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及临床的安全性.方法 将8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LDL-C>3.12mmol/L(120mg/L)或合并TG>117mmol/L(150mg/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4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对照组)44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两组同治疗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8周分别测定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均下降,阿托伐他汀使得TG下降幅度42.5%,TC下降幅度34.5%,LDL-C下降幅度40.9%;辛伐他汀TG使得下降幅度39.6%,TC下降幅度32%,LDL-C下降幅度39.7%;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3.2%.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g/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s/d,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g/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 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8周,B 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 mg/d,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4周、8周 TC、LDL-C、TG 的下降和 HDL-C 的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g/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共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酯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临床调脂疗效。方法:73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脂必妥胶囊1组38例;B组:阿托伐他汀1组35例、82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脂必妥胶囊2组44例:D组:阿托伐他汀2组38例,A组和C组给予脂必妥胶囊0.48g/d;B组和D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检查血脂,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脂必妥胶囊调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结论:①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LDL—C、TG,升高LDL-C,均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试验用药剂量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不良反应轻微.②脂必妥胶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作用更快,效果更明显。脂必妥胶囊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在降低TC、LDL—C方面作用更快,但远期作用似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无明显差异。③我国是否应该设计严密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发挥中医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与辛代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临床调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高脂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A组:阿托代他汀10mg/d;B组:辛代他汀10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SGPT),肌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P<0.05),LDL-C水平(P<0.01),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5)辛伐他汀8周后降TG水平达到显差异(P<0.05),阿托代他汀降TG作用明显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达到显差别(P>0.05)。两药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G水平,阿托伐他汀将LDL-C,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血脂异常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阿托伐他汀的调脂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39例甲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对39例乙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的血脂水平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乙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TG、TC和LDL-C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血脂异常患者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调节其血脂的水平,加快其康复速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两周)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确切疗效。方法:将12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晶体型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2周后观察对LDL-C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LDL-C下降,疗效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使血清LDL-C降低到理想水平,降低心血管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血脂异常患者不断增多。我们对96例血脂异常患者分别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旨在探讨两种药物的调脂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12名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应用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联合组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联合组TC、TG、HDL-C、LDL-C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成光胜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272-27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及依从性差异,完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将17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2组疗效及依从性.结果 2组LDL-C、HDL-C血清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耐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mg瑞舒伐他汀与40 mg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类似,且治疗依从性更佳,可作为首先调脂药物,但对伴糖尿病患者需慎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血清总胆固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血清总胆固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阿乐(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阿乐(阿托伐他汀,北京红惠制药公司生产)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5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2组:阿乐组33例,给予阿乐10 mg,睡前服,共6周;辛伐他汀组32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睡前服,共6周.观察2组词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乐使胆固醇降低28%,甘油三酯降低18%,低密度脂蛋白降低32%,高密度脂蛋白升高8%.结论阿乐有明显降低TC、TG、LDL-C作用,以及轻度升高HDL-C作用.效果比同等剂量的辛伐他汀明显,每日10 mg阿乐的治疗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氟伐他汀为人工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脂(TG)的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2种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单用阿托伐他汀未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周后LDL-C未达标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单药组28例和联合组33例,分别单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再进行6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降幅、血脂达标率、C反应蛋白(CRP)和踝臂指数(ABI)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单药组的总胆固醇(TC)、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基线水平相比,联合组的TC、LDL-C、TG水平有显著的下降,同时伴HDL-C水平上升,但两组HDL-C的调脂幅度无统计学差异;LDL-C的调脂幅度和LDL-C的达标率均高于单药组。CRP和A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LDL-C未达标的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在改善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积极的调脂治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甘油三脂(TG),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程。我们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病人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调脂机制对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TG)水平的异常,已经成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血脂防治指南坚持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作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的首要干预靶点,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作为次要的干预靶点。目前,临床调脂达标的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结构特点及代谢机制的不同使得他汀类药物具有差异性。本文将着重从化学结构、剂量、生物利用度、酶结合特性、组织穿透力和t1/2、代谢、消除、效力和调节胆固醇(主要是LDL-C)、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机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的异同点,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