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为“Kikuchi病”(简称KD),1972年由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道.KD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独立的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呈良性、自限性经过,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等,尤其易 与淋巴瘤等相混淆.我们通过2例病例分析,达到进一步认识此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Kikuchi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重新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全部病例。结果 10例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织学显示淋巴结内出现程度不同的碎片状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增多,无中性白细胞浸润。组织细胞Mac-387和Lysozyrne( ),大多数淋巴细胞CD3和CD45RO( );滤泡生发中心及散在的少数淋巴细胞DC20( )。随访4个月~7年,全部存活。结论 Kikuchi病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和独特病理特点的淋巴结炎性病变,预后良好。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王群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1-112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本院16例Kikuchi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依赖于淋巴结病理活检,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采用激素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较好。结论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须与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结核、猫抓病、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等作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00例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进行观察与分析,部分病例作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主要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其次为淋巴结结核和猫抓病,再次为其他疾病.[结论]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诊.对病因不明病例,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 hyperplastic lymphadenopathy,NH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可将本病分为单纯型和变应型两种.  相似文献   

6.
本组疾病的淋巴结肿大多来势缓慢,淋巴结肿大后持续存在较长的时间不消,多伴有发烧,淋巴结局部炎症性反应多不明显。一、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坚实,常不具压痛或轻度压疼,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数周或数月不消。常见的部位在颌下,颈部或腹股沟处。这常常是由于口腔、鼻咽以及下肢,生殖器官感染后遗留下来淋巴结肿大。小儿时期尤为常见。二、结核性淋巴结肿大(一)浅表的淋巴结肿大: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包括颌下、颈前,偶或累及锁骨上淋巴结,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感染来源有两条径路,一是临近器官的结核病灶,二是血行感染: 1.颈部淋巴结结核:初期较坚实,多无压病,孤立存在,多为一侧性;继续发展则淋巴结迅速增大,出现自发疼和压疼,淋巴结肿大且互  相似文献   

7.
独辟蹊径治疗恶性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病情表现的不同,分为何杰金病、非何杰金淋巴瘤两大类。病者常以身体体表部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初发症状,乃至出现脾肿大、恶液质及发热、出血。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少见,占恶性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仅限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统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混合性结缩组织病、Wegner氏肉芽肿病等。上述疾病多为系统性损害,血液中可测出多种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且相应靶器官受累后出现有关的症状,组织病变中以结缔组织(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基本病变为共同特点,呈粘液样水肿和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性血管炎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该病侵犯淋巴系统的程度不同,如为轻度的淋巴结肿大,临床常被忽略,如为显著的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或其它淋巴结病,临床往往需要加以鉴别。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在SLE病情活动期约1/2病例有淋巴结肿大,在小儿比成人多见,多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局限于1~2处(组)淋巴结肿大,易发生于颈和腋窝淋巴结,一般为轻度或中度肿大,很少有象原发性淋巴疾病的重度肿大,质较  相似文献   

9.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 Hyperplastic Lymphadenopathy.NHL)1972年日本菊池首次描述,至今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病。临床以浅表淋巴结肿大、顽固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病理组织以广泛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而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病程较长,预后良好。国内外虽相继有报道,但迄今尚无成书记载,临床少见,易被误诊漏治。本刊结合四座医院资料,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由日本人Fikuchi和Fujimono于1972年首次描诉,因此又称Fikuchi病或Fikucbi-Fujimono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炎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顽固性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为主要诊断手段。本病误诊率高,激素有特效,故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家庆  高卫红 《现代保健》2010,(33):166-167
目的 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报道1例儿童Kimura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为5岁男童,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起病,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明显升高,经予激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缓解.停药后复发,并出现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支持Kimura病,经手术切除颈部部分肿大淋巴结后,蛋白尿及颈部其他肿大的淋巴结自动消退,病情缓解.结论 Kimura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但儿童亦可发病,可合并肾脏损害,临床甚至可单纯以肾病综合征起病.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有可能同时治疗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川畸病(Kawa-sake disease,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1967年日本川畸首先报道,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多侵犯冠状动脉,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损伤(CAL),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男女比例为1.5:1,我国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  相似文献   

13.
持续发热消瘦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广东顺德市陈村医院(528313)杨小州第一次查房(9月1日)副主任医师:请住院医师报告病史。住院医师:患儿,女,7岁。因持续发热、消瘦、贫血50天,肝脾颈淋巴结肿大12天于1993年8月24日入院。病初为发热、咽痛、轻...  相似文献   

14.
宋丰前  张桂英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63-1364
目的分析腹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或影像检查及疗效的动态观察为诊断标准。结果腹部淋巴结肿大病因前三位转移癌、结核、淋巴瘤。腹部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分析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4,P〈0.01);青少年纽以结核为主,中老年纽以恶性肿瘤为主。胰周、腹主动脉旁部位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倾向于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发热为其主要症状。结论腹部淋巴结肿大良恶性在年龄和部位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诊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恙虫病东方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引起的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恙虫病流行原仅限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但自1986年以来,秋冬型恙虫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于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皮肤黏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等,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累及冠状动脉,并发冠状动脉瘤,后期可形成狭窄及闭塞,其病理改变类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故川崎病可能是成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53岁,1992年9月,我发现淋巴结肿大,12月去医院一检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西医叫何杰金氏病),并已大面积转移,头颈、纵膈都有肿块,最大的已有鸭蛋那么大,小的不计其数。脾脏也肿大,是三度何杰金氏病。12月底医院决定用化疗,因为我原来体质差,白细胞就低,第一次化疗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肿大的病理类型。方法对我院142例颈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病例中男性75例占52.8%,女性67例占47.2%;颈淋巴结转移癌56例占39.4%,颈淋巴结结核41例占28.9%。以上二病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颈淋巴结结核好发于中青年。结论颈淋巴结肿大的病种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颈淋巴结活检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敏 《医疗装备》2011,24(3):91-9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 nodesyndrome MCLS),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以急性发热、皮疹、双眼结膜充血、手足皮肤硬性肿胀、淋巴结肿大和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血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发热、皮肤黏膜改变、淋巴结肿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曾遇到1例误诊为淋巴结炎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