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2008~2009年来周口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查体的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尿铅含量测定。结果 202名铅作业工人中38例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43~0.57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49例尿铅≥0.58μmol/L,达到铅中毒水平。从事铅作业人员主要是20~40岁的青壮年。同时,铅作业工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结论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暴露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方法选择75例某铅冶炼厂熔炼车间接触铅烟、铅尘作业工人为接触组,50例该厂不接触铅的行政及销售人员为对照组,测定2组人员尿铅含量、8项血细胞参数指标和血清SOD活力,比较2组的差异;同时对作业工人接触铅烟、铅尘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尿铅含量为(0.058±0.092)mg/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活力为(109.80±26.35)U/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职业性铅暴露可使体内铅负荷增加,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和血清SOD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田华 《临床医学》2008,28(4):73-74
目的 评价环境铅对交通警察健康影响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城市外勤交通警察126人,测定其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调查其健康状况及环境铅对其健康影响;测定血铅、尿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蛋白,并与对照组(无铅接触史125名)进行比较.结果 交通警察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并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交通警察组自诉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减退及多汗症状百分比、血铅、尿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患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铅与外勤年限呈正相关(r=0.4539,P<0.001),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4986,P<0.001).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环境铅明显影响交通警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收集481名铅作业工人晨尿,按照WS/T17—1996方法进行尿铅检测。参照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尿铅〉10.07mg/L为超标(即观察对象限值),比较不同车间、性别的尿铅超标率差异。[结果]481名铅作业工人尿铅均数为(0.077±0.099)mg/L,超标人数92人,超标率为19.13%。外销组、成品车间的工人尿铅超标率分别为6.78%、23.14%,其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男女工人尿铅超标率分别为21.00%和14.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结论]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超标明显,男性工人尿铅超标率高于女性。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杏,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国家最高容许铅浓度范围内作业长期接触铅时,是否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的:调查分析低浓度铅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设计:以低浓度铅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的检验.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职业病科及电生理科.对象:以2000-09/2002-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职业病科职业健康体检的铅作业工人和同地科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106例.接触组为热处理工人66人,对照组为同期同地科室人员40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血铅、血锌原卟啉、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②各项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06人,对照组40人,接触组66人,接触组中工龄>10年34例,<10年32例.①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中正中神经比对照组加快[(50.11±4.76),(47.59±4.86)m/s,P<0.05],尺神经比对照组加快[(63.11±2.58),(61.83±3.03)m/s,P<0.05].②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铅高于<10年工人[(0.568±0.28),(0.425±0.31)μmol/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游离原卟啉高于<10年工人[(2.24±0.32),(2.09±0.27)μmol/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尿铅高于<10年工人[(0.087±0.008),(0.083±0.007)mg/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锌原卟啉为(1.42±0.33)μmol/L,高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1.25±0.35)μmol/L,P<0.05]及对照组[(1.22±0.44)μmol/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红蛋白为(12.26±4.5)g/L,低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14.55±4.81)μmol/L,P<0.05]及对照组[(14.88±4.30)μmol/L,P<0.05].③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异常1例,异常率3%(1/32),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4例,异常率12%(4/34).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有生物指标超过正常范围1例,异常率3%(1/32),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5例,异常率15%(5/34).工龄>10年工人神经传导速度、生物指标异常率较工龄<10年工人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1,5.3倍.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不仅能使生物学指标有改变,同时会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以下肢感觉神经、上肢运动神经潜伏期较先受累.工龄大于10年的铅作业工人已存在周围神经病损.