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5I放射性核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但因许多病人肿瘤位置不好,肝功能不全,合并严重肝硬化或患有严重心肺疾患而无法手术治疗,^125I放射性核粒子组织间植入的作用机理正是通过粒子持续发射低能量度γ射线,从而杀伤靶区肿瘤组织,具有创伤小,靶区剂量高,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5年2月-2006年6月应用^125I放射性核粒子配合中医中药辨证分型治疗肝癌共9例,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萌 《天津护理》2010,18(4):208-209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该治疗方法是将放射性粒子^125I在术中或CT、B超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125I准确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放出的低能量的Y射线,在200天内连续不断地作用于肿瘤,抑制或杀灭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季玉玲 《护理研究》2008,22(9):2418-24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近距离放射治疗得到了较快发展,配合术中直视进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对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有良好效果。^125I放射粒子的问世,促进了国内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发展,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肿瘤术中^125I种子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9例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技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是目前国内治疗前列腺癌的最新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术后仍有勃起功能等优点,术后不用化疗或化疗次数少于传统术式,为肿瘤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限带来希望。我院自2002年1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已成功为6例前列腺癌患者施行经会阴穿刺组织间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微粒碘125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微粒(碘^125)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6倒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直视下或B超引导下将碘^125。粒子永久性植入瘤体内或淋巴转移途径处,进行内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退或部分消退(CR+PR)28例,占77.8%(28/36)。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数值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微粒(碘^125)治疗实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可以作为实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碘^125(^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 T或B超引导下植入125 I粒子内放射治疗,2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6例实体肿瘤治疗后完全缓解50例(30.12%),部分缓解108例(65.06%),无变化5例(3.01%),进展3例(1.81%),总有效率达95.18%(158/166),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患者无明显放射副作用。【结论】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具有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对晚期不能根治恶性实体肿瘤或复发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林红 《全科护理》2008,(2):152-152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的热门研究课题,^125I粒子植入亦称体内伽玛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组织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我院自2002年4月开展了31例,为了减少放射性^125I粒子对人体的辐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工作人员的不良反应,现将有关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肺癌细胞A549的有效剂量,确定^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缩小肺癌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建立裸小鼠皮下肺癌移植瘤模型,分三组:对照组、空白组^125I粒子植入组。从粒子植入日起观察记录肿瘤大小变化,绘制肿瘤大小变化曲线。植入粒子后第28天处死动物,取瘤,测量最终体积大小及病理分析。结果肺癌细胞A549粒子植入组和对照组、空白组相比效果明显。结论证实了^125I粒子对缩小肺癌肿瘤的有效性。^粒子计量在0.8mCi对肺癌细胞A549肿瘤缩小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术后不用化疗,使肿瘤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限等优点。我院自2002年12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已成功为12例前列腺癌患者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并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眼肿瘤包括眼睑、结膜、眼球各层组织以及眼附属器的肿瘤。若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和眼球突出的症状与体征,是最终导致失明的主要因素之一。手术治疗是眼部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也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眼部恶性肿瘤这一新型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特点,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是目前眼部恶性肿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病房自2005年4—12月对15例眼部恶性肿瘤患者行眼部恶性肿瘤切除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开展125^Ⅰ放射性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治疗舌癌5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在临床上应用迅速发展,其中^125I粒子是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粒子源。与外放射治疗相比,其优点是连续低剂量长时间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少。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治疗剂量与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有关,如果肿瘤倍增时间较短,需用开始剂量高的放疗方法,因此,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对于倍增时间较长的肿瘤组织更为合适。现结合近年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125Ⅰ治疗肺癌的护理。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将放射性粒子^125Ⅰ植入20例肺癌患者肿瘤内,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为零。结论经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晚期肺癌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周围型肺癌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对前列腺癌、鼻咽癌、直肠癌、胰腺癌均有较显著的疗效,近年来也已成为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对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26例失去手术适应证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周围型肺癌病人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16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并肝内转移9例,转移性肝癌7例。通过患者病灶的CT图像扫描,用三维实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定其粒子治疗计划,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计划将放射性^125I粒子8~33粒通过微创手术植入患者肝内肿瘤部位。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术中做好配合,术后进行系统护理管理,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粒子术中种植成功率100%,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满意,术后规范护理行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恶性肿瘤76个病灶,瘤体直径2.5~12.0cm,平均6.5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天MS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Ⅰ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2-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70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分别为10-90粒(平均45粒)。70例粒子植入患者中66例71个病灶内粒子分布满意,4例5个病灶粒子分布欠均匀,4例5个病灶分别于术后4-8周对肿瘤区进行补充粒子植入。70例恶性肿瘤76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NC)15个;进展(PD)11个。总有效率65.79%(50/76)。仅在肺癌的植入粒子治疗后,15例中有4例出现少量气胸,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性损伤。结论: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Ⅰ^125种子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Ⅰ^125种子源对71例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组织间植入治疗,其中51例患者于术中将125Ⅰ种子源植入肿瘤切除后可能残留区域或不能切除的肿瘤组织内;20例患者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Ⅰ种子源植入到肿瘤内,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现与Ⅰ^125种子源植入相关的并发症。71患者血象虽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不大(P〉0.05),各类患者相应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亦显著下降(P〈0.01)。7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3%,其中完全缓解12例(占16.9%);部分缓解50例(占7(1.4%);稳定7例(占9.8%);进展2例(占2.8%)。结论:Ⅰ^125种子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简便、安全,近期疗效确切,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背景: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随着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CT、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的逐步完善,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得到进一步应用。目的:评价CT导向下留体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技术特征。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4-01/2005-0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例,共26个病灶,其中原发性病灶9个,转移性病灶17个。方法:在CT导向下将^125Ⅰ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Ⅰ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MBq/粒,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植入粒子后病灶大小变化。结果。①21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2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②每个瘤体内植入^125Ⅰ粒子数为5-40粒(平均14粒)。1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诊复查CT、18个病灶明显缩小,4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4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③11例14个病灶随坊5-7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明显小于植入前(1.84cm比3.41cm,t=5.723,P〈0.001);10例12个病灶随访8-10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也明显小于植入前(1.96cm比3.43cm,t=5.5778,P〈0.002)。结论:CT导向下瘤体内植入^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发达国家已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其发病隐匿,进展快,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其预后较差。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持续释放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受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1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术中^125Ⅰ粒子植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5粒子组织植入在难治性海绵血管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01/2006-03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海绵血管瘤患者4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125粒子组织植入治疗,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术前行CT/MRI或,和B型超声波检查,详细计算瘤体体积和所需处方剂量。植入粒子时应该避开神经,距离应大于17mm为宜。放射性粒子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外形为圆柱状钛合金封体的^125放射粒子源(批号:国药准字H20045969),长4.5mm,直径O.8mm,平均能量27~35keY,半衰期60.1d,半价层0.025mmPb,组织穿能力为1.7cm。术中经皮组织间永久植入^125粒子,粒子以1.5-2.0 cm的间距均匀排布于血管瘤组织中。术后应用CT/MRl检查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应用X射线检查有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果: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全部病例共植入^125粒子97粒,平均24-25粒,其中最少20粒,最多30粒。粒子平均活度1.85x10^7Bq,共1.79x10^8Bq。②术中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术后血液学检查正常。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0,12,14,24个月。随访期内CT/MRI检查可见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无复发,无明显放疗反应;X射线监测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论:应用^125粒子植入治疗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初步结果满意,有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