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sm,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以促吞噬肽(Tufisin)为代表,评价患者脾脏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PSE治疗14例并发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比较PSE前后外周血象的缓解情况及Tuftsin的变化。结果 14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的脾亢症状。经PSE后可观察到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均明显上升,脾脏缩小,血清Tuftsin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而脾切除术后却明显降低。结论 PSE可有效缓解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PSE后Tufisin水平较术前无显著下降,提示PSE不损害脾脏免疫功能;而脾切除术后Tufisin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提示脾脏免疫功能较术前降低;比较。PSE和脾切除术,它们均可有效缓解脾亢,但是。PSE不破坏脾脏免疫功能,而脾切除术后脾脏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期间血小板的变化。方法 :30例脾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前出血情况、血小板数量及凝血状态检验结果分为全麻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各 15例 ,于麻醉前、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和术毕分别抽取末梢血液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全麻组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与麻醉前、术毕比较 ,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与麻醉前、术毕比较亦明显降低 (P <0 .0 5 )。麻醉前与术毕 ,切皮前与脾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病人切脾术期间麻醉后、脾血管阻断前末梢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术中有凝血功能下降、出血增加的倾向 ,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性脾栓塞共17例,术前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和/或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部分脾栓塞后1~2周血小板、白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并达峰值,术后2~3月仍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术后均有左上腹疼痛和发热。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既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对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明  杨建军  权辉  李宽智  宁博  袁银会  田郁  杜锋 《医学争鸣》2006,27(24):2280-228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 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 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蒋安  吕毅  刘昌  李宗芳  李泉源  史源  马锋 《医学争鸣》2006,27(24):2274-2276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脾亢) 的变化,探讨脾亢患者肝移植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年内我院115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符合入选条件的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患者,将15例作为实验组(A组),其中11例在术前、4例在术中行脾脏切除术或脾动脉结扎术;将68例年龄匹配的同期未切脾肝移植受体随机选为对照组(B组). 分析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血小板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移植肝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量比(PVF/HAF)的变化规律.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在A组为0,B组为15%,B组明显升高但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A组肺部感染率为85%,显著高于B组的54%(P<0.05);A组的血小板峰值为(340±158)×109/L,显著高于B组的(249±93)×109/L(P<0.01);A组血小板计数在25 d达到顶峰,相比B组在21 d没有显著性差异. A组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量比值显著低于B组(12±8 vs 24±16,P<0.05),肝脏动脉血供较为充分.结论:脾亢患者行肝移植术应按照指征行脾切除术. 脾动脉结扎或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术后顽固性低血小板者、肝动脉盗血综合症者及门静脉血流量过大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原因脾切除(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组;外伤性脾破裂,外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对策。方法统计分析两种不同原因脾切除患者WBC和PLT计数、Hb变化规律,比较术前凝血功能,并计算两组脾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脾切除可使肝硬化组术后短时期内WBC恢复正常;对两组Hb没有影响;两组术后PLT均高于正常,但外伤组更明显;两组术前凝血功能没有差异;肝硬化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外伤组更高。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与PLT升高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的,术后需要增强CT和多普勒超声监测,一旦明确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即予积极抗凝等冶疗。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效果。②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加入庆大霉素24万U混合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术前及术后检查外周血细胞、血小板计数。超声及增强CT检测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宽度并作比较。③结果术后3天复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月、6月脾脏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④结论采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减轻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方法: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43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脾栓塞治疗,术前以及术后检测外周血细胞数,超声测定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和门静脉内经.结果:PSE术后1周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SE术后1月患者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门静脉内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PSE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降低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进行PSE术,观察术前及术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较术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PSE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脾厚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72例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即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均观察术后1周期间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2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12例血小板<10.0×109/L(占46.2%),而脾切除术组46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脏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变化以及并发症、死亡率、再出血率。结果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不明显;随访1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为5.56%,病死率为3.7%。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加断流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彻底治疗脾功能亢进,使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得到控制,肝功能得到稳定,而且脾脏切除后对体液免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76例分成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观察比较术后1周时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32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18例血小板<10.0×109/L(占56.3%),而脾切除术组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3.