由于神经系统再生能力差,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是预示神经损害的早期变化,可以此做为预防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国家最高容许铅浓度范围内作业长期接触铅时,是否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的:调查分析低浓度铅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设计:以低浓度铅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的检验。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职业病科及电生理科。对象:以2000-09/2002-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职业病科职业健康体检的铅作业工人和同地科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106例。接触组为热处理工人66人,对照组为同期同地科室人员40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血铅、血锌原卟啉、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②各项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06人,对照组40人,接触组66人,接触组中工龄〉10年34例,〈10年32例。①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中正中神经比对照组加快[(50.1&;#177;4.76),(47.59&;#177;4.86)m/s,P〈0.05],尺神经比对照组加快[(63.11&;#177;2.58),(61.83&;#177;3.03)m/s,P〈0.05]。②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铅高于〈10年工人[(0568&;#177;028),(0.425&;#177;0.31)μmol/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游离原卟啉高于〈10年工人[(2.24&;#177;0.32),(2.09&;#177;0.27)μmol/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尿铅高于〈10年工人[(0.087&;#177;0.008),(0.083&;#177;0.007)mg/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锌原卟啉为(1.42&;#177;0.33)μxmol/L,高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1.25&;#177;0.35)μxmol/L,P〈0.05]及对照组[(1.22&;#177;0.44)μmol/L,P〈0.05]。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红蛋白为(12.26&;#177;4.5)g/L,低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14.55&;#177;4.81)μxmol/L,P〈0.051及对照组[(14.88&;#177;4.30)μxmol/L,P〈0.051。⑧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异常1例,异常率3%(1/32),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4例,异常率12%(4/34)。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有生物指标超过正常范围1例,异常率3%(1/32),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5例,异常率15%(5/34)。工龄〉10年工人神经传导速度、生物指标异常率较工龄〈10年工人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1,5.3倍。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不仅能使牛物学指标有改变,同时会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以下肢感觉神经、上肢运动神经潜伏期较先受累。工龄大于10年的铅作业工人已存在周围神经病损。由于神经系统再生能力差,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是预示神经损害的早期变化,可以此做为预防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国家最高容许铅浓度范围内作业长期接触铅时,是否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的:调查分析低浓度铅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设计:以低浓度铅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的检验。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职业病科及电生理科。对象:以2000-09/2002-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职业病科职业健康体检的铅作业工人和同地科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106例。接触组为热处理工人66人,对照组为同期同地科室人员40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生物学指标血铅、血锌原卟啉、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②各项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06人,对照组40人,接触组66人,接触组中工龄>10年34例,<10年32例。①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中正中神经比对照组加快犤(50.11±4.76),(47.59±4.86)m/s,P<0.05犦,尺神经比对照组加快犤(63.11±2.58),(61.83±3.03)m/s,P<0.05犦。②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铅高于<10年工人犤(0.568±0.28),(0.425±0.31)μmol/L,P<0.05犦,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游离原卟啉高于<10年工人犤(2.24±0.32),(2.09±0.27)μmol/L,P<0.05犦,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尿铅高于<10年工人犤(0.087±0.008),(0.083±0.007)mg/L,P<0.05犦。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锌原卟啉为(1.42±0.33)μmol/L,高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犤(1.25±0.35)μmol/L,P<0.05犦及对照组犤(1.22±0.44)μmol/L,P<0.05犦。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血红蛋白为(12.26±4.5)g/L,低于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犤(14.55±4.81)μmol/L,P<0.05犦及对照组犤(14.88±4.30)μmol/L,P<0.05犦。③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异常1例,异常率3%(1/32),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4例,异常率12%(4/34)。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有生物指标超过正常范围1例,异常率3%(1/32),接触组工龄>10年工人5例,异常率15%(5/34)。工龄>10年工人神经传导速度、生物指标异常率较工龄<10年工人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1,5.3倍。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不仅能使生物学指标有改变,同时会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以下肢感觉神经、上肢运动神经潜伏期较先受累。工龄大于10年的铅作业工人已存在周围神经病损。由于神经系统再生能力差,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是预示神经损害的早期变化,可以此做为预防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慢性铅接触者中发现早期肾损害指标。方法对62例血铅增高的慢性铅接触工人按工龄分组,并测定尿N乙酰B 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溶菌酶(Lys)、尿β2微球蛋白(β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同时按是否单纯NAG增高分组,说明NAG在其中的意义。结果铅接触工龄1年以上者,NAG即有明显增高,单纯NAG增高组血铅水平明显低于非单纯NAG增高组。结论尿NAG是铅所致肾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鲍蓓  吴一行 《检验医学》2005,20(4):347-348
