次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0.95%)、梅毒(0.4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3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0.11%)。两年不合格率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建立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检测水平,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不合格结果,为提高血液筛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共358080例为谳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洛的献血者衄蘅斯引伪啼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5周岁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最低;NAT筛查共检出265例HBVDNA阳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为0.081%(265/327761)。结论制定适合的ALT初筛阈值,招募低危献血者,开展NAT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值及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对献血员进行ALT检测这一最受争议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调查资料.方法 用EpiDate软件建立河北省邯郸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等检测情况及相关ALT检测值的数据库,共10 844例,通过相关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ALT检测值除不同性别、检测结果(阴性或阳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不同层次献血人群其他项目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不合格率除不同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不同层次献血人群其他项目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检测值和不合格率在不同献血人群中的分布比较,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情况避免因单项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避免浪费血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现状。方法采用ELISA检测血液中的HPV B19IgG和IgM抗体,并用PCR检测抗体阳性标本HPV B19DNA。结果 36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HPV B19IgG阳性92例,阳性率为25.00%;检出HPV B19IgM阳性2例,阳性率为0.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例抗体阳性标本中,检测HPV B19DNA阳性4例,阳性率为4.26%。结论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较高的HPV B19既往感染率,急、慢性感染率较低,慢性感染者HPV B19病毒载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率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选择141 745人次的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对其中1 051例非一针采血成功的献血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原因.结果 非一针采血成功者中,因献血不良反应而终止采血的占大多数,比率为75.17%(790/1 051);18~25岁、26~40岁献血年龄组与41~55岁年龄组比较、首次献血与再次献血组比较、不同献血环境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此外,与采血者的工作经验与技术也有相关性.结论 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提高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应加大宣传的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年轻人和首次献血者更为重要),改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