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9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测评 ,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CL- 90各症状因子除偏执外 ,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P<0 .0 1) ,排在前三位的是躯体化、抑郁和焦虑 ;SAS和 SDS得分亦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有 47%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 ,有 6 8%的患者存在轻至重度抑郁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测评患者的心理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抑郁及焦虑等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岚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64-16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4例肝炎后肝癌患者进行测评,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SCL-90各症状因子除偏执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排在前三位的是躯体化、抑郁和焦虑;SAS和SDS得分与国内常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47%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有68%的患者存在轻至重度抑郁。结论:肝癌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特点,研究其心理问题与病人个性、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以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中国常模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慢性肝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等心理测试法测定病人的个性特征、心身症状和应对方式.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人际敏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MCMQ中的面对、回避、放弃应对量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在心身症状、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导致疾病恶化甚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9.97±1.68)分,较对照组的(20.64±2.3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眠的发生率为12.5%,较对照组的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人类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文献对此的研究报到甚少。本研究以SCL-90为工具,测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病人组 均为1994年3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共82例,经CT检查结果证实为急性脑出血或脑梗塞,住院后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无明显失语及严重智能障碍、无阳性精神障碍的个人史及家族史。1-1-2 对照组 我市农村及城镇健康人群共89人。1-2 研究方法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的低血钙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血钙状态 ,采用奥斯龙 3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用偶氮胂Ⅲ法检测 12 9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浓度 ,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状态 ,并随肝功能Child -Pugh级别增高而逐渐降低 ,表明肝脏病变程度越重 ,血钙越低 ,但不同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在同一肝功能Child -Pugh级别上低血钙程度差异并无显著性。认为对肝硬化患者的血钙监测可作为肝硬化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做好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 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对4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定,并从临床护理观察中找出影响肝硬化治疗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结果 肝硬化患者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因子上分数明显高于正常群体(全国常模组),临床观察发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及性别因素,都是影响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躯体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的康复情况,评估心理护理对疾病恢复的价值。方法:收录42例肝硬化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填写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的心理指标明显优于常模(P<0.05)。结论:全面的心理护理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 35例 (男 2 7例 ,女 9例 )及健康人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 ,于清晨空腹取血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检测受试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身高、体重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 ,按体重 (kg) / [身高 (m) ]2 计算体质指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6 .5 6± 3.3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4.39± 2 .11)ng/ml],并有性别依赖性 ;当所有参试者一起评估时 ,血清瘦素水平与BMI、TSF呈显著相关 (r =0 .38,P =0 .0 15 ;r =0 .5 9,P =0 .0 31) ,血清瘦素水平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无相关性 (P >0 .0 5 )。但肝硬化组单独评估时 ,血清瘦素水平与TSF显著相关 (r =0 .6 1,P =0 .0 2 7) ,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则无显著相关性 (r =0 .34,P =0 .11) ,血清瘦素水平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 ,女性的瘦素水平高于男性 ,其浓度与TSF呈正相关 ,血清瘦素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 ,尤其是脂肪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采用SCL-90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测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后,患者在抑郁及焦虑等维度得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变化更为显著(P<0.01),同时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以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84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指导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心理护理的肝硬化患者在焦虑、失眠、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也对患者生活有着正面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300多例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以便提供更好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制的“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表”对305例肝硬化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与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结论:根据肝硬化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对配合治疗、避免复发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以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84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指导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心理护理的肝硬化患者在焦虑、失眠、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也对患者生活有着正面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策,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认识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相应技术进行护理。结果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及时掌握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全面恰当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邵秋杰  梁萍 《医学综述》2007,13(8):585-587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肝硬化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肝脏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均异常,容易发生肿瘤。本文综述肝硬化时全身免疫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出院当日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维延续性护理方法。分别于出院当日、6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出院6个月采用改良Child-Pugh法评价患者肝功能;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51例(100.00%)对乙肝知识知晓,51例(100.00%)对医院满意,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6例(70.59%)和41例(8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Child-Pugh评分观察组为6.0±0.8分,对照组为5.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6.2±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SDS及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评分以及抗病毒治疗等多变量进行校正,发现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状态良好预后的OR值为3.045(95%可信区间1.775~23.645,P=0.008);对焦虑状态良好预后的OR值为2.865(95%可信区间1.115~16.698,P=0.005)。结论:多维延续性护理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稳定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弥漫性损害,以门静脉压力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将11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仅实施电话随访等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予以个体化延伸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6个月,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延伸护理实施后第6个月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9.2±11.31)分和(45.31±1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3±8.35)分和(50.12±10.46)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减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