目的 在慢性铅接触者中发现早期肾损害指标。方法 对62例血铅增高的慢性铅接触工人按工龄分组,并测定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溶菌酶(Lys)、尿β微球蛋白(β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同时按是否单纯NAG增高分组,说明NAG在其中的意义。结果 铅接触工龄1年以上者,NAG即有明显增高,单纯NAG增高组血铅水平明显低于非单纯NAG增高组。结论 尿NAG是铅所致肾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免法测定铅作业工人尿液β-微球蛋白(β-MG)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这提示尿β-MG可作为铅性肾损害较灵敏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改变与接铅作业人员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187例接铅作业人员及110例健康对照者清晨尿液,分别作尿铅、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测定。结果 110例健康对照:尿mAlb为(20.6±3.2)μg/mg、尿NAG为(10.1±1.0)U/L、尿γ-GGT为(35±4.07)U/L。187例接铅作业人员中,41例尿铅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即尿铅阳性组;146例尿铅水平在正常参考值以内,即尿铅阴性组。尿铅阳性组:尿mAlb为(26.3±4.31)μg/mg、尿NAG为(12.25±1.3)U/L、尿γ-GGT为(61.0±6.82)U/L;尿铅阴性组:尿mAlb为(25.8±4.2)μg/mg、尿NAG为(12.0±1.1)U/L、尿γ-GGT为(60.0±6.5)U/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铅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存在早期肾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清蛋白(mALB)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50例健康人及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冠心病患者和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mALB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 3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9.01±4.36 mg/L、尿mALB 236.8±42.1 mg/mmol·Cr;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4.01±1.82 mg/L、尿mALB 78.2±16.8 mg/mmol·Cr;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浓度3.98±1.89 mg/L、尿mALB 102.9±22.9 mg/mmol·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 0.99±0.79 mg/L、尿mALB 16.5±6.2 mg/mmol·Cr(P<0.01).hs-CRP与TG呈正相关(r=0.398,P<0.05),与HDL-C成负相关(r=-0.302,P<0.05).mALB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357,P<0.05),与HDL-C成负相关(r=-0.338,P<0.05).hs-CRP与mALB呈正相关(r=0.351,P<0.05).结论 hs-CRP、mALB的测定可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与TG和HDL-C联合动态观察,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冶炼中铅冶炼行业居多,暴露于铅的人数较多,据报道全国职业性铅中毒患病率维持在10%以上。有文献报道,广西铅冶炼行业,尿铅超标率达15%以上,血铅超标率在12%以上。由于机体铅超标人数较多,脱离岗位住院排铅影响生产,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对广西三家较大私营铅冶炼厂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铅作业工人铅异常者在厂矿社区进行驱铅排毒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易钢  徐溢 《临床检验杂志》2003,21(Z1):73-75
目的建立在最佳条件下利用KMnO4-Luminol发光体系的发光反应的后续发光定量测定微量铅的方法.方法研究KMnO4-Luminol发光体系的发光反应历程.实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测定尿中铅含量.结果方法的检出限达到0.01μg/ml,检测的线性范围在5.0×10-4~1.0×10-7mol/L.结论干扰试验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铅超标的铅作业工人群体在厂矿企业内驱铅治疗过程中进行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8例因体内铅超标而驱铅治疗的作业工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驱铅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掌握铅中毒防治知识、良好的卫生习惯、平稳的心态,在企业内医疗场所配合驱铅治疗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企业内医疗场所驱铅治疗的铅作业工人,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应用,能有效地改善铅作业工人铅中毒防治知识的掌握,改变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在最佳条件下利用KMnO4 Luminol发光体系的发光反应的后续发光定量测定微量铅的方法。方法 研究KMnO4 Luminol发光体系的发光反应历程。实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测定尿中铅含量。结果 方法的检出限达到 0 .0 1μg/ml,检测的线性范围在 5 .0× 10 4~ 1.0× 10 7mol/L。结论 干扰试验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以往大量研究都是以生产时一次性脐血铅的浓度来进行研究的,但生产时一次性脐血铅的浓度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在整个妊娠期间铅对胎儿神经系统的累积损伤.胎粪中的铅主要来源于胎儿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新生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胎儿吞咽下的羊水、皮脂,是从妊娠一开始直至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排出,它反映的是整个妊娠过程中铅在新生儿胃肠道中的蓄积量.目的探讨在宫内低水平铅暴露状态下,比较新生儿脐血铅含量及胎粪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性.设计以脐血铅和胎粪铅含量作为新生儿宫内铅暴露的指标,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作为效应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评价其相关关系.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病流行病学实验室,武汉第一冶金建筑总公司职工医院.对象选择武汉市新型工业区的青山区第一冶金建筑总公司职工医院妇产科1999-01/10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103例作为观察对象.家属同意参加课题研究并填写问卷调查,提供新生儿胎粪,按时进行新生儿测试.方法①样本的采集及测定采取脐血5 mL,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收集出生24 h内的胎便,干重5~10 g,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脐血铅与胎粪铅的含量.②分组以脐血铅0.483 μmol/L为分界值,将新生儿分成高铅组与低铅组.以127.78 mg/kg作为胎粪铅的分界点,并将观察对象分为高铅组与低铅组.③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检查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检查法,于分娩第3天进行检查.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产妇进行调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新生儿脐血与胎粪中铅含量.②不同浓度脐血铅和胎粪铅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结果103例新生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脐血高铅组与低铅组仅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总评分、生物视听定向反应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脐血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总评分、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非生物视定向反应、生物视听定向反应之间不存在等级相关关系.②胎粪高铅组与低铅组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总评分、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非生物视定向反应、生物视听定向反应4项评分上,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0.01).胎粪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总评分、非生物视定向反应、生物视听定向反应3项神经评分有明确的等级负相关关系.结论胎粪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更为密切,胎粪铅含量可作为妊娠期胎儿体内铅蓄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建立孕期染铅模型检测出生后SD仔鼠肾功能的改变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的改变,阐明孕期铅暴露对SD仔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孕鼠通过饮用50 mg/L,100 mg/L醋酸铅(PbC4H6O4&#183;3H2O)的方法建立模型.仔鼠出生后6周检测血液中肌酐(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肾组织形态及Claudin-2的改变,探讨孕期铅暴露对SD仔鼠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血铅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仔鼠血铅水平(146.28±15.10 μg/L)与高剂量组仔鼠血铅水平(188.03±18.58μ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P<0.01),且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染铅SD仔鼠血肌酐(9.31±1.98 μmol/L,F=5.89,P<0.01),尿素氮(89.73±14.45 mmol/L,F=5.01,P<0.01)和CYS-C(0.37±0.04mg/L,F=6.96,P<0.01)水平升高,病理结果显示:染铅组仔鼠肾小球轻度肿大,伴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形、坏死,部分管腔内有管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染铅组仔鼠Claudin-2表达下降,连续性被破坏.结论 孕期铅暴露能引起生长发育期大鼠的肾功能不全,并且铅暴露可以降低肾小管Claudin-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是否具有排铅解毒的作用.方法[1]实验于2004-10/12在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科完成.选用SPF级Wistar纯种雄性大白鼠55只.将检疫合格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5组牛磺酸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纯牛磺酸计),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1只.[2]实验开始后,模型对照组、受试样品各剂量组每天饮用1g/L醋酸铅水溶液造模的同时,牛磺酸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灌胃给予纯牛磺酸0.07,0.14,0.21 mg/kg,1次/d,连续30 d;空白对照组不造成高铅模型,灌胃蒸馏水,灌胃量为10 mL/kg,1次/d,连续30 d.于末次给予受试药品24 h后.采用瞬间高压直流电550 V将大鼠电昏后处死,取血,取肝脏和股骨称重后进行湿式消化,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含量.[3]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白鼠5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血铅水平牛磺酸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2.49±0.31),(2.54±0.27),(2.40±0.29),(3.45±0.88)μg/L,P<0.01];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38±0.18)μg/L,<0.01].[2]肝组织铅含量牛磺酸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1.73±0.64),(1.51±0.16),(1.45±0.63),(2.40±0.43)μg/g,P<0.01];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45±0.10)μg/g,P<0.01].股骨组织铅含量牛磺酸高、中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86±1.20),(3.54±0.88),(5.00±1.34)μg/g,P<0.01];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12±0.05)μg/g,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具有促进血铅排出,降低肝组织、股骨内铅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铅中毒对接触铅作业工人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依据。2007-2010年通过对大批职业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晨尿标本的检测,从中选择血、尿铅等指标超标并需要驱铅治疗者70人中作为观察组,无铅接触的正常健康作业工人60人中作为对照组,并对这2组人员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70人CD3+CD4+降低者占47.1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者占71.43%,其中比值倒置者占41.42%;对照组60人CD3+CD4+降低者占13.33%,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者占25%。观察组血铅浓度(4.63±1.27)μmol/L,CD4+/CD8+比值1.20±0.50,对照组血铅浓度(0.72±0.35)μmol/L,CD4+/CD8+比值1.75±0.62。结论:职业性血铅超标者发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较正常者明显增加,提示铅可以抑制人体细胞免疫功能。随着职业者血铅浓度的增高,T细胞亚群异常者增加,显示血铅浓度与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