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0%),BC混合型51例(31.9%),未分型7例(4.4%),未发现A、D、E、F型。不同基因型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C混合型,感染的HBV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型研究进展,分析了基因亚型和嵌合基因型的基因特征,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乙型肝炎研究的热点,目前分为A-H8个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病毒复制与清除、抗病毒治疗疗效及疾病进展、预后评估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云  赵连三 《西部医学》2005,17(4):389-391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并构建表达HBsAg 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BsAg ScFv,转染PA317细胞,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成功筛选出HBsAg ScFv,PCR扩增出750bp的全基因,构建HBsAg 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 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上清感染2.2.15细胞后第3、5、7、14天,HBsAg,HBeAg逐渐下降,到第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HBsAg 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对HBV-DNA阳性的215例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以C型为主,共159例占74.0%,B型51例占23.7%,及B+C型5例占2.3%,未检出A、D、E、F型;同时发现HBV基因型C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型B组(P<0.05),提示HBV基因型C比基因型B的危害要大。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并且C型对肝脏损害较B型严重。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收集拉米夫定治疗的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为45.4%(10/22),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0.7%(6/29),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31.8%(7/22),C基因型为13.8%(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疗效较C基因型好,HBV基因型可能是预测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欧强 《世界感染杂志》2005,5(4):353-355
我国是慢性乙肝的高发区。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抗病毒疗效可能与感染的HBV基因型有关。本文综述了HBV基因型与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HBV M).HBV M是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和疾病转归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HBV DNA能直接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情况,对HBV DNA的检测被认为是病毒是否复制的金标准[1].目前常用作HBV DNA检测的方法有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尤其是PCR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由Taqman技术发展而来的荧光定量PCR越来越多地用于HBV DNA的定量检测,给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为探讨HBV M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2004年6~7月我院260例HBV M阳性患者的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玉艳红  黄力毅  宣伟军  庞辉 《广西医学》2006,28(10):1493-149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③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抗-HBc)。结果(1)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 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44/89),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29/87)(P=0.03)。(2)HBV 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V 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P=0.000)。BCP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阴性组高(P=0.000)。结论(1)HBV BCP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2)HBV BCP变异可使HBV致病力增强,病毒复制水平提高。(3)对HBsAg 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有独特的意义,在致病力方面:D基因型较A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C基因型较B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在治疗方面:C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B基因型,A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D基因型;A、B基因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优于D、E、C基因型等。可见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肿病毒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杭州地区11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基因芯片测定HBV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病情的关系。结果B型37例,C型69例,混合型(B+C)6例,没有发现其他基因型;无症状携带者以B基因型为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以C基因型为主。C型、B型感染者的肝组织学炎症分级分别为2.11±1.44和1.59±1.02,纤维化分期分别为1.95±1.27和1.40±1.04:C型感染者HBVDNA水平(1g表示)为7.02±1.26,高于B型的5.62±1.02: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60.87%)高于B型的(32.43%),差异有显著性(P〈0.05)。B型感染者年龄小于C型感染者(p〈0.05)。结论112例乙型肝炎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感染者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感染者,C型HBV感染所致的肝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 ,并构建表达HBsAg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HBsAgScFv,转染PA317细胞 ,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成功筛选出HBsAgScFv ,PCR扩增出 75 0bp的全基因 ,构建HBsAg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PA317细胞 ,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 ,上清感染 2 2 15细胞后第 3、5、7、14天 ,HBsAg、HBeAg逐渐下降 ,到第 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 ,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 :HBsAg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 ,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B、C 基因型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并根据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 B、C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表现、HBeAg 定性、HBV-DNA 定量、ALT 及 AST 结果。结果:172例患者的乙肝病毒型分别为 B 型94例(54.7%)、C 型69例(40.1%)、D 型3例(1.7%)、未分型6例(3.5%);C 型在 LC 组、HCC组中的比例与 CH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型的 HBeAg 阳性率高于 B 型(P﹤0.05);B、C型两组的 ALT、AST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基因型间 HBV-DNA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 HBV 感染以 B、C 基因型为主,以 B 型居高;C 基因型肝功能损害更严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更大,感染不同 HBV 基因型与 HBV-DNA 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药物治疗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ly ,HBVshowsvariationofserummarkeraswellasdrugresistanceinpatientswithhepatitisB ,withlongandextensiveclinicalapplicationofhepaticvaccineandcorrespondingdrugs .ThestudieshaveshownthatthesemanifestationsarecausedbyHBVgenevariationsufferedfromdrugs .Understanding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rugandtheHBVvari antsplaysanimportantroleinclinicaltreatmentofhepatitisB .Furthermore ,moreandmorestudiesfo cuson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HBVaswellasdrugvariation .Therearemainlyfourgeneencodingdom…  相似文献   

16.
郭平  黄杰   《四川医学》2011,32(7):991-993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与氨基酸代谢关系,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特性和氨基酸模式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PCR-反向点杂交和氨基酸模式分析对127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HBV基因分型和支链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结果 127例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1.0×103~1.0×108IU/ml)与氨基酸的关系分别为支链氨基酸降低在HBV基因B型占81.3%,C型占96.6%,B/C混合型占60%;HBV DNA浓度平均对数值4.63占70.8%,6.73占92.1%,7.64占100%;而芳香族氨基酸升高在HBV基因B型占76.6%,C型占96.6%,B/C混合型占60%;HBV DNA浓度平均对数值4.63占74.2%,6.73占82.9%,7.64占100%。结论成都地区HBV基因类别与HBVDNA浓度对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疾病轻重和氨基酸模式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随机选择HBV表面抗原携带者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HBV携带者76例中,43例HBV DNA定量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HBV DNA定量均为阳性.HBV DNA定量阳性的123例中,B型65例(52.85%),C型38例(30.89%),B、C混合型5例(4.07%),B、D混合型3例(2.44%),C、D混合型4例(3.25%),未分型者8例.结论: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C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分析感染不同基因型HBV导致CHB和HCC的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肝脏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89例CHB和86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双色荧光标记的TaqMan MGB探针来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占78.65%,可见B、C混合型,占3.37%;HCC患者以感染C基因型为主,占70.93%;本研究中未见B、C以外其他基因型。B、C基因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感染不同基因型HBV的CHB患者间临床实验室和肝脏病理检查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在HCC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e抗原阳性率高(P<0.05);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明显相关(P<0.05);HBV基因型和肿瘤TNM分期、转移和浸润之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和e抗原阳性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感染C基因型HBV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有可能降低HCC的发生率。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江苏省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15例,其中HBsAg携带者3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66例(轻度80例、中度50例、重度36例)。肝硬化27例,原发型肝癌12例,重症肝炎4例,采用S区基因测序法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15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2例(33.5%),C基因型132例(61.4%),B+C基因犁11例(5.1%);未发现A、D、E、F、G、H型;C基因型肝癌+肝硬化+重症肝炎+慢性乙肝(中度+重度)显著高于B型与B+C型(P〈0.05),C基因型的病程明显较B基因型和B+C基因型长(F=17.615),γ-干扰素B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比C基因型和B+C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显著高(F=13.652),S2+S3+S4方面C基因型比B基因型和B+C基因型显著增多(P〈0.05),结论:江苏省存在HBV的B、C和B+C三种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江苏省优势毒株;并且C基因型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的肝病以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于1970年被Dane所鉴定。HBV感染流行率高,范围广,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虽然随着HBV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血源性、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以及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流行,同时也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