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nl)、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min期间,吸附组Pplatenl、P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 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等并同时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结果:CMV组CPB后及到ICU后120、240 min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氧合指数CPB后各时段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结论:OLC可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相似文献
3.
重症肺高压小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呼吸力学的影响张锦陈培红王文详马士贤崔健君(第二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重症肺高压小儿,术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循环及呼吸功能的损害。其病因与肺血流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_(Plateau))、气道峰压(P_(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min期间,吸附组P_(Plateau)、P_(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及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计算动态肺顺应性.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3、5、24和48 h测定TNF-α、IL-8水平.结果 CMV组及LOL组CPB后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CPB后各组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上升幅度EOL组低于LOL、CMV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PB后EOL组TNF-α水平逐渐下降,LOL、CMV组TNF-α水平进一步上升,在到达ICU后3 h达峰值.IL-8水平在两肺开放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24h恢复术前水平,LOL组在到ICU后48h后恢复术前水平,但CMV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 OLC可减少CPB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术后灌注肺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spinatorymanagementofperfusionlungsafter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灌注肺即灌注后肺综合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肺上皮细胞受损引起的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出血,肺泡群大片萎缩,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气体交换障碍,因与“休克肺”的组织学变化相似,故也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综合征常发生在体外循环术后。1病例和方法1.1一级资料我院自1992年~1997年体外循环手术451例,共发生灌注肺11例,发生率2.4%,其中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6例,空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婴幼儿呼吸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在西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心脏畸形矫治的99例年龄〈3个月的患儿手术前后呼吸机械力学参数的变化。分别在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关胸后和返回ICU后3个时间点测定患儿的肺动态顺应性和全肺阻力,并记录患儿年龄,体重,术前胸片浸润性改变情况,术前机械通气情况,术前肺血流量增高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和体外循环中超滤量等参数。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血流量增高,患儿的全肺阻力下降,年龄越小,改善越明显。而术前肺血流量正常或者降低的患儿,手术后肺动态顺应性下降。结论术后肺血流量增高,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机械力学参数改善,其改善程度超过了体外循环对肺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11.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完成的51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后6 h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50例(9.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血浆白蛋白浓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PB时间超过150 m in、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低于300 mmHg、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婴幼儿CPB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CPB时间、术中是否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亦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0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手术的体外循环(CPB)及术后呼吸管理。方法使用性能良好的模式氧合器,采用中低温或深低温体外循环,减少血液预充量尤其是晶体液,提高胶体渗透压,防止灌注压过高,及时调整酸碱平衡,尽量缩短(CPB)灌注时间,加强心肌保护。术后常规进行监护,加强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气道湿化,同时重视改变体位及肺部物理治疗。适当应用镇静剂、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等,防止肺高压危象发生。结果(CPB)转流时间50~15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87min,二次气管插管6例,三次气管插管2例。死亡9例。其余术后随访其生长发育、生活、学习正常。结论小儿先天性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强调早期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应加强对肺的保护,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发生灌注肺及肺不张、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通过以上措施对于患儿手术及术后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处理(附16例临床报告)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心胸外科黄茜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3月,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08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16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7~15岁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撤机、拔管)血气指征和早期预测成败的指标。方法 非选择性调查PICU撤机、拔管病例血气分析与转归,按撤机、拔管转归和PaO2/FiO2(mmHg)分组,比较各组PaO2、PaCO2、PaO2/FiOa及成败比率。结果 3个月调查了30例次撤机、拔管前和1 h后血气分析结果,其中21例次成功,9倒次失败。成功组:撤机、拔管前后各血气值比较,均P>0.05;失败组:撤机、拔管前后比较,PaCO2P>0.05,而PaO2、PaO2/FiO2均P<0.05;撤机前PaCO2>45 mmHg与<45 mmHg组成功率比较,P>0.05;拔管后1 h PaCO2>45 mmHg与<45 mmHg组成功率比较,P<0.05。PaO2/FiO2不同水平拔管成功率比较:撤机前>200 mmHg与<200mmHg比较,P<0.01,<200 mmHg者无1例成功;拔管后1 h各组成功率比较,P<0.01,<250 mmHg者无1例成功;拔管后PaO2/FiO2升高与降低者比较,P<0.01,升高组成功率100%(11:11)。结论 撤机、拔管血气指征:PaO2、PaCO2、pH值正常,PaO2/FiO2>200 mmHg。拔管后1 h PaO2/FiO2比前升高、PaCO2<45 mmHg、PaO2/FiO2>250 mmng、PaO2(吸氧下)无下降者预示撤机、拔管将成功,PaCO2>45 mmHg、PaO2/FiO2<250 mmHg、PaO2(吸氧下)显著性下降者,需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小儿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对呼吸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年龄(7.64±4.55)岁,体重(22.08±11.32)kg.体外循环时间(61.53±26.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3.38±19.27)min.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法.术中监测麻醉后、开胸后、CPB前、CPB后10分钟及关胸后5个不同时间点的呼吸顺应性(Com)、气道峰压(Paw)和气道平台压(Plat).结果与麻醉后相比,CPB后10min和关胸后呼吸顺应性显著下降(P<0.01),而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在CPB后10min和关胸后两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和P<0.01).呼吸顺应性差(麻醉后与关胸后呼吸顺应性差ΔCom)(6.92±4.12)与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关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手术过程中的呼吸顺应性下降有显著性意义,是小儿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影响呼吸顺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中肺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mg/L NO直至关胸。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 h,〉1-2 h,〉3-4 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并行肺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组VD/VT、P(A-a)O2、OI明显下降(P〈0.05),CaO2升高(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结论婴幼儿CPB术中存在明显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40×10^-6mg/L 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 (CPB)前后肺通气和肺血流的变化。方法 :监测 4 0例患儿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后 30 ,6 0min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以及二者的差值 (Pa -ETCO2 )、肺顺应性 (Cmpl)、气道峰值压力 (Peak)的变化。结果 :CPB后的PaCO2 与CPB前明显增高 (P <0 .0 1) ,Pa -ETCO2 明显加大 (P <0 .0 1) ,Cmpl、Peak明显升高 (P <0 .0 1)。结果 :表明CPB前因为血液左向右分流 ,肺血增多 ,CPB后手术矫正畸形 ,肺血减少 ,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 ,同时肺部存在明显的无效腔通气 ,通气 /血流比失调 ,肺顺应性降低 ,建议重点监测PaCO2 及PaO2 ,同时加强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