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6月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476例,男289例,女187例,年龄13日~36个月,体重3~16kg.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07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9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7例,中重营养不良37例,反复肺炎、抗心力衰竭药不能控制47例.结果 95.2%(453/476)痊愈出院.全组手术死亡率为4.8%(23/476),2004年以来死亡率2.9%(5/175);死亡病儿多为年龄小于1岁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限期手术死亡率6%(3/47).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手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18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18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婴幼儿外科手术成功的方法和婴幼儿先心病的适当手术时机。方法对1992年12月至2004年7月间1018例3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进行总结。1018例中男性613例占60.2%,女性405例占39.8%。年龄39h~36个月,平均(14.3±10.3)个月,其中新生儿8例(0.8%),婴儿514例(50.5%),幼儿496例(48.7%)。体质量(2.3~18.5)kg,平均(8.6±2.9)kg。术前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183例占16.8%。本组病人非紫绀型819例占80.5%,紫绀病人199例占19.5%。1018例病人非直视手术87例占8.6%,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931例占91.4%。结果住院死亡58例,死亡率5.7%。不同年龄段住院死亡率分别为:新生儿为50%,婴儿为9.6%,幼儿2.7%。不同体重死亡率分别为<5kg者15.3%,5~10kg者6.2%,11~15kg者2.1%,>15kg者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5%(150例),呼吸系统并发症占并发症的41.3%,循环系统占34.0%,其他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高压危象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出院的960例病人,7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8.5%,随诊时间2个月~10年6个月;晚期死亡1例,原因不明;室缺残余漏(VSD)6例,其中3例再次手术治疗,另3例因分流量小仍在观察中;智力障碍1例,为脑缺氧后遗症,慢性心力衰竭1例系法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8例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体外循环(CPB)手术35例,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结果:全组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PH危象。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5 a,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示2例分别有0.2、0.3 cm分流,其余患儿术后心脏形态及肺动脉压均基本恢复正常,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认为婴幼儿CHD合并PH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心肌保护和肺保护及围术期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5.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3,11(5):366-368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64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治疗。患儿年龄3个月至3岁,平均8.8个月,体重5-10kg,平均7.6kg。8例全麻下手术,56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正术。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术中全部采用超滤技术,术后ICU常规监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机时间42-189(98.5±45.6)min。阻断时间23-158min,ICU住院时间2~38d,呼吸机使用时间(89.63~40.24)h。围手术期死亡1例,占1.5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综合征。其他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8例,延迟关胸1例,出血2例,室间隔残余分流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提高体外循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加强术后治疗可以减少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68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本组男402例,女279例.年龄39h~36个月,平均(14.58±10.42)个月.体重2.3~18.0kg,平均(8.50±2.75)kg.病种包括非发绀型和发绀型二大类20余种.常温全麻64例,浅低温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68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49例.根治性手术677例.姑息性手术4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39例(5.73%).并发症99例(14.5%).远期死亡1例(0.17%),远期并发症5例(0.8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5):318-320
近30年来,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各种手术器械和精细的缝合材料、照明用额头灯、补片材料和组织灌注技术都有了迅速发展;人造血管材料,尤其是由生物材料制造的导管和无损伤血泵的临床应用也获得改进;许多理论概念的更新,发展了婴幼儿心肺旁路技术,使患儿能在任何年龄期作心脏纠治术。通常心肌所能耐受的缺血时间为2h,外科医生应在这宝贵的时间内精细地在各个心腔内作手术而又不损伤病变附近的区域,尤其是心脏传导束纤维和瓣膜等。下面讨论几个特殊心脏畸形在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是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或闭锁,合并二尖瓣狭窄或闭锁,以及左心室及主动脉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来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发展很快,许多诊治观点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本文简要介绍各类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右心室双出口(DORV)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源于右心室的复杂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其主要特征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源于右心室,主动脉下圆锥存在,主动脉和二尖瓣间没有纤维连接。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种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的圆锥动脉于畸形。其主动脉完全或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则完全或大部分从左心室发出。TG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是新生儿紫绀型先心病的首位。这类患儿生后不治疗或内科治疗死亡率1周是29%,1月52%,1岁89%。 相似文献
14.
房室间隔缺损(AVSD)既往又称为房室管缺损、房室共同通道或心内膜垫缺损,是一较少见的复杂心脏畸形。目前则特指房室瓣结构和功能异常伴房室瓣上下相邻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畸形。Castaneda等提出,AVSD无论畸形变异如何,应当同时具有下列共同形态学特点:①房室间隔缺损;②房室瓣膜异常;③室间隔呈勺形异常使流人道与心尖距离缩短;④非镶嵌状的主动脉瓣同时伴有左室流出道呈鹅颈样形态,使心尖与左室流出道的距离变远;⑤冠状窦、房室结与室间隔近端传导系统均向下异位。 相似文献
15.
王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0,8(10):780-783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先天畸形,它的发生率占出生活婴的7%-10%。我国每年新增CHD患者15万~20万例,能得到治疗的患儿却只有5万-6万例。有1/3~1/2的CHD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年进入危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将会夭折,即使经过内科治疗渡过难关,也失去了今后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06例10kg以内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医院住院的106例10kg以内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和ECC资料。分析全组患儿ECC预充液的组成,不同温度时对灌注流量的要求;重视血液和各脏器的保护,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以维持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3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228min,转流中尿量10~300mL。术后死亡4例,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合理的预充,充分的引流与有效的灌注流量,联合应用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重视血液和各脏器的保护是管理低体质量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EC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父母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病例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照组为同期经临床及心脏彩超检查除外先心病的婴幼儿。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婴幼儿父母一般情况及围孕期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我院28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与362例非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父母一般情况及围孕期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早期用药(OR=4.63,P<0.05)、病毒感染(OR=3.12,P<0.05)、接触有机溶剂(OR=1.87,P<0.05)、烫染发(OR=2.19,P<0.05)、工作环境暴露(OR=2.85,P<0.05)均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婴幼儿父母围孕期的危险因素的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胡荣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3):180-18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正心内赘生物清除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3,45%,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抗感染的同时积极手术,正确把握手术的时机、手术方式及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呼吸管理的方法与经验。方法:总结20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管理的经验。患儿年龄4~36个月,平均(15.82±8.33)个月;体质量4~16 kg,平均(12.64±3.12)kg。所有患儿均行根治手术,术后均送至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均选择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VC)。结果:全组死亡8例(3.88%),其中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336)h,平均(19.22±21.35)h;ICU停留时间(2~17)d,平均(4.28±2.76)d;术后住院(10~27)d,平均(13.15±6.16)d。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者18例(8.73%),痰培养阳性16例(7.77%),血培养阳性2例(0.97%),肺不张10例(4.85%),再次插管4例(1.94%),198例患儿随访1~60个月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采用合理的呼吸管理方法是降低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引起患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67例复杂畸形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病例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对阜外医院2012年1月~ 2015年2月共167例复杂畸形ACHD患者的病种、手术术式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完成矫治手术135例,姑息手术30例,二次手术心包开窗术2例,发病最多的前3位病种依次为法洛氏四联症(TOF),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和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TECD。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1.19%。术后并发症36例,发生率21.6%。术后患者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26±13)h。ICU治疗时间(3.2±1.6)d。结论 虽然复杂畸形ACHD手术存在一定难度,但手术术式及围术期处理得当,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