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6例,对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在106例艾滋病患者中,其药物服用依从性良好的患者100例(94.34%),84例治疗良好,病毒载量低于400copies/m 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阶段、社会支持、知识得分以及CD4+临床计数关系密切(P<0.05)。结论在艾滋病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提升其服药依从性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服药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认知情况、药物依从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1年8~9月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治的定期到门诊取药>18岁的43例艾滋病病人开展药物认知情况、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等调查。结果 32.6%的病人极其明确按照要求服用药物;39.5%调查者极其明确服用的药物对身体有积极作用;32.6%的病人极其明确如不按要求服药,将导致耐药。自报告最近1个月服药依从性:79.1%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达100%,20.9%的病人服药依从性<100%。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忘记掉、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服药、特定时间内不方便。结论为提高HAART的依从性,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需对治疗病人定期开展干预活动以巩固及增进其对HAART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省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3个县区,以服药的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就服药依从性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药物副反应、服药督导、随诊的次数与病人停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与病人停药无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治疗计划的实施,所以在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必须提高服药依从性,对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失败和免疫学失败情况,为开展二线药物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免疫学和病毒学随访检测,分析其病毒学失败率,免疫学失败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3例病人中免疫学失败率为46.03%,病毒学失败率为58.73%,免疫学和病毒学均失败率33.33%。结论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随访和耐药检测,通过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提高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宛城区正在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采取抽样方法抽取宛城区的5个乡镇,对正在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方案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评价利辛县艾滋病病人二线抗病毒治疗试点效果.方法 依据国家艾滋病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试点工作要求筛选治疗失败病人,进行基线检测和服药依从性教育,统一更换为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TDF+3TC+LPV/r.结果 二线药物抗病毒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的增加,与治疗前基线相比较,3个月及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线约物抗病毒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大部分病人的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VL<5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分别为82.4%和87.5%.服用二线抗病毒药物1个月内,主要药物毒副作用表现是恶心、腹泻、胃口改变、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都有很大的改善.结论 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反应,没有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东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维持状况,探讨影响病人治疗维持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的成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收集全省130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维持时间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全省共免费治疗1307名病人,其中66.7%病人在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后才被检测出HIV阳性;52.3%开始治疗时已经进入临床Ⅲ期;29.9%进入了临床Ⅳ期。88.2%的人开始治疗时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结束治疗病人中,88.9%维持治疗时间小于1年,维持治疗时间最长的达到3年,影响病人维持治疗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漏服次数、更换方案次数、治疗开始时CD4^+T细胞水平、静脉吸毒感染。结论:应采取措施尽量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加强对患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病人的服药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的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挑出其中的服药依从性好的人群与服药依从性差的人群,并从治疗因素、药物治疗因素、社会人1:7学因素中筛选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OR值大于1的因素。结果:这350例艾滋病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的为250例,服药依从性差的为100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OR值大于1的因素为医疗费用、心理健康程度、对抗病毒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当地的医疗服务质量。结论: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的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和对相应治疗的知识了解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终止治疗的影响因素,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 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系统,收集447名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文化程度较低者、确认后开始治疗时间12月者、治疗前最近一次CD4200者、治疗前体重60 kg者、病人基础服药方案为AZT+dd I+NVP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漏服者或者换药的终止治疗率高,X~2(P)分别为6.069(0.014)、9.361(0.002)、6.057(0.014)、6.962(0.008)、29.204(0.001)、12.015(0.001)和4.741(0.029)。结论应加强对病人特别是男性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减少漏服次数,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时能及时更换药物,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采取措施改善病人基本状况(提高CD4和体重),用拉米夫定代替去羟肌苷减少毒副反应,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病人的依从性决定着治疗的效果.然而,对于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的病人来说,由于种种特殊因素的存在,导致服药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治疗失败.探索影响吸毒人群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是吸毒感染艾滋病病人较多的艾滋病高流行地区防治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地区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市两个县区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抗病毒服药依从情况及未能按照要求服药的原因。结果:有效随访到382例艾滋病患者,男性260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为46.61±14.45岁,382人中31.94%的人有过不规则服药情况。经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0.05),服药依从性和年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没有按照要求药物的主要原因包括忘记了、忙于别的事情、感觉自己已经好了和避免出现副作用等。结论:所调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为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患者不规则服药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建议加强对患者督导和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服药知识,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亦能减低艾滋病的传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灵川县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我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接受治疗的11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对象的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73例,占比61.86%,而依从性差的患者有45例,占比3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灵川县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率为61.86%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不容乐观,该地区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艾滋病病人使用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规范的督导随访管理模式,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并做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等检测.结果 服药依从性为100%.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显示,用药后病毒载量(VL)低于LDL人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2,P=0.377);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P=0.016).结论 二线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病人有确切疗效,应科学规范的加强督导管理,确保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管理,探索出适应云南省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运行机制,促进二线抗病毒治疗有序开展。方法:全省己开展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对出现一线抗病毒药物耐药病人和一线治疗病人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人进行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更换。结果:经过5年二线抗病毒治疗运行和管理,逐渐探索出适合云南二线抗病毒治疗管理机制。结论:云南二线抗病毒治疗始于2008年下半年,经历了3个时期而逐步走上规范的艾滋病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之路。  相似文献   

15.
魏铭  潘莉 《河北医学》2008,14(1):116-118
自1995年承德县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06年12月全县累计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15例,其中4例死亡,3例正在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规范要求,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24个月,目前患者状况良好,机会感染已得到基本控制,都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是我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较为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某县抗病毒治疗门诊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249例艾滋病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艾滋病患者随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治疗费用和失访或停药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随访中应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某县抗病毒治疗门诊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249例艾滋病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艾滋病患者随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治疗费用和失访或停药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随访中应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多年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2003年始,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调整和取得成效:随着治疗标准、用药方案和治疗点管理模式等的调整以及艾滋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HIV耐药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即预防"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公共卫生层面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IV的传播。同时指出,随着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降低,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脱失比例升高,病毒抑制率较理论值偏低等,这些是制约我国"治疗即预防"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实现云南省"3个90%"艾滋病防治目标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选取320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提醒服药的方法(OR=1.24,P<0.05),信任医生(OR=1.10,P<0.05),与父母一起居住(OR=12.52,P<0.05)和有社会支持(OR=1.11,P<0.05)等4个变量是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正性因素,而药物的不良反应(OR=0.001,P<0.05)则是负性影响因素。结论规范治疗管理,降低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加强患者治疗监测和效果评估,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多年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2003年始,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调整和取得成效:随着治疗标准、用药方案和治疗点管理模式等的调整以及艾滋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HIV耐药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即预防”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公共卫生层面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IV的传播。同时指出,随着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降低,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脱失比例升高,病毒抑制率较理论值偏低等,这些是制约我国“治疗即预防”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