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Wang WL  Gao L  Liang TB  Yao MY  Lu AW  Zheng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40-1243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2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403例施行肝移植患者中有脾切除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术前脾切除组(23例)和术中脾切除组(6例),分别与同期随机抽取的未合并有脾切的肝移植患者58例作对照,就其手术时间、出血、输血、感染、急性排斥、生存率及术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脾切组和术中脾切组分别与无脾切组相比手术耗时明显延长,术中、术后输血明显增加,细菌感染率也显著增高.脾切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降低.术中脾切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脾切组(P=0.0001).术后第14天各组平均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但是术后第30天脾切组的平均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前或术中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均无益处,脾切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6例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脾切除患者术后7 d和14 d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患者术后1 d和1个月血小板计数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小板升高。术后定时监测血小板可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以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作为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前提升血小板的可行性,探讨PSE术后进行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本组15例患者行PSE术后,观察PSE对血小板上升时间的影响,并明确血小板上升到适宜手术的时间。PSE术后2周内行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术中观察脾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并明确PSE后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结果 PSE术后血小板开始升高,1周时达峰值;脾脏与大网膜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粘连程度与PSE术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PSE纠正脾功能亢进,改善凝血功能障碍作用明显,可作为门脉高压而脾亢明显的患者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一种术前准备措施。PSE术后2周内是进行脾切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王华明  朱明生  赵峰  武峰 《农垦医学》2005,27(4):262-26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共7例。结果: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脾动脉栓塞后3~5天,血小板、白细胞显著升高,1~2周升至或超过正常范围。术后2月,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PSE术后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门静脉血液流量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患者术后均有脾区疼痛、发热。随访时间3~24月,平均11.4个月,除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他病例均健在,1例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但高于术前水平。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属微创手术,既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是指脾肿大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一种或多种减少,骨髓呈增生状态,脾切除后可恢复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曾用脾切除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脾亢,但是脾切除术往往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全脾切除者比未切脾者感染率高58倍,病死率高出200倍。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时,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过大的脾体积,又能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进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术的8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随访19.2个月.43例(52%)完全显效(complete response,CR),19例(23%)部分显效(partialresponse,PR),20例(24%)脾切除术治疗无效(No response,NR).CR PR组患者年龄较NR组年轻(P=0.041),而性别、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 PR组与NR组病例组成(激素依赖型/激素无效型)差异有显著性,CR PR组激素依赖型比例高于NR组(P<0.001).CR PR组激素无效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率高于NR组(P<0.001).CR PR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NR组患者(P分别为0.004、<0.001和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是脾切除术疗效的预后因子(P分别为0.048、0.029和0.001).[结论]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效果.年龄轻、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术前血小板计数或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较高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静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35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栓塞术前后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脾脏体积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的改善和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部分脾栓塞术后1、2、4、8、12、28、56周血小板、白细胞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56周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栓塞术后2、4、8、12、28、56周脾脏体积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周后接近正常。35例患者术后均有右上腹疼痛、发热,10例患者有胸、腹水。结论部分脾栓塞术能有效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对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脾脏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凯 《中外医疗》2010,29(28):80-80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术式脾脏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控制效果分析及风险评价,重视在脾脏手术后适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因血小板增加产生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生活质量。方法 (1)保脾手术。(2)脾切除术。结果不同病因、不同术式脾脏术后血小板增高达峰值时间、高峰期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均有显著不同。结论 (1)保脾术后血小板可呈短暂性升高,勿须特殊处理,出现并发症较少。(2)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病情越重,病因越复杂或病因不易查明者,血小板增高达峰值推迟,高峰期持续时间明显延长,难以